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杭州草创宪法
2004-04-29许虔东
许虔东
1953年底,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宪法起草小组,由毛泽东亲自领导,小组成员有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12月27日,毛泽东率宪法起草小组来到杭州。当时,原浙江省委书记谭震林已调上海任华东局第三书记,谭启龙接任浙江省委书记。为了给毛泽东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谭启龙把毛泽东等人安排住在刘庄,并把先前谭震林和谭启龙住过的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供毛泽东和宪法起草小组办公用,谭启龙则搬入孤山路1号居住。宪法起草小组在杭州经过6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拿出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初稿。
全盘考虑总体设计,数易其稿亲自修改
1953年12月27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带领宪法起草小组来到杭州。小轿车驶进刘庄大门,毛泽东下车走向庭院,兴致盎然地迎风环视着四周的景色,高兴地对警卫人员说:“到家了,杭州的山好、水好、人更好。”
1954年1月9日,宪法起草工作开始运转。每天午后3点,毛泽东带领宪法起草小组从刘庄出发,驱车绕道西山路,穿过岳庙,来到北山街84号的办公地点。当时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由主楼和平房两部分组成,毛泽东在平房里办公,宪法起草小组在主楼办公,往往一干就是一个通宵。来杭州前,毛泽东让田家英等人广泛收集资料,田家英从北京专门带来了两箱子书,收集了大量有关宪法的书籍,包括世界各国宪法和法学理论著作,他向毛泽东推荐了一部分。毛泽东从中精选出多种宪法,要求中央委员会参阅,同时将这一要求列入草案工作计划,于1月15日电告刘少奇并中央:
少奇同志并中央各同志:
宪法小组的宪法起草工作已于1月9日开始,计划如下:
(一)争取在1月31日完成宪法草案初稿,并随将此项初稿送中央各同志阅看。
(二)准备在2月上半月将初稿复议一次,请邓小平、李维汉(两人都是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两同志参加,然后提交政治局(及在京各中央委员)讨论作初步通过。
(三)3月初提交宪法起草委员会讨论,在3月份内讨论完毕并初步通过。
(四)4月内再由宪法小组审议修正,再提交政治局讨论,再交宪法起草委员会通过。
(五)5月1日由宪法起草委员会将宪法草案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四个月,以便9月间根据人民意见作必要修正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最后通过。
毛泽东在总结宪法草案经验时说:“这个宪法草案总结了从清朝末年以来关于宪法问题的经验,从清末的‘十九信条起,到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到北洋军阀政府的几个宪法和宪法草案,到蒋介石反动政府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直到蒋介石的伪宪法。这里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比如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另外,我们“也参考了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宪法中好的东西。讲到宪法,资产阶级是先行的。英国也好,法国也好,美国也好,资产阶级都有过革命时期,宪法就是他们在那个时候开始搞起的。我们对资产阶级民主不能一笔抹杀,说他们的宪法在历史上没有地位”。毛泽东就是在读了许多有代表性的宪法后,在比较分析研究了这些宪法后,才全盘考虑新中国第一大法的总体设计和编纂原则的,才确定了我们的宪法是新的社会主义类型,是人民民主的。
在宪法起草过程中,有些文献没有完整地保存下来,但1954年9月16日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六段文字——毛泽东对刘少奇递交的宪法草案报告稿所加写和改写的内容还是比较完整的。现照录如下(文中下划线文字是毛泽东加写和改写的):
一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使人们公认,任何违反这个观念的言论和行动都是非法的。但是当时的革命派是有缺点的。他们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纲领,没有广泛地发动和组织可以依靠的人民大众的力量,因此他们不能取得对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彻底胜利。这次革命终于失败了,袁世凯领导的反对派篡夺了国家权力。
二
在过去相继统治中国的几个反动政府中,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是最后的一个反动政府,它是从来不要宪法的。但当它垂死的时候,也想用一个伪宪来救自己的命。这个伪宪受到中国共产党、中国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结果和过去的反动政府一样,在蒋介石公布他的伪宪以后不到三年的时间,他的统治就彻底垮台了。同时,拥护这个伪宪的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等反革命党派也受到了人民的唾弃。这件事,在座的各位代表都是清楚地记得的。
