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史的绚丽画卷
2004-04-29马世之
马世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这个民族源远流长,其起源、发展和流变的轨迹,是一曲悲壮雄浑的乐章,又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史诗,堪与天地共存,可和日月同辉。中华民族系以传统的中华文化与一定的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包括汉族、少数民族与海外华人在内的一种民族共同体,它支系众多,纵横交错,是经历了数千年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过程才逐渐形成的。由于年代久远和资料匮乏,要想理清整个中华民族及其各个支系的来龙去脉,实在是一个难度极大的课题。何光岳先生集数十年之功,含辛茹苦,皓首穷史,“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几忘日月之轮换,春秋之更替,不畏险阻,知难而进,经过苦心钻研,终于完成了《中华民族源流史》这一浩大的史学工程,先后出版了《炎黄源流史》、《夏源流史》、《商源流史)、《周源流史》、《楚源流史》、《中原古国源流史》、《秦赵源流史》、《汉源流史》、《东夷源流史》、《南蛮源流史》、《百越源流史》、《氐羌源流史》、《北狄源流史》、《东胡源流史》和《女真源流史》,共15分册,近700万字,可谓鸿篇巨制,旷世佳作。
何光岳先生为着此系列丛书,除博览群书外,还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广泛搜集资料,真正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而为他写作此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人评述《南蛮源流史》时指出:“如此辽阔的分布地域,过去只有个别人做过零星的探索,而星星点点的资料,就像无数的金砂,落到了一个万能化学家兼建筑师的学者之手,辗转化合,不断加工,最终造就一座金碧辉煌的民族史学宫殿。实际上经过这个“化学家兼建筑师的学者”万能之手,所建造的中华民族史学宫殿,除“南蛮”民族外,尚有“炎黄”、“东夷”、“百越”、“氐羌”、“北狄”、“夏”、“商”、“周”、“荆楚”、“秦赵”、“女真”、“东胡”等等。并在每一个殿堂之前树起一座座丰碑。
《中华民族源流史》的宗旨非常明确,作者论及写作《炎黄源流史》的动机时对媒体说过:“众所周知,国外有些学者提出:‘华人西来说,认为中国文化是由西方输入的,就连中国人种也由西方迁来。近年来也有学者否定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认为自古以来黄河是一条害河。现在又有人把炎帝、黄帝说成是神话人物,认为:‘炎黄之裔不是‘华夏之裔,从侧面来否定‘炎黄族系是‘华夏族主体的历史,把中华民族的族源砍去。”作为一个有正义感的古代史研究工作者,有责任批驳上述谬沦。在《女真源流史)中指出:“痛感半个世纪中国丧失土地达1200万平方公里,列强侵略,中国积弱受欺。”《东胡源流史》与《北狄源流史》的写作目的,则是“还其历史的本来真实面目,以免野心家和阴谋家割裂、曲解和捏造历史,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寥寥数语,表现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爱国主义的热忱。他著书之目的,不是为学术而学术,没有把自己关在象牙之塔中进行经院式研究,而是以一个战士的身份,同企图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野心家、阴谋家进行战斗,并对一些居心叵测的人们的谬论进行批驳。书中字里行间,充满了炎黄子孙的骄傲和中国人的正义感。
何光岳先生的多卷本《中华民族源流史》,不同于通史、断代史、编年史或国别史,是其独创的源流史体例,不受朝代、国别、地域限制,犹如奔腾不息的黄河,源远流长,从发源地一直写到人海处。所探讨的内容,涵盖了中华民族56个民族的起源、发展、变化、播迁、兴亡等。按时代顺序,上起“三皇”“五帝”之世,下迄近现代阶段,涉及的地域范围,除今日之中国外,也包括世界各国。《中华民族源流史》总的构架,便是以黄河流域为出发点。他主张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华人之名即以华胥氏称号而诞生。华胥氏的主要两支,即神农氏和轩辕氏,后来发展成为炎帝族和黄帝族。他们是华胥氏的嫡裔,构成了古老的双胞族,以姜、姬为姓,再繁衍出数千个氏族、部落,到夏、商时又发展成为方国,遍布于黄河及长江流域,以后又向四方迁徙,分布于整个中国大地,远及北亚、中亚、西亚、东欧、北欧、巴尔干半岛、东南亚、南亚、南洋群岛以及南北美洲,近代的华人更遍布全世界各地。这是世界上任何古老的民族所无法比拟的。他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原地区是周边地带文化的能量集结处和辐射中心,除华夏集团外,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均发祥于黄河流域,然后向各地迁徙。如他在论及东夷源流时说:“东夷族自甘青高原迁到燕山山脉与土著人融合后,由于渗入新生血液,便使东夷族团朝气蓬勃,支系众多,于是东夷宣告形成。”论及西戎源流时说:“戎族乃出于黄帝之后。”论及南蛮源流时指出:“蛮人是中国古代活动于黄河流域的一个古老部落群体,后来被羌戎、东夷等联盟集团所击败而逐渐南迁于长江中下游,还远迁至珠江流域和印度支那半岛,因此被称为南蛮。”论及北狄源流时又云:“北狄是中国北方古老的民族群体……他们来源复杂,但皆属炎黄族系。如匈奴乃系夏桀之后,白狄、长狄乃黄帝之裔,赤狄隗姓为炎帝之裔,而允姓又属于黄帝之裔,突厥则为炎黄的混合种。”论及东胡源流时指出:“其族源乃黄帝之裔后夔之后。”论及女真源流时指出:“女真的祖先有虞氏帝舜是中原华夏族。”何光岳先生这种学术观点,既不同于苏秉琦先生的“满天星斗说”,也有别于史式先生的“中华文明源于南方说”。这种独特的看法.可以称之为“中原文化传播说”。
