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心情去旅游:感受乌镇
2004-04-29
位于浙江省桐乡市的乌镇,是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古风犹存的东、西、南、北四条老街呈“十”字交叉,构成双棋盘式河街平行、水陆相邻的古镇格局。这里的民居宅屋傍河而筑,街道两旁保存有大量明清建筑,辅以河上石桥,体现了小桥、流水、古宅的江南古镇风韵。
多半怀着“乡愁情结”的人,总以为到了乌镇,从此便能了然而无牵挂。而事实上,这些寻根的客,到了最后,往往会背负着对乌镇更大的思念离开。
这就是乌镇:来了,就注定要在你生命中刻下一道痕。
街
在乌镇走路,如同读一本好书,是精神无上的享受。
乌镇分新旧两处。新镇的街都是宽阔的水泥路面,满大街的商店都在放着爱来恨去的港台歌曲,是本通俗流行小说,不是我们要读的。我们要读的,是旧镇--一本木刻板印,甚至有些脱页的线装老书。
读这本书,不可心急。一页一页细细的读完,才能阅出个中真味。
观前街位于镇河北岸,不过短短一百来米,却座落了立志书院,茅盾故居,汇源当铺,林家铺子等众多名所老店,恰似一本书简短而精彩的前言,从这里开始品味乌镇,最是恰当。
路是青石板铺的,上面的坑点断缘正如树的年轮,记录了这条街的历史。文豪茅盾就是在这条街上长大的。他家对门,则是立志书院的水阜,这个当年总坐在这里看船来船往的毛头小孩,又怎么会知道,多年后他功成名就时,最常想起的,仍是这门前的橹声欹乃。
观前街走到东头,再穿过横街,便走进了乌镇最有魅力的东栅老街。这条一米多宽的蜿蜒长街,密密匝匝的挤满了两三层高的老式古越民居,一水的斜顶白墙木大门,把老街围得严严实实。隔个一两百米,才有个通到河边的小豁口。只有在这条街上,才能感受到所谓“枕河人家”的原生态风情。房子虽旧,但都住着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个个都随着老街老去。
老街的尽头,右转,过河,左岸到了。
左岸的房子要少些,视野也就开阔了不少。有几处曲折的回廊,因为据说西施总爱倚靠在这里欣赏水景,便得名美人靠。西施有没有靠过这里,根本无从考证。倒是每个听说了这个传闻的过路女人,总要靠在廊旁,摆个风情万种的姿势,要男人照相。不知多年以后, 会否因为这个习惯,便又衍生出另一个成语“东施效靠”?
沿河筑有一条廊棚长街。站在那里,便能望到对面东栅老街民居的临水风貌。每个住家户在水陆交界处都依水搭起一间间水阁。水阁多是木板拼搭而成,基底则是由石柱架空凌于水上,颇像湘西小城的吊脚楼,只是更多了几分水乡媚气。好的水阁搭的有阳台,天热的时候可以搬把椅子坐在车溪河上乘凉,天冷的时候,正好可以挂点风肉,囤点青菜,还省了冰箱。稍微次点的水阁,直接开门就是水,晨昏时分,水阁里的人家,用绳系个小桶,直接从河里取水,十分方便。
乌镇老街这本书,每个来过的客都会多多少少读出点感触,只是这感触的内容就因人而异了。曾听到一群与我擦身而过的温州游客议论说:在这么潮湿的街上住下来,怕是要得风湿性关节炎的勒。
我倒真还无语了,只是好奇其他的人也是这般不满?还是和我一样:渴望那老街上的灰墙水房子,有一间,是属于我的?
水
水,是乌镇的魂,要感受它,你就必须坐船。
在乌镇坐船也有点讲究,选个阴天,有点毛毛雨更好,然后一个人要一艘小一点的木船,让艄公从财神湾出发,五步一停的慢慢滑行。这才是原汁原味的小镇味道。那些喜欢在艳阳高照的天气,许多人挤在一只船里嬉笑打闹的游客,可能更应该去北京的北海,或者是上海黄浦江上的画舫。在乌镇这碧绿青幽的车溪河上,一本书或一张唱片,便是最好的赏水伴侣。
由于整个镇子的布局都是依据水的流势而构建的,所以一路行船下去,乌镇的每个精美场景,一个也漏不出眼睛。坐在船头,看两岸的风景在身后渐行渐远,也就愕然发现:原来流逝,早已成了我们生活的主题。
船橹划过水面,引开一层层涟漪。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你心中深藏着的任何一丝伤感也会扩张到无限大,并与这暧昧不清的灰黑天地,迅速融在一起。于是,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一个人的孤绝与寂寞。这种寂寞与在丽江行走的寂寞不可同日而语,丽江的那种寂寞,会被随时出现的艳遇所填补,而在乌镇行船的寂寞,却是唯美的。不需要他人的抚慰,完全是自怜自满的,在水中看见自己的倒影,就忍不住要问:这世间到底谁能真懂我?
