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种错”了地方
2004-04-29江民成
江民成
张姐十月怀胎,因胎儿过大,只得做了剖腹产手术。手术后一切顺利,伤口7天拆线就痊愈出院了。谁知半年后,张姐在每次月经前都出现腹壁切口疼痛,手摸时还有一些小疙瘩;在月经期疼痛加重,小疙瘩也增大增多;月经后疼痛消失,小疙瘩也变得不明显。经医生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这是怎么回事呢?
子宫是胎儿居住的“宫殿”,其最里面的一层膜叫子宫内膜。在女性步入青春期时,在体内激素的“导演”下,子宫内膜每月脱落1次,并伴有出血,这就形成了月经。在剖腹产手术时,当医生将子宫切开,娩出胎儿后,为保证宫腔内没有胎膜残留,会用干纱布擦拭宫腔,这时会有子宫内膜细胞脱落。如脱落的细胞粘附在腹壁的切口内,就像种子一样“生长繁殖”,也就是细胞的增殖分化。当长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切口疼痛和硬结,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虽然“种错”了地方,但仍然受体内激素的“指挥”,故出现和月经周期一致的疼痛和肿块。
子宫内膜异位症出现症状多在剖腹产术后6~30个月,平均为18个月。检查时可在腹壁切口瘢痕周围摸到不规则结节状肿块,质地较硬,大小1~5厘米不等,活动差,有不同程度的压痛。B超检查可在腹壁肌层内见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暗区;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肿块边缘血流丰富;肿块穿刺有时可抽出巧克力样液体。
所以,剖腹产术后出现与月经周期有关的切口疼痛和肿块时,要高度警惕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前对腹壁切口子宫中内膜异位症,曾应用大剂量孕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3~6个月,目的是使异位内膜出现萎缩及坏死。用药期间虽然疼痛减轻,但肿块不缩小,达不到根治目的。目前认为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时做手术将其完整切除。
为防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医生会在手术过程中尽量保护切口,缝合前反复冲洗,以防内膜细胞种植。再就是孕妇和家属不要为了减轻疼痛,主动要求医生做剖腹产。因为剖腹产到底是一种手术,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