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

2004-04-29李志松

华夏文化 2004年4期
关键词:人类历史思维

李志松

可持续发展和不断进步是人类社会的根本特征,否则人类就不会从几百万年前的远古走到今天,而创新则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今社会大力提倡创新,主张培养人们的创新思维,奖励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这样的社会环境对于人们创新思维的形成十分有益。

自从人类从动物界脱离出来以后,创新活动一直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再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数字社会,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进步都与创新活动密不可分。从哲学角度讲,学者们不断争论着人类究竟是要征服大自然还是要适应大自然的问题。我的粗浅认识是,无论是征服自然还是适应自然,都肯定离不开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

在历史理论界还有这样的争论,就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动力是什么?有的学者说是阶级斗争,有的说是生产斗争,还有的说是科学技术。我以为这些都只是表现形式,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政治的优化都受到了限制,导致社会文明的停滞不前。在这样的情势下,潜伏着的各种问题便凸现出来并形成尖锐的社会矛盾,当各种矛盾无法协调的时候,就会发生激烈的社会冲突,甚至是较长时期的社会动乱。当此时期,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对社会矛盾进行调整,而真正推进社会进步的不是阶级斗争,也不是政治斗争和科学技术,而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人们所进行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

在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不够。创新思维要求人们在所从事的工作中标新立异,养成科学的怀疑精神。这不仅要有掌握综合知识的能力,而且要有创新知识的能力。而中国目前的教育制度比较重视应试,要求学生不断重复知识,不大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这样说,应试教育的体系不可能培养出有很强创新精神的学生。

对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不够重视,这是历史造成的。在历史上的某些时期,统治者甚至对创新思维和活动进行压制。封建主义的大一统思想,不允许人们有过于活跃的思维。人们只要遵从君主专制统治秩序和封建主义伦理道德、纲常名教,就是顺民、良民。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教条,就充分说明在中国的封建时代是多么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的环境。即使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某些进步思想家,比如龚自珍,他提出的社会改革主张就是回到三代去。他甚至自己也说改良社会别无良方,“药方只贩古时丹”。他除了激烈大胆地抨击封建主义制度以外,基本上没有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出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建设性意见。他实际上也是受到祖宗之法的局限。这样的局限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是普遍存在的。

变法维新派也是如此。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思想家康有为也拿不出先进的思想武器,只好回到孔夫子那里,寻找到了托古改制那一套。他也尝试着学习西方的方案。但是无论回到古代,还是学习西方,惟独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面对当时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康有为等维新派确实拿不出科学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这样的事例我们可以找到很多。

实际上,凡是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国家和民族,就一定能够站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猜你喜欢

人类历史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