看累了,想累了,可以找艄公唱唱船歌,水乡的人都有一副亮嗓门,悠悠的船歌,竟能穿透笼罩在河上的薄雾,在两岸飘散开去。歌本身倒不复杂,只有几个重复的音节,但那船夫偏能变着花样唱:他可以先用急促的拍子唱一遍,再故意拖着嗓门,把那旋律一字十拍的再唱一遍。高音的时候,他只消跺一下船舷,明亮婉转的声音便从丹田传了出来。其他船上的游客,先是听到由远及近的歌声,再看到这船公悠哉悠哉地撑船而来,便开始鼓掌叫好。这可刺激到那些船上的艄公了,于是他们也清清喉咙,和得意的那位“飙”起歌来。顿时,这水里传出的古韵便在整个镇子回荡起来。
歌唱得差不多了,船也要靠岸了。在岸上等着用船的人,手上甚至捧着宋词选集,看来他们只等着船一行到水里,就挑一两阕诸如“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名篇,独自默读。
这个年代的人,中情调的毒太深了。而乌镇的水,偏又太过有情调了。
怪得了谁?
店
在乌镇有两种店:一种是打着“乌镇土特产”,卖些本地或外地来的丝巾,茶叶,根雕,珍珠,版画的旅游纪念品店,还有一种则是真正的手工作坊,用的都是上辈子的工具,产的却是一等一的好货。前一类店主要集中在常丰街,而后一类,则错落有致的分布在东栅老街上。
逛这种作坊,最好选在游客少一些的早上,店老板才得闲带你把他的作坊慢慢的逛个遍,有时还会手把手的教你操作,很有耐心。临要走了,他也不强要你买东西,如果你执意要买些,他就算不给点折扣也要送你点物件。于是,一个早上下来,花了最少的钱,却换回了最好的手工玩意。
在乌镇,最大的消遣莫过于去老街作坊区看店主作手工活。每一家都很有看头:卖荷叶粉蒸肉的,开店第一件事是先用小刷子把磨米面的青石磨细细刷一遍,然后才开始舂米磨面,磨好的面直接裹在新鲜的猪腿肉上,再包上荷叶,捆成四方粽子状,最后上笼蒸;而做木匠活的汉子,操起几块刨好的木头,三下五除二,就箍成了桶。余下的边角料,则剜成木碗,调羹,一两元钱就能买好几个;高公生酒坊的掌柜,只消打开那百年老缸,清甜的酒酿味马上就让你走不动路,非要买它几瓶现装现封的三白酒才肯罢休;最难忘的还是站在洪源泰蓝印花布馆的晾布场上,刚染好的白花蓝布被竹竿高高的挑在空中,风一吹,就轻轻摆动,这古旧的印花,在这一静一动之间,倒也有了新的生命力。那花布制的手帕,零钱包,布鞋,玩偶,不带几样走,就实在是可惜了。
仁寿桥边上有一家水阁改的茶馆,店还蛮大,桌椅板凳全是竹制的。临水开了一排窗户,可以边喝茶,边看风景。茶馆里靠火炉有一桌是本地客,都是些戴毡帽的船夫,没客的时候就在那里歇脚聊天。也不吃什么,通常只是一碟兰花豆腐干,一壶烫酒。这个茶馆就是赫赫有名的访庐阁茶馆。
镇上有两个小摊不可不去:一个是凤栖阁,单做一种翠绿色的糯米团,豆沙馅料,居然才一元一只,吃了就罢不了嘴,别的地方都还找不到;另一个则是板桥弄口的大娘臭豆腐,要晚上五、六点才摆出来。豆腐是她自己用盐水、泡椒捂的,炸得金黄焦脆,用牙签挑着,蘸了蒜泥辣酱吃。一有食客去,那大娘便满是自豪的说:刘若英最爱吃我的臭豆腐勒!离开镇子以后,所有在这里买的,吃的,竟觉得用钱,是再也换不来了。
旅游直通车
交通:
从上海,以及浙江各市,都有“快客”直到乌镇。镇上有三轮车,3元一程
住宿:
在乌镇旅游区内有国际青年旅馆,有6人间,4人间,2人间。价钱分别是10元/床,20元/床,30元/床。洗簌用品请自带。在景区外,也有不少私人旅社。标准间通常在60-80元之间,暑假旺季会上浮一半。
饮食:
乌镇有各种餐馆,消费相当低。一个人一顿的标准在10元上下。在旅游区内的餐厅用餐,消费要稍高一些,但也不会高于一般大城市的价位。
门票:
参观老镇景区以及老街上的各个作坊,都需要购票。整套下来大约在80元左右。
购物:
在手工作坊购物,基本上不会打折;而在常丰街等商业街上买东西,尽可能地发挥你三寸不烂之舌的作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