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陷进“爱情错觉”的泥沼
2004-04-29张立功
张立功
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非常沮丧的小伙子,断断续续地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情感故事:
“我叫小伟,读高二。一年前,我在一个英语辅导班里认识了小丽,她是一个甜甜的女孩,对每位同学都很热情,我也很喜欢她,更重要的是她的英语很棒,我经常问她问题,就这样我们交往起来。开始,我们多是讨论学习问题,慢慢地就无话不谈了,后来还一起看电影,一起散步。每周两次的辅导班学习是我最快乐的时间。
“半年后,我发现我对她的感情已经不仅仅是友谊了,因为我总想见到她,上课时常常心不在焉,头脑里不断浮现出她的音容笑貌,经常回忆我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我甚至还想到了未来我们在一起生活的幸福情景。终于有一天,在我们一起回家的岔路口,我将一封苦思冥想的求爱信塞给了她。没过几天,她就让别的同学转给我一封信,我兴奋地打开,信里只有一句话:‘对不起,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事儿,我不能答应你的要求,我们只能做一般朋友。我一下子掉进了冰窟里,爱情的甜蜜没有尝到,却深深体会到了失望、沮丧、尴尬的滋味。
“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她为什么不答应我?如果她不喜欢我,为什么要对我那么好?我怎么也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老师,你说这是为什么呢?”
是呀,为什么小伟射出的“丘比特之箭”,小丽不接呢?
“因为小丽根本就不曾爱上你!以为小丽对自己有意,只不过是你的‘爱情错觉,正是这种‘爱情错觉,使你信心十足地追求小丽,却遭到小丽友谊‘盾牌的阻挡,反而伤了自己敏感易碎的心”。我直截了当地告诉小伟。
我为小伟分析道:“所谓‘爱情错觉是指我们在是否爱别人、是否被人爱,或者感情的深厚等爱情问题上作出的错误知觉和判断。例如,我们在与异性的亲密交往中,常常会问自己:‘我是不是爱上她(他)了?‘他(她)是不是爱上我了?对这类问题的错误判断就属于‘爱情错觉。‘爱情错觉会导致错误的行为,使双方产生不应有的苦恼,影响双方的正常关系,甚至因此损害彼此深厚的友谊。
“青少年容易产生‘爱情错觉,这与下列因素有关:
“首先,青少年在性心理上正处在性意识发展的‘爱慕期,具有强烈的与异性接近的欲望,他们向往那种热烈而甜蜜的爱情,与异性的交往变得十分热情、冲动和敏感,特别是自己钟情的异性,会经常不自觉地注意、猜测对方对自己的态度和感情,这样就很容易在异性关系上产生误解,造成‘爱情错觉。
“其次,与青少年缺乏社会经历,尚未真正成熟有关。青少年虽然对异性有着强烈的亲近欲望,但他们缺乏爱情的真实体验,对爱情的理解和认识还十分肤浅,对爱情的判断具有简单化、感性化、主观化的倾向,常常感情用事,这样也就容易出现错觉,把热情当爱情,把友谊当恋爱。
“第三,是自我心理暗示的结果。当年轻人对某位异性产生感情,往往再带着这种感情色彩去观察对方的语言、行为、态度,处处把它们跟‘爱联系起来,甚至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以为是在传递爱的信息,越看越觉得对方对自己‘也有那个意思。自作多情的人总是宁愿相信对方对自己有感情,避免形成‘挫折感,并给自己信心和勇气。像你一样,正是因为‘自我心理暗示给了你信心和勇气,结果碰了钉子。
“第四,与对方的性格、态度有关。有些青少年活泼大方,性格开朗,与异性相处不太顾忌,特别是对自己喜欢的异性,在说话、行为和态度上常常会表现得很亲密,这就容易给那些本来就‘想入非非的异性以误解。像小丽,对每位同学都友好,这是她的性格,对你更好,是因为她珍惜与你的友谊,而这恰恰导致了你对她的错觉。”
“原来如此,是我自己陷入了‘爱情错觉的泥沼。”在听了我的上述分析后,小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错位感觉,解除了心理困惑。
“那么,以后我该如何避免呢?”小伟接着问道。
于是,我提了这么几点意见:
一、不要与单个异性“亲密接触”。与异性单独频繁的交往无疑会增加“爱情错觉”产生的可能。反之,如果与许多异性都能友好、平和地相处,就不会产生爱情想象,自然也就不会出现错觉。
二、树立正确的观念,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男女之间存在纯真的友谊;相信对方对自己的感情只是一种友情,绝非其他;相信自己对对方的感情还远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这些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有效地阻止毫无意义的想入非非。
三、不要为表面现象所迷惑。在异性交往中,热情的态度、亲热的举动甚至亲昵的动作,都可能是对方的性格所致,也可能是友爱的表现,甚至是出于一定目的。不要被对方的行为、假象所迷惑,在判断异性关系上增强理性,减少感情用事和冲动行为。
“当然,对于中学生来说,即使不是错觉,而是真实的爱情的感觉,最好也不要捅破那层纸。不妨把它小心翼翼地珍藏在内心深处,待将来学业有成时再去品尝这坛‘陈年老酒,一定会更加醇厚,更加香浓!”最后,我又叮嘱了小伟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