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14则
2004-04-29
我国宏观调控措施已见成效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说,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情况看,整个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初步抑制。粮食生产形势出现重要转机,上半年粮食生产扭转了连续5年下滑的势头,夏粮增产4.8%,秋粮种植面积扩大,农业呈现生产增收、形势稳定的局面;一些过热行业的投资增幅明显回落。货币信贷增势减缓,人民币贷款余额比去年同期低6.8个百分点;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取得重要进展,全国共撤并各类开发区4735个,核减开发区规划用地2.41万平方公里,退出土地2617平方公里;生产资料价格涨势趋缓,近期各类生产资料价格在连续上涨17个月后出现回跌。
中国将建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
中国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表示,中国未来二十年稳定低生育水平,要靠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主要包括依法行政、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五个方面,这一新机制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治本之策,力争到2010年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基本建立起来。他说,中国正在积极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推动实施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试点,以鼓励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科研领域刮起审计风暴
以“863”和“973”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重点的2004年科技计划项目审计工作已全面启动。此次接受审计的科技项目共有7大类、1000余个项目,涉及30个省或直辖市、自治区的近700个单位,涉及预算资金70余亿元,其中财政专项资金就达30多亿元。在去年“973”和“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专项”试点审计基础上,今年“863”项目被列为审计重点。本次审计不仅要检查各个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还要调查了解各个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项目承担单位管理情况等,为正在开展的监督和考评工作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建立科技专项经费监督管理体系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中小企业集群式高成长
据“第三类财富———中国‘两百佳高速成长中小企业”首期调研结果显示,房地产、汽车、钢铁、化纤、医药、电力、通信、金融八大行业出现了中小企业集群式高成长。东方微巨传媒策划机构称,人们往往忽视中小企业是创造巨大财富的庞大经济体,疏忽于为它们营造一个良好成长的生态环境。有关资料显示,在中国134.6万家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9.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我国中等收入人群扩大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陆建华博士介绍,中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阶段,阶级阶层的变化充满着不确定性。他说,按收入、权利、声望综合起来的体系标准划分,现阶段中国阶级阶层特点集中在三方面:出现富有阶层和低收入阶层,同时逐步形成中等收入人群。而中等收入人群的扩大,是社会分配公正合理的重要标志。
居民财富积累面临消费升级
法国巴黎百富勤(BNP)《中国消费前景》中提出,我国人均消费从2003-2020年将增长10.8%,新的消费高峰就要来临,消费结构将不断改变。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将触发国内社会消费的结构升级。2003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090美元,国内居民的财富积累达到了消费升级的临界点。基于对消费全面启动的预期,出现了以住房和汽车消费为代表的消费升级,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已由投资拉动转变为消费拉动。同时,教育、医疗、旅游、电信、信息和家庭娱乐商品的更新换代产品都将成为消费支出中增速较快的项目,消费升级将给我国与消费升级有关的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商提供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全面完工
日前,西气东输甘肃管理处处长陈金龙宣布,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全部焊接完工,整体工程年内有望全线投产。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继长江三峡工程之后的又一项世界级特大工程,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西气东输输气管线西起新疆塔里木轮南油田,东至上海市白鹤镇,这项浩大工程将把我国西部新疆等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到东部长江三角洲。
中国超级再生稻创高产奇迹
以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李西明研究员、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陈明世为首的国家专家组的15名专家,日前对福建省农科院院长谢华安课题组在福建尤溪县选育的“Ⅱ优航一号”作再生稻超高产栽培的头季稻101亩成片示范田进行现场实割验收,亩产平均干谷达928.3公斤,刷新世界纪录。陈明世表示,农业部已决定明年在四川、江苏、湖南、湖北、福建等五省区示范推广超级再生稻技术,每个省建立10个县的示范片。
我国生命伦理规范获国际肯定
日前,国际伦理学权威刊物———美国《肯尼迪伦理学研究所杂志》上发表了来自中国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关于人类克隆问题的伦理学研究论文,这是中国生命伦理规范首次进入国际权威刊物,并表明中国研究人员的生命伦理规范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和肯定。这篇题为《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准则(建议稿)》的论文对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提出了鲜明的主张:坚决反对生殖性克隆;同时,论文还对如何制止克隆人个体的各种具体操作作出了较详细的规范。
中国近四成湿地得到保护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自然生态司副司长庄国泰说,中国已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353个,近四成自然湿地纳入了保护范围,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他指出,中国今后将坚持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生态功能为中心,对湿地进行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据悉,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和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加强湿地保护和管理,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环境教育纳入中国基础教育课程
从今年开始,环境教育已正式纳入全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并将具有环境意识作为体现时代要求的培养目标。据了解,《指南(试行)》强调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中国城镇从业人员薪酬见长
今年上半年,中国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08959亿人,同比增加55.2万人。国家统计局称,这一数据显示中国城镇从业人员打破了1996年以来持续下滑局面,首次出现增加。在统计的19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中,制造业、建筑业从业人员同比增加最多,分别增加113.3万人和37.9万人;此外,今年上半年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增长较快,平均达到7100元,同比增长14.1%,增幅提高0.7个百分点。
北京是“海归”首选地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从1978年底至2003年底,中国留学回国人员达17万余人,北京市有7万余人,成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数量最多的城市。另据统计,中国目前有52万留学人员,有八成希望回国创业,六成希望在北京发展事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资深人力专家李春苗认为,北京近几年的软件建设,特别是人才政策,是吸引“海归”最有效的磁石。
湖北将举办“曹禺文化周”
今年是享誉世界的戏剧大师曹禺剧作《雷雨》发表70周年。为追忆曹禺先生的足迹,弘扬曹禺先生钟爱的戏剧事业,由中国文联、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曹禺文化周”将于11月28日至12月3日在曹禺的故乡潜江举行。文化周期间,将举办主题晚会、曹禺戏剧精品展演、钢琴“黄金搭档”音乐会、曹禺名著改编的电影及电视展播、地方群众展演及曹禺学术研讨会等。北京人艺将携曹禺名剧《雷雨》赴潜江演出,湖北实验花鼓剧院也将演出根据曹禺名剧改编的花鼓戏《原野》;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将汇聚潜江,共同缅怀曹禺为文学艺术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