贫血——生命的“褪色剂”
2004-04-29王慧君
王慧君
我们在形容病人时,常常会用上“脸色苍白”这一字眼。的确,健康的生命少不了红色,它是红细胞赋予的,确切地说,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赋予的。血红蛋臼足运载氧气的工具,它承担着机体的血和氧的供应,对人体健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血红蛋白缺乏导致的贫血常常危害人的健康,使生命褪色。
人们常忽视贫血对健康的危害,认为它是一种无足轻重的症状,认为有月经的妇女和消化功能减弱的老年人,有一点儿贫血是正常的。然而,大量的研究证实,贫血如不及时治疗,会慢慢消融人的健康和生命,使健康者早衰,使患病者早亡。一项对充血性心衰病人的调查显示,血红蛋白每下降1%,死亡率即上升1.6%;另一项调查证实,冠心病人在冠脉阻塞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如果再有贫血,心脏更难以补偿供血不足带来的不良后果,当贫血纠正后,死亡率就会大大下降;做透析治疗的肾病患者也一样,贫血严重患者的死亡率是贫血较轻患者的2倍,贫血治疗后一年,这种差异便消失了;另外,癌症病人化疗、放疗也常引起贫血,临床医生发现,贫血常常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病情无法控制,造成癌症的转移或复发,使生存率下降。
贫血患者中人数最多的要数那些外表上看起来“健康”的老年人了。近年来发现,老年人患贫血的是预计的4-6倍,75岁以上老人四分之一患有贫血,部分原因与营养摄人不足有关。一项跟踪调查发现,血红蛋白稍微低于正常的老人比血红蛋白正常的老人体能减退几率要高1.5倍;血红蛋白下降越多,体能衰退则越显著。
那么,哪些人易发生贫血呢?除了老人外,有月经的女性、婴儿、孕妇、素食者、过于严格的节食者及因收入过低而没有充足的营养者,也是易患贫血的人;而最易受到贫血折磨的莫过于肾病患者了,原因是红细胞的生成需要一种激素,称为红细胞生成素,这种激素主要由肾脏分泌,肾有了病变,自然不能正常分泌红细胞生成素了。另外,许多慢性病和炎性疾病也会造成贫血,如充血性心衰、炎性肠道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艾滋病、肝病和癌症。另外一些类型的贫血与遗传因素有关,如镰状细胞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溶血性贫血则常常因免疫功能紊乱和药物引发。此外,贫血也可因肠息肉,痔疮等长期慢性出血导致,这类出血有时需做大便隐血检查才能发现。
贫血者的身体瘦弱,肤色苍白,容易疲劳,动则气短、心跳加速,还有神情淡漠、头晕目眩、头痛、手脚不温或常感麻木等症状。但更多的患者没有上述症状,需做血常规检查才能发现。
治疗贫血首先要治疗引起贫血的潜在疾病,但饮食治疗也是很重要的。血红蛋白的合成需要铁,如果饮食中铁摄入不足,就容易贫血。铁在肉类和家禽中含量最为丰富,尤其是内脏,此外就数蛋黄;在绿叶菜、干果、干豆、粗粮中也有一定含量。在进食这些食品时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以利于铁的吸收。造出健康的红细胞还需要B族维生素,例如叶酸、维生素B和B绿色叶菜是叶酸的最好来源,而未经细加工的谷类食品含维生素B最为丰富,维生素11在动物性食物中含量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