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神殿三种柱式设计风格的由来
2004-04-29马月兰
马月兰
陶立克、爱奥尼亚和科林斯是古希腊神殿的三种柱式,是希腊文明的标志之一。公元前1世纪奥古斯都时代的罗马军事工程师和建筑师维特鲁威,写了《建筑十书》。在书中,他揭示了古代希腊神殿三种柱式的由来。
维特鲁威为现代人传达了希腊人设计和建筑这三种柱式的建筑规则。维特鲁威认为,这些柱式有着自然界的某些生物种类的特征。虽然他对柱式的规则是从古希腊建筑的真实比例中得出的,但他自称是“在自然界的类似物中发现的”。他坚持认为,希腊神殿的美不是任何一名建筑师想象力的产物。相反地,它包含了自然界,尤其是人体的对称和比例。
维特鲁威当时富有创见地揭示出,人体为建筑的对称如圆形和方形提供了要素。他对人体的描绘,在后来被称为“维特鲁威人体”。维特鲁威对视觉艺术想象的记载,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画家、建筑师,从达·芬奇到威廉·布莱克都,无不从中受益。通过圆形和方形定义人体的尺度,可以得出所有其他的对称要素。“因为如果人把手脚张开,作仰卧姿势,把圆规尖端放在他的肚脐上作圆时,两只手的手指、两只脚的脚趾就会与某个圆周相接触。”同样,还能画出一个精确的正方形。“即如果由脚底量到头顶,并把这一尺度移到张开的两手,就会发现高宽相等,恰似地面依靠直尺确定成方形一样。”
于是古代人规定:在完美的建筑中,各个部分对于整个构造应当保持精确的对称。他提醒我们,所有的测量单位都是人的自然比例在整个物质世界的简单运用,如“指长”、“掌尺”、“英尺”和“肘尺”(从中指指端到肘的长度)都是古代的长度单位。而且不管我们像柏拉图那样认为“完美的数字”是10(指手的数目),还是认为是6(人的脚底长度是身高的1/6),维特鲁威注意到我们仍然是在追随自然界的对称美。
神殿建筑是最能体现伟大、尊严和权力的建筑。每座神殿中自然形成的细微的对称性,都有一种神性的光环。最初,神殿建筑有过三种柱式。陶立克式最先出现,是从古代产生的。海伦和仙女奥尔赛斯的儿子多鲁斯统治了阿哈伊亚和伯罗奔尼撒全境。多鲁斯在古城阿尔戈斯的朱诺圣地建立了陶立克柱式的神庙。后来,在阿哈伊亚的其他城市也建立了一些同样柱式的神庙。当时对称的规则还没有产生。为了寻找范本,他们转向人体自身。
当他们想要在这座神庙中设置柱子时,因为还没有对称的规则,就探索用什么方法能使它适于承受载荷并具有公认美观的外貌。他们试着测量男子的脚长,把它和身长来比较。结果发现男子的脚长是身长的六分之一,于是他们就把同样的原则搬到柱子上来,以柱身基座厚度的六倍作为包括柱头在内的柱子的高度。这样,陶立克式柱子就在建筑物上开始显出男子身体比例的刚劲和优美。
后来,当他们想要建筑一座不是给男神阿波罗而是献给优雅的狄安娜的神殿时,“脚长便改用窈窕女子的尺寸。为了显得更高一些,首次把柱子的厚度做成高度的八分之一。”他们在柱头上放上盘蜗饰,像“卷发一样从左右两侧垂下”,正面则饰以水果垂花饰。柱子上的凹槽贯穿整个柱身,像主妇长袍的皱褶一样下垂。这便成了第二种柱式,即爱奥尼亚柱式。
第三种柱式是科林斯柱式,是“对少女窈窕体态的模仿”,通过装饰形成了更漂亮的效果。维特鲁威在他的书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当时,科林斯的一位少女去世后,悲伤的乳母把一个装有女孩生前宠物的篮子放在她的坟墓顶上,并在篮子上盖上一片瓦。这个篮子碰巧放在一棵莨苕的根上。春天到来,植物发芽了,由于瓦片阻止主茎向中间生长,茎叶便向外弯曲,在边缘形成旋涡形。当雕塑家卡利马科斯路过时,他从中获得灵感,把发芽的莨苕叶子当作“科林斯”柱头的范本。由此便确定了这一风格,并运用它自身恰当的少女般的对称性确定了科林斯柱式其他部分的比例。
维特鲁威运用数学细节具体说明了这三种最早的柱式各自的所有部分的装饰和比例。维特鲁威的记载相当细致,不仅记载了这些柱式的总体尺度、宽和高的关系,而深入到柱子凹槽的位置以及其他细节。柱头上的所有建筑部件,其高度的1/12均向前倾斜,使它们看上去显得垂直。因为柱子不能从顶到底一样粗细,“这是由于高度不同,随着视线上升,要对粗细加以调整。视觉总在追求美观,因此除非我们根据比例放大尺度,弥补眼睛的错觉以满足观众的愉悦感,否则柱子就会给人以粗糙难看的外貌。”维特鲁威的细致测算显示了如何精确而恰当地加粗以取得“优雅而适宜的视觉效果”。
希腊神殿的三种柱式是古希腊文明的重要标志,它的建筑风格对后来世界各国的宗教建筑和柱式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