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需要天才”
2004-04-29祖鸣
祖 鸣
“认为像美国那样弱肉强食的社会不好的请举手。”
“哗——!”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市郊的一所基础学校(相当于小学到初中),面对来访外国人的提问,六年级某班的约30名学生齐刷刷地举起了手,令提问者吃了一惊。
“为什么不好呢?”
“因为只有强者少数人胜利的社会不是民主的社会。”一名男生回答说。
与“天才”一词有着剪不断联系的诺贝尔奖诞生地瑞典,其学校教育的理念却是——与其培养一个天才,不如没有一个人掉队,提高全社会的基本素质。
从小学会关心弱势群体
谙熟学校教育的哥德堡大学教授本格特?埃德斯托姆说:“瑞典是一个小国,如果不发挥每个人的能力,整个社会就无法正常发展,所以很自然的,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平等的社会。教育学生怎样加强人的团结共进,怎样在弱肉强食的自然生态法则下保护人类社会,这就是教育的重要课题。”
斯德哥尔摩市内住宅区的一所幼儿园,共有74名孩子,从1岁至5岁,打乱年龄分为4个班,每班既有年龄大的,也有年龄小的,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们从小锻炼社交能力。保育员共19人,其中4人是男性。“早晨来幼儿园后,先要问每个孩子:‘想干什么?吃饭时也不会命令孩子将不喜欢的东西吃下去。”园长介绍说,“无论何时,都不催促孩子,也不强制孩子,不让孩子们感觉到精神压力,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方针。”
儿童进入基础学校后,会经常与附设的残疾人班级的学生进行交流,学会关心弱势群体,增强团结意识,并从中学到民主社会的真谛。上课方式也大多采取讨论式,比如外国记者曾目睹某校八年级的上课情形,学生们围绕着“如何改进死刑制度”发表了各种意见,而前一天的讨论题目则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责任”。
像这样从小深受“团结的重要性”熏陶的瑞典人,踏上社会后的心理更为健康,行为也会更合理,比如在瑞典,失业者绝不会给人产生“失败者”的消极印象,失业者也不会介意电视摄像机的镜头……因为在瑞典,即使一时失败了,还有许多次机会让人重新站起来,照样有成功的机会。
告别竞争型社会
在瑞典有很多成人学校是用来援助失业者重新进入社会的,不但学费全免,而且生活费也有保障。像这样的成人再教育当然需要花费较大的社会资源,但是,整个社会对此都没有异议。本格特·埃德斯托姆教授说:“只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能幸福,就算多纳一些税,人们也会认为是‘社会的润滑剂,而乐意支付的。整个社会已经形成了这样的舆论风气。”瑞典国民的税金负担率高达56%,加上社会保险的负担,达到75%。尽管这样,人们依然支持国家实行的福祉政策,反对美国那样的弱肉强食型社会,他们觉得极少数人腰缠亿万财富,而大多数人处于失败者位置,是社会最大的悲剧。
这种认识反映到教育上,便是“天才”,瑞典不会将社会资源集中在培养少数精英上,只要受教育者具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道德心、责任心和团结共进的精神,就是成功的教育。不像有的社会,天才是不少,可惜这些精英大多道德心和责任心不健全,能说是成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