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话湖南姓氏

2004-04-29邹华享

寻根 2004年5期
关键词:姓氏湖南

邹华享

湖南不少市(地、州)、县出版的方志上有姓氏名称和数量的记录,根据对这些记录的综合整理,分析出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湖南境内使用的姓氏有2116个。这个数据会有些出入,但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湖南姓氏从哪里来

湖南在夏、商和西周时代,未直接处于中央王朝管辖之下,境内“蛮”、“越”族聚居,基本上仍处在原始氏族社会的后期。“蛮”、“越”族所形成的部落,是否使用过姓氏,有多少姓氏,尚待研究,即使有,也是极少的。

据传说,炎帝部落的某些支系由于黄帝的追逐征伐以及后来中原华夏集团和夏、商、周王朝势力的威胁、排挤,进一步往南流徙,从洞庭之野直到九疑苍梧。同时,祝融部落的成员也从西北黄土高原南迁。在这些部落的不断迁徙繁衍过程中,姓氏也在不断分化增加。

春秋战国以后,湖南进入楚、秦版图,大批楚人、巴人相继南下湖湘,姓氏数也有较快增加。

隋唐五代时期,湖南大多数时间战乱少,社会比较安定,北方人口继续南迁。特别是“安史之乱”后,北方战乱频仍,更引起人口大批南来,湖南姓氏随着北方移民的增多而增多。

两宋时期,湖南的户、口数一直在上升。“靖康之难”,北方居民扶携南渡,很多人流寓湖湘,或经浙江、江苏、江西转徙湖南,寻求新的居留地。湖南家谱、族谱中的记载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人口的增长和姓氏的变化。这是湖南姓氏大量增加的一个时期。

元末明初,湖南大部分地区为陈友谅旧部及元朝残余势力所控制,朱元璋的军队与陈友谅旧部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拉锯战,湖南一地深受其害,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田畴荒芜,十室九空,无论是北方移民还是土著居民已经寥寥无几,使用的姓氏随百姓逃亡外省和大量死亡而急剧减少。

明王朝控制湖南以后,鼓励东南各省居民迁入湖南,苏、浙、皖、赣之人,特别是江西人大批涌进湖南,遍布三湘四水,“从征”、“屯垦”、“宦游”或从事商贸活动,也有一批北方军人因随征“平蛮”而落籍湖湘的。笔者经眼3000多部湖南族谱,60%族谱称始迁祖于元末明初自江右徙居湖广,又主要来自江西吉安府的泰和、庐陵、吉水和南昌府的丰城、南昌诸县,进行了“江西填湖广”的人口大迁移。此时湖南姓氏数也出现了一次大的增幅。

历史发展到今天,人口流动频繁,姓氏数自然也不断增加。可以肯定地说,今天的姓氏数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

在湖南这块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姓氏

湖南这块土地上生长出来多少姓氏,笔者不甚了然,只知道翦氏算一个。

桃源翦姓因出了历史学家翦伯赞而闻名遐迩。据桃源翦氏族谱介绍,始祖哈勒·八十,新疆回回人,随从明太祖征讨,屡建奇功,因“剪除敌对势力有功”,被明太祖封为镇南定国将军,赐其姓“翦”,更其名“八十”为“八士”,命其镇守湖广辰常一带,驻军桃源枫树翦家岗。八十殁于疆场,其子拜著袭职,拜著战死于云南,其长子常蒲辞职北归,次子常黎为常德卫正指挥使,因喜欢辰、常山水,遂家焉。事实上,“族志”叙述姓氏的来源及任职情况自相矛盾,且与历史不符。哈勒·八十只是朱元璋军队的一名下级军官,不可能享受到“赐姓”的荣耀,其裔孙也只任过桃源左千户所,并不是常德卫正指挥使。据笔者推断,翦姓乃是以住地为氏,这是命氏的通例。常黎不愿为官而喜游山水,于是从始居地桃源邹溪(今名陬溪),即左千户所防地,溯沅江而上,船行60多里,就到了桃花溪,与桃花溪隔江相望是剪刀溪。常黎到了风景秀美的剪刀溪后,流连忘返,筑庐定居下来。为了更好地融汇到当地的人文环境中去,于是改哈氏为剪氏。剪氏沿用了近五百年后,汉文修养比较高的剪氏子孙认为“剪”字不雅,于是改成“翦”。华容县在1990年进行人口统计普查时,仍有翦、剪二姓。