不少学者在评述何氏治学方法时,都曾提出他所独创的“模糊史学”与“泛史学”。说他不拘泥于任何史学派别,不追随任何学术潮流,坚持实事求是,在广博精深上下功夫。《中华民族源流史》可谓“模糊史学”与“泛史学”的力作。中国古代由于各种史讳及其他原因,一部二十五史留下了许多谜团,历史研究必须从模糊之处开始,综合众多模糊不清的史料所折射的整体概念,从中找出真谛,一笔一笔地理清历史上的糊涂账。而“泛史学”的特征,就在于一个“新”字,以全新的方法来清理历史上的糊涂账。这就是何光岳先生所反复申明的“博采诸家之言的前提下,抒己之创见,不拘陈词,不摒旧说,不顾蜚语,循情察理,旁搜侧证,运用夹叙夹考夹论的方法,而写《中华民族源流史》的。在各个分册中,对于有关民族源流的许多难题,如伏羲、女娲的来源,炎帝、黄帝的故里,华夏、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东胡、女真诸族的形成与迁徙等,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有的已经达到寻幽人微的地步。从总体来看,其内容之丰富,资料之翔实,考证之精辟,观点之新颖,在现有民族史著作中,鲜有出其右者。
《中华民族源流史》属于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产物。它包括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训诂学、民族学、民俗学、图腾学、古农学、古生物学、动植物学、地理学、地名学、方志学、天文学、谱牒学等,涉猎面极广。其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历史文献与最新考古学资料的紧密结合。如根据河南登封王城岗龙山城址的发现,认为“很可能记载中先夏和初夏时夏人的都邑就在这里。”即此地为夏都阳城所在。另外河南开封、山西阳城、翼城因未发现相当于夏代早期的遗址,就说“这三处皆与夏禹初期建都无关”。探讨商之源流时,除了引用大量甲骨卜辞外,还对郑州商城遗址进行研究,认为“汤却未都郑州商城,而是伊尹摄政时所居,以后太甲复辟仍居此,而太甲之后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诸王均居亳,亦即郑州毫丘商城,到仲丁时才因水患而迁隘。”这与当今学术界颇为流行的“郑毫说”和“西毫说”观点均不尽相同。谈周之源流,根据陕西岐山、扶风,西安市长安区等地的考古发现,对岐邑、丰镐进行了考证,类似例子书中比比皆是,此不一一赘述。研究中国古代史,离不开考古资料,何光岳先生深悟其中奥秘,十分重视考古资料的运用,《中华民族源流史》就是这方面一个极好的范例。
何光岳先生谙熟谱牒之学,于姓氏文化造诣颇深。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从《中华民族源流史》丛书中可以窥见其一斑。如《炎黄源流史》列举了二百多个姓氏,仅姜齐支裔的姓氏就有七十余个;《商源流史》列举商族系统姓氏三百余个,其中仅宋国支族姓氏即达二百三十六个;《周源流史》对于周族系统分支九百多个姓氏进行了梳理,仅“周诸姓考”一章就列举了一百五十个姓氏;《秦赵源流史》列举秦支族姓氏九十五个,赵支族姓氏四十余个。其他各分册均列举有关姓氏数十至数百不等。根据文献与族谱记载,对汉族、国内少数民族及海外华人姓氏的源流、播迁、古今名人等情况做了认真分析,为研究中华姓氏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源流史》是独辟蹊径的成功之作。傅朗云先生的评语是:“史料宏富,史实确凿。广征博引,驳议精深。史评公允,褒贬适中。众说荟萃,疑信分明。……古今中外,一槌定音。自成体系,鬼使神通。呕心沥血,正气长存。,这样的评价是比较公允的。窃以为像这样为中华民族树碑立传的系统史学工程,时下并不多见。如能综观通览,定然受益匪浅。但是由于该丛书卷帙浩繁,内容广泛,各分册之间缺少前后呼应,难免给人以某种杂芜之感。在丛书的构架、体系和资料运用方面,均有可商之点,对于某些族源、流变、地名的考释或有不妥之处。不过,总的看来,这是一部具有独特体系的浩大的史学工程,堪称中华民族历史的绚丽画卷。
我与何光岳先生相识已有二十余年时间了,交往中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被学术界誉为“南楚怪杰”、“史学奇才”,是一位农民出身的史学巨匠。同仁们说他是:朴野之气,见诸眉宇;鸿鹄之志,溢于言表。身上散发着书卷的馥郁伴以泥土的芳香,不失学者的风度与农民的本色。他为人疾恶如仇,正气凛然。但在学术研究上却又十分认真,谦虚谨慎。从源流史的各分册前言上,几乎都可以看到类似这样的话:“自感德薄才浅,学识寡陋……难免挂一漏万,举二遗千,讹误之处,奇淡之点,也在所难免。愿有识之士,不吝垂教。”我想这绝对不是故意作秀,更非欺世诓人之谈,而是出自内心的肺腑之言,表现了其严谨的治学态度。他才华纵横,志存高远,将其书斋命名为“两千万文斋”,现已出版著作一千多万字,距“两千万之数甚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他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了却其平生一大宿愿。切盼能有更多的像《中华民族源流史》这样的佳作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