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3岁入北大,神童的历练

2004-04-29张洪波朱胜国

视野 2004年5期
关键词:神童同学老师

张洪波 朱胜国

编者按:

神童,天才,这两个字眼历来都焕发着遮蔽不了的耀眼光芒,重要的不是他们的存在与否,而是我们对待他们的态度和视角,在这一点上,我们和瑞典有着明显的不同,而凭借比较,会让我们更加看清自己的处境。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高三(18)班学生鲍宇阳最近获得北京大学保送生资格,鲍宇阳年仅13岁,成为近年来北大录取的保送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据《新民周刊》报道:他用4年时间读完小学课程,初中刚读了1年便直接跳级至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中部,在这里接受了3年的系统教育,其间获得200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湖北赛区一等奖、化学一等奖,以及2002年全国高中数学数学联赛湖北赛区三等奖、化学二等奖等多项含金量极高的奖项。

2001年9月,鲍宇阳穿着小学生校服前往华中师大一附中面试,他沉着解答的神情给班主任叶新年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叶新年说,鲍宇阳直接跨越初二、初三,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几何和化学教育,但他的天赋很高,尽管入学时学校已开课多日,他依然在很短的时间内追赶并超过了班上的绝大多数同学。

2003年11月30日,北大一名副校长和招办副主任在华中师大一附中举行的招生咨询会上对鲍字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咨询会结束后专门与鲍宇阳单独交流,并很快喜欢上了他,亲切地称他为“小不点”。此后,北大将其资料带回北京研究,2003年12月上旬,北大同意接受保送鲍宇阳。

鲍宇阳所在的理科实验班共有37名学生,几乎都有十八九岁,他站在同学中间只及同学半腰,校运动会上一群大孩子中间夹着他这个小不点的场景常令人忍俊不禁。

“鲍宇阳坐在教室最前排,听课很认真,时不时提出疑问,有时老师无意说错了一个数字,别的同学还没有发觉,他已经叫了起来:老师你讲错了……”

“他对数字特别敏感,对很多数学题的性质判断,其他同学需要笔算才能完成,而他却能脱口而出;有些化学方程式很繁琐,老师都要在抄写的过程中停顿核实,而他只需目视一会便能飞快地在黑板上默写出,从容得令人吃惊。”

鲍宇阳的化学早已与大学接轨,他在上高三前本想选择化学班,但是因为人小个子矮,做实验还得站在板凳上,只好转攻数学。叶新年告诉记者,鲍宇阳的数学水平也远超过高中程度,大学微积分已经自学了一部分。

“但是他的语文、外语比较差,作文不会写,这与他的人生阅历有很大关系,毕竟他还是孩子。但是他记忆力超群,过目不忘,外语词汇量非常丰富,给他四五个月肯定能补上。”

“他比较随性而发,离开课堂就表现出他这个年纪的孩子的正常状态,比如好奇、好玩,对小动物、花草感兴趣。放学出去也会打野(贪玩)。”鲍宇阳比较活跃,经常听到他在教室内大笑、尖叫。

“他以前尊重老师不够,见面不打招呼,现在长大些了,好多了,能够主动向老师问好,也懂得遵守纪律了。”叶新年介绍,鲍宇阳很想融入班集体,但是显然没有很好融入,毕竟他的交流方式与18岁左右的孩子有很大差异。

“但他很努力,同学们对他也很宽容。我们没有安排他值日,但他不答应,经常站在椅子上擦黑板,抢着打扫卫生。这个孩子正在成长,这些不过是成长中的一些常见的烦恼。”

声音:

在“神童”光环的背后, 响起的并不全是掌声和赞歌,还有争论和担忧??

什么是朋友啊

2月14日,一位记者走进华中师范大学讲师鲍良言(鲍宇阳的父亲)家中时,先瞥见沙发上一个穿红衣服的小男孩正在看电视,看见记者进来,小男孩迅速钻到书房里,关上了门。

记者在鲍家坐了一会儿,躲在书房里的鲍宇阳终于忍不住走出来,在客厅里不停地走来走去,碰上记者的目光就裂着嘴笑,但不说话,只是偶尔提醒父亲:“别说了,别说了,你讲错了。”

在征得鲍老师同意后,记者与鲍宇阳进行了直接对话。也许是不太熟悉的缘故,鲍宇阳似乎不屑回答记者的这些简单问题。

记:平时除了学习,你都喜欢干什么?

鲍:搞不清楚,搞得清楚我就说了嘛。

记:你有什么崇拜的科学家,或者喜欢的明星?

鲍:说不定有,只是不知道。(父亲在旁提醒说是居里夫人,但鲍宇阳说他已经忘记了。)

记:你平时和朋友一块出去玩吗?

鲍:什么叫朋友?从来没有这种事呀,没有时间。

记:你向往到北大读书的生活吗?

鲍:向往不向往都是有可能的吧。

对话过程中,鲍宇阳对桌子上的一把火柴充满了兴趣,他反复研究这些火柴应该怎么摆才能赢(父亲给他出的智力游戏题),而对记者的问话只是在父亲的不断催促下才来一两句听不太懂的回答。倒是说到一些和数字有关的话题,鲍宇阳立刻变得很有兴趣,反反复复跟记者纠缠于数学问题,而且能很快抓住记者话里的漏洞。

老师:他并不适应环境

鲍良言对儿子的评价是:“不骂人,不议论人,不占别人便宜,和人混熟了很能交流得来,喜欢探讨学术问题,很多人要向他请教问题。”他从儿子出生起就记的日记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鲍宇阳出生11天就能跟着爸爸伸出一个手指,不到3个月就能喊出类似“妈妈”的声音,1岁两个月时认得30多个成语,3岁时已认识两千多个字,4岁就开始进图书馆,5岁多可以背诵1到50的平方表……鲍老师一条一条地向记者介绍着儿子从小就聪明过人的“事迹”。

鲍老师否认儿子是个“神童”,他认为只是对儿子进行了“超前教育”而已,而超前教育的核心就是从小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鲍老师说:“自从培养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后,他就主动学,可能是尝到甜头了吧。”在鲍老师的培养下,小小年纪的鲍宇阳早已不再像同龄人那样喜欢看“卡通片”,而是迷上了科教片,因为鲍良言认为:“卡通片还不就是你打过来,我打过去吗?”