湖南首氏,也有可能是土生土长的姓。首姓,姓源不清,姓氏书载首姓名人为湖南人,贵州、广西的首姓,均称来自湖南。

湖南的希姓、小姓

湖南2000多个姓氏,大姓不足200个,其他都可以归入“小姓”。在“小姓”中又有不少姓氏只在某一个地方,甚至某一个村落使用,这样的姓称为希姓,即稀少、罕见的姓。

湖南的小姓、希姓,如永定、桑植一带的(tuo)姓;桃源的翦姓、璩(qu)姓、燕姓;常德的贵姓,安乡的蹇姓,华容的白姓,湘阴的伏姓,浏阳的寻姓,江华的虞姓,醴陵的耿姓;邵阳的车姓,明末清初是望族,名人辈出,惜后无闻人再现;耒阳的资氏;东安席姓,有席宝田以擒获幼天王洪福贵和干王洪仁而升贵州按察使,官虽不大,却敛财有方,为清末东安首富;江永义姓,女书传人义年华,前几年撒手人寰,女书后继乏人;长沙丑姓,丑本为,因字难认,改为丑,又因为美的“”字简化为“丑”,于是丑氏族人中有人倡议改姓;长沙有一个劳姓,很有名,长沙有两支劳氏:江苏劳氏和浙江劳氏。浙江劳氏不经商,出了不少名人。

三湘四水格外滋润的姓

所谓“格外滋润的姓”是指在湖南境内使用的几个姓在全国同姓中所占比例较大,历代出的名人湖南也最多。

一是欧阳氏,还包括部分欧氏、阳氏,许多欧氏、阳氏,实际上就是欧阳氏。湖南的欧阳氏,从古至今,代不乏人。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欧阳询,人称楷书“翰墨之冠”;五代衡山人欧阳彬,后梁贞明四年赴成都向蜀王衍献《万里朝天赋》,得用为嘉州刺史,出为宁江军节度使;元浏阳人欧阳玄,官翰林直学士,与修四朝实录,后任修辽、金、宋三史总裁官,卒后封楚国公;清衡山人欧阳正焕,应聘修《湖南通志》;浏阳人欧阳中鹄,博学方正,支持谭嗣同创办算学社;其孙欧阳予倩,一代戏剧大师;予倩侄儿欧阳山尊,话剧艺术家;桂阳人欧阳海,勇推惊马、保列车旅客安全。

另一个是易氏,《中国人名大词典·历史人物卷》收历代易氏名人10人,其中湖南籍6人:东晋浏阳人易雄、北宋潭州长沙人易元吉、明湖广攸县人易绍宗、清善化(今长沙)人易棠、龙阳(今汉寿)人易顺鼎、长沙人易培基。

再一个谭氏,湖南绝大多数县市的谭氏族谱称可奕(亦)公为迁湘始祖,唐懿宗时携子守禄,由金陵太平府当途县(今安徽当涂县)贵游乡迁江西吉州府太和县高行乡,咸通十四年(873年)再迁楚之长沙府茶陵县上塘太平园。守禄生武兴,武兴生进峰、进鸿、进颇。三公派下有子宏俭、宏赛等十八“宏”,析地分支,衍散四水三湘。至今,谭姓仍为茶陵第一大姓。谭姓在湖南螽斯衍庆,最为知名者有清末浏阳人谭继洵,官湖北巡抚署湖广总督;其子谭嗣同,清末维新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何等壮怀激烈;清末茶陵人谭钟麟,历官陕西、浙江巡抚,陕甘、闽浙、两广总督;其子谭延,官至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新化人谭人凤,老资格同盟会会员,武昌起义后任粤汉铁路总督、长江巡阅使,袁世凯授陆军上将,辞而未受;当代攸县人谭震林,湘乡人谭政,耒阳人谭冠三,长沙(今望城)人谭希林,茶陵人谭家述、谭善和、谭文邦、谭天哲、龙开富(原名谭罗仔),浏阳人谭尚维,攸县人谭冬生,衡阳人谭靖夷,长沙人谭盾,等等。

古往今来说改姓

在中国人看来,姓氏是随便改动不得的,经常有人赌咒发誓“行不改名,坐不更姓”,来表示对自己行为的负责。实际上历史上改名换姓的事时有发生,往往因为避难、避祸、避讳或兼祧承继等原因改姓更名。

