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非”战场上的英雄

2004-04-29

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2004年5期
关键词:病魔病房重症

志 菲 余 玮

2003年“非典”时期已经过去,但“抗非”英雄的事迹,炎黄子孙怎么也忘不了。74岁高龄的他冲上“抗非”最前线,被感染后更是奋不顾身,无私无畏,在自己身上大胆试验,积累经验,战胜病魔。这位全球首例“非典”血清注射治愈者,就是“抗非”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英雄、新时期最可爱的人——著名传染病专家姜素椿教授。

2003年3月的北京,春意盎然,连一向肆虐的沙尘暴也失去了往昔的威力。谁能想到,一种可怕的病魔——非典型肺炎病毒正悄悄潜入北京,来势之凶猛,令人始料不及。

3月7日晚上八点多钟,原本退休在家的姜素椿教授,接到解放军302医院医务部主任的电话:“有一位患者生命垂危,请姜教授赶紧到一病区参加抢救!”

“好,我马上就到!”病情就是命令!意识到事态严重的姜教授来不及多想,三步并作两步赶到病房。

面对这个传染性极强、生命垂危的病人,在现场指挥抢救的院领导考虑到,姜素椿患过鼻咽癌,很容易被感染,所以坚持让他在病房外坐镇指挥。但姜素椿说:“我不上第一线,不看病人,怎么出主意?再说,作为军人,哪有不上战场的?”

他不顾院领导的劝阻,毅然闯进病房,全力组织抢救。他和其他6名医生在病房里连续忙碌了一个多小时。但由于这名患者年事已高,病情过重,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虽经全力抢救,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噩运。这就是北京医务工作者收治的第一例“非典”患者。

为了尽快查明病因,姜素椿和同事们商量:要进行尸检,搞清病源。夜深了,忙碌了几个小时的姜素椿仍顾不上休息,和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一直忙到凌晨一点多钟。当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时,这位病人的病情却像一个问号一直挂在他的脑海里。

之后,连续3天,姜素椿都到重症病房观察另外两名“非典”患者的病情,并仔细地检查她们的嗓子……

就在抢救首例“非典”病人过后的第八天,院领导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有着47年传染病防治经验的姜素椿,虽然十分清楚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然而,由于体力严重透支,他终于被可恶的“非典”病毒感染了。

被“非典”病魔折磨的姜素椿,虽然暂时不能参加第一线的救治工作,可他决心在病床上为全国疫情控制作出自己的贡献。他不顾医务人员的劝阻,大量搜集有关“非典”的信息,查阅有关资料,先后写了《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给内科医生的启迪》、《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医院感染的防治》等9篇共五万多字的科普及研究论文,对预防、治疗“非典”疾病提出了许多极具指导价值的意见。

在这段时间,他还以自己患病治疗的亲身经历,研究改进救治的方法, 提出改进的建议。在病床上,他能自己做的事情都尽量自己做。每次护士到病房给他送东西,他都让她们放下后赶紧离开。采集病人咽部分泌物标本进行检验,护士要直接面对病人口腔,是一项高度危险的事情。为了保护护士,姜素椿每次都自己动手采集。每个护士心里都明白:姜教授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尽量减少她们被感染的机会。住院期间,他说得最多的话是“离我远点儿,我这儿危险”。

早在参加“非典”病人治疗时,姜素椿就向院领导郑重提出“给‘非典患者注射同类病人康复后的血清,抑制病毒,快速康复”的建议。现在自己躺在了床上,他的这个想法再一次在心头涌动:“作为医生,现在我不能为患者服务了,但作为患者,我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做试验,为防治‘非典尽快寻找途径。”

注射血清是一种特异性的疗法。作为传染病老专家,姜素椿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其中的风险。但为了找到治疗“非典”的有效途径,他执意要在自己身上做试验。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姜素椿镇静地表示:“我年龄大了,能够赶上这次抗击‘非典的斗争,为降伏病魔做点贡献,是我的幸运。我愿为战胜‘非典尽微薄之力!”

注射血清后奇迹出现了:74岁高龄的姜素椿症状明显减轻,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后,他终于战胜了病魔。

4月7日,姜素椿要出院了。姜素椿出院的这天,他对在场的医护人员说:“我有抗体了,再也不怕‘非典了。过段时间,我还可以回来和你们并肩战斗。”此时,医护人员眼睛里闪烁着泪花。说心里话,他们盼望姜教授早日康复,回到近在咫尺的家,可这一天真正到来时,大家又舍不得他离开,因为在这23个日日夜夜,他们不仅从姜教授的言行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而且学到了行医做人的道理。

猜你喜欢

病魔病房重症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向往春天
同心战病魔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便宜的病房
病魔无情 师生有爱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1例
CCU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