而对于传统的正规教育,鲍老师有些不以为然:“3个小时就能学会的东西,为什么非要学10个小时呢?什么叫基础?不就那几本书吗,对一个肯学的小孩来说看看就行了,要留给孩子选择余地,家长也要把自己的信息灌输给小孩。”

鲍老师给儿子设计的前途是:17岁大学毕业,然后继续攻读硕士、博士,或者可以再选一个专业学习,即使读两次大学,毕业时也只有21岁,然后争取25岁进入国家一级实验室。

“这是个悲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说,“鲍宇阳很聪明,记忆力特别好,但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除了知识,还要懂得哲学、艺术等别的学科,可鲍宇阳的语文、英语成绩很差,这对他将来接触社会很不利。”

“鲍宇阳作为一个高三学生,他应该是一个社会上的人了,可他现在并不适应环境,还处于以他自己为中心的‘自我心态,也就是童年心态。他频繁地跳级,这让他被迫失去了与社会、环境接触的机会,他和同学玩不到一块儿,将来上了大学,他也融不进大学生活中去。”

鲍宇阳的领悟能力特别强,尤其在数学和化学上,而且有股韧劲,做不出题来时出去窜窜回来接着做。至于英语、语文,则是班上最差的,有一次甚至写过只有60个字的作文,后来就干脆不写作文,连老师都准备放弃他了。

……

而鲍宇阳楼下的邻居、华中师大的一位老师说:“他上小学时,在我眼里就是个小孩子,可上高中了,还是个小孩子。这种超前教育违背了孩子自然的生长规律,超前得太狠了。这孩子是很聪明,他本来应该有很快乐的童年,可是被残酷地剥夺了。”

警惕“棒杀”和“捧杀”

鲍宇阳的事情刚刚被新闻界披露的时候,我是不大关心和在意的。偌大的中国出现个把智力超人的早慧儿童,这对他本人是个奇迹,但对全国而言,也就稀松平常了。所谓“神童”也并非从天上掉下来的怪物,而是良好的先天禀赋加上科学的早期教育造就的,因而“爆炒”神童本身是件意义不大的事情。但是,因为这名13岁的孩子这样那样的缺点就断言“神童悲剧”,确实让人有话想说。

鲍宇阳的父亲不承认儿子是“神童”,只承认对儿子进行了“超前教育”,而超前教育的核心就是从小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应该说,鲍父的这种认识很有道理,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功。将一名13岁的孩子培养到北大学生水平,这有何“悲剧”可言?

当然,有些人称鲍宇阳为“悲剧”,大都由于他性格比较孤僻,和班上的同学没有共同语言,更谈不上什么朋友。其实,鲍宇阳没有朋友的原因也在于同学的年龄普遍较大,同学们不愿意和他交往。频繁的跳级让他尽管在智力上保持了对课程的学习能力,但在心理成熟上肯定难以做到同步,这符合心理成长规律,丝毫不必大惊小怪。要求这样一个孩子有正确的朋友观并交上一帮朋友是苛刻的,事实上也没多少必要。我们不能要求一个13岁的孩子既能达到北大入学水平,又具有成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同时,鲍宇阳数学成绩过人,但语文、英语成绩很差,这个事实不仅是神童“天定论”的有力反证,也提示了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反观各领域的杰出人才,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本身也并不是每项学科都能超人一等。他们是天才,也是偏才。反过来说,正因为他们在某个领域的特长,才使其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当年钱钟书入读清华的时候,主要是国文成绩突出被录取的,能说钱钟书不够人才标准吗?因此,称什么“一个真正的科学家,除了知识,还要懂得哲学、艺术等别的学科”,确实显得驴唇不对马嘴。更何况,我们忍心把这样的标准强加在一个13岁的孩子肩上吗?

我们承认,鲍宇阳之所以成为鲍宇阳,确实失去了一些普通孩子应该得到的东西,比如快乐的童年、开放的心态和开朗的性格。从这个意义上讲,其他家长盲目仿效鲍父的做法,完全可能适得其反,我们没有必要把鲍宇阳抬高到示范或榜样的高度。但是,鲍宇阳同样拥有许多得来不易的东西,比如勤学的习惯、善思的品格和敏捷的才思。鲍宇阳身上体现了父母的殷切期望和教育理念。至少在培养早慧孩子的智力方面,鲍宇阳父母的教育理念中有很多可以总结借鉴的有益成分。既然这样,称其为“悲剧”显得过于片面。

很明显,将“鲍宇阳现象”称为悲剧是对这种超前教育观念和做法的全盘否定,这种“棒杀”的态度缺少理性,也不符合儿童成长的科学规律。超前教育是很多家长和老师关心的话题,“鲍宇阳现象”固然不宜作为一种模式在教育界推行,但我们从中吸收营养显然要比全盘否定更有意义。

猜你喜欢

神童同学老师
神童诗(二十五)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都是神童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他是钢琴神童吗
神童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