安化有一支邓氏,本姓李,是南唐李后主煜的从母弟李从镒的后裔。宋太宗即位后,“诏江南诸路捕南唐宗室”,李从镒之子李衡侥幸脱逃,易姓以父封国邓为氏,削发为僧,游闽越间。邓(李)衡次子邓连,宦游常德府,离任后卜居溆浦,其次子邓处恭由溆浦迁安化潺溪坪。

又如,明初功臣凉国公蓝玉,祖籍城步扶城。元末随沐英徙定远(今属安徽),因军功卓著封凉国公,骄蹇自负,为朱元璋所不喜,受锦衣卫告谋反遭族诛,致死者15000人,时谓“蓝狱”。蓝玉有一妾藏匿在西平侯沐春(沐英之子)家,遗腹生子昌建。城步扶城蓝氏惧祸改姓秦。明成化初禁锢已解,昌建率其眷族归籍扶城,于是城步复有蓝氏,至今蓝秦二氏不通婚。

湖南有邝、旷二氏,据邝(旷)氏家谱云:唐神龙年间有黄贤,生二子,长曰旦,次曰丞,黄贤失守边关,二子逃外易姓,长旦添邑于右为邝,次丞添日于左为旷,仍未离黄姓本意。此说法姓氏书无载,不知所本。邝、旷氏以衡山为界,衡山以南为邝,衡山及其以北为旷。

长沙有一所名校——周南女中,创办人朱剑凡,毁家兴学,校址就是其父周达武的豪宅。父亲姓周,他为什么又姓朱呢?原来朱剑凡是明朝朱姓皇室后裔。明英宗第七子朱见浚就藩长沙,封吉简王。明亡,第七代吉王的子孙隐匿民间,将“吉”字加“冂”为周。民国时复姓朱,朱剑凡原来叫周家纯。前总理朱基也是洪武皇帝的后裔,其先祖是朱元璋第十八子岷庄王。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蔡和森,本姓林,先祖林启秀,康熙十年随祖母之侄蔡开臣由福建来湘乡永丰习商,年甫十二。开臣娶妇无子,视启秀如己出。开臣弃世,启秀笃念恩义,遂“奉其祀以蔡为氏”。

说不清“贵姓何来?”

“贵姓何来?”需要回答的是某一个姓氏的源流,当今泛滥成灾的姓氏方面的书籍似乎都在回答这个问题,其实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图解古籍上的一些关于姓氏源流的记载,与姓氏的演绎发展是很隔膜的。

各个姓氏的家谱、族谱也或简略或详尽地缕述姓氏源流。家谱是一个家族的自我记录,有强烈的宗族意识,某些族谱更攀宗附祖,牵强附会地夸大、编造本族的煊赫历史,按照儒家礼教重新塑造祖先的形象,规范先人的言行,随意地、甚至天方夜谭地溯“源”系“流”。为了标榜自己姓氏的源远流长,一直上溯到传说中的祖先黄帝、炎帝那里。遑论古时和民国时期编撰的家谱、族谱,即使在科学文化相当发达的今天,有些家谱、族谱的编撰者仍无实事求是之意,存哗众取宠之心。有一部桃源《刘氏族谱》“序”称“刘氏家族历经四千三百余年,显于三代,著于春秋,盛于汉室”,受姓始祖源明公为“盘古神农后裔帝喾高辛氏之子帝尧唐氏即伊祁氏生”,刘邦为第七十五世祖,刘备为第九十五世祖,至第一百五十世祖广传公,元配罗氏,生九子,继配杨氏,生五子,有八十一孙三百六十曾孙,“详考历朝子史诸书谱(普)天下刘氏皆系罗杨二祖妣之后裔也”,当属无稽之谈。姓氏来源的途径多种多样,特别是像“刘”这样一些大姓,姓源更为复杂。各支刘氏瓜瓞绵绵,衍散四面八方。湖南除汉族刘姓外,还有湘西苗族、土家族刘姓,湘南瑶族刘姓,慈利白族刘姓,湘中回族刘姓,外来满族刘姓以及他姓改刘姓的,等等,难道“普天之下刘氏皆系罗杨二祖妣之后裔”乎?

中国古代的姓氏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各个家族在不断地迁徙繁衍,分化聚散,再加上各个民族交互融合,姓氏上的血缘关系已经淡化,要想从血缘上找到现代某个家族的姓氏与远古时代某个家族的姓氏之间的直接联系或是比较缥缈的。

猜你喜欢

姓氏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姓氏从何而来
有趣的姓氏
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境内有几次重大转兵?
湖南最早的农工会组织在哪里成立?
英国人的姓氏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姓氏拆解
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