三
现在美国帝国主义还侵占着台湾,蒋介石卖国集团还盘踞在台湾继续作恶,并且时刻企图回到大陆上来。反动派的复辟仍然是一个实际的危险。如果有人看轻这种危险,那就要犯错误。
四
在我国过渡时期,工人阶级领导的包括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而又较工农联盟更为广泛的联盟,即劳动人民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之间的一种联盟。
五
帝国主义者和台湾蒋介石卖国集团非常不喜欢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他们每天都在攻击我们。这有什么奇怪呢?原来我们是做对了。
有些外国资产阶级报纸失望地发现,在我们的宪法草案中所宣布的道路,“就是苏联所走过的道路”。是的,我们所走的道路就是苏联走过的道路。这在我们是一点疑问也没有的。苏联的道路是按照历史发展规律而为人类社会必然要走的道路。要想避开这条路不走是不可能的。我们一向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普遍的真理。
为了破坏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狡猾的敌人还特别雇用了一些人,如像托洛茨基、陈独秀分子,他们装成“左”的面孔,攻击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事业的具体步骤和具体措施。他们说,我们做得“太不彻底”,“太妥协”,“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他们想用这些胡说混淆人们的视听。他们要我们破裂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立即剥夺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又嫌我们的农业政策“太慢了”,他们要我们破裂同农民的联盟。这些难道不是完全的胡说吗?我们如果照这样做,当然只有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卖国贼最为高兴。
六
我们的国家所以能够关心到每一个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当然是由我国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来决定的。任何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群众,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我国人民这样广泛的个人自由。
毛泽东对人民群众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非常重视,为体现宪法的“人民本位”(人民主体)制和党的群众路线,他将有关条文移至总纲以示重要。如对宪法草案油印打字稿第十一条第二款的“任何个人的私有财产不得用以反对和损害公共利益”与第五十八条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其任务时,应经常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广泛吸收人民群众参加和监督国家管理工作,不断地注意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现象进行斗争”。这两条在后来通过的宪法中都作了修改,并根据毛泽东“应单列”和“应移至总纲”的批语分别单列和移至总纲第十四、十七条。文字分别改为“国家禁止任何人利用私有财产破坏公共利益”和“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陈伯达大发牢骚,田家英累得吐血
“杭州这个地方环境好,不嘈杂,适合工作,适合休息。”这是毛泽东和宪法起草小组经常谈起的话题。宪法起草小组的胡乔木、田家英等到杭州后,心情格外舒畅,唯独有一人,心里很不高兴,此人就是陈伯达。来杭州前,陈伯达在北京先拟了一份宪法草稿,而今毛泽东吸收别人参加,集中到杭州改动他的草稿,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在起草过程中,胡乔木、田家英同陈伯达之间常发生争执,陈非常霸道。一次,毛泽东召集起草小组开会,胡乔木对陈伯达在北京搞的宪法初稿提出些意见,陈听后大发雷霆。胡、田为顾全大局,以后凡有意见都事先向陈提出,但陈得寸进尺,规定任何人非经他许可,不得在毛泽东面前议论原稿,并不许向毛泽东说明个中原委,直到后来罗瑞卿参加讨论,直截了当地提出某某条应这样改,某某条应那样改,陈伯达的独裁局面才被打破。另外,毛泽东也常常当面对陈的草稿提出重大修改意见;而胡、田两人意见又常常一致或接近,陈伯达驳不倒他们,十分恼火,常闹怠工和发牢骚,说要回家当小学教师,要住到北山高处去(意甩手不管事)。所以杭州起草小组拿出的宪法供讨论稿,事实上主要由胡乔木、田家英执笔。
宪法起草小组于2月中下旬先后拿出了初读稿、二读稿和三读稿。2月28日至3月1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三读稿。与此同时,中央决定由董必武、彭真、张际春等人组成研究小组,聘请周鲠生、钱端升为法律顾问,叶圣陶、吕叔湘为语文顾问,对三读稿进行研究和修改。3月9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四读稿。15日,毛泽东离开杭州回到北京。18日、19日,毛泽东又在讨论修改稿上作了许多批文。回京后,胡乔木因患眼疾,住院治疗,以后又遵医嘱去莫斯科继续治疗,未再参加宪法的修订工作。因此,田家英的工作更加繁忙、紧张。白天,他要参与组织北京地区的讨论,并与外地联系;晚上,又要将当天全国讨论的情况向毛泽东汇报。有时一面参加讨论,一面参加修改,连续几天从晚上工作到次日凌晨,日夜不得休息。结果,他因劳累过度而吐血。
与毛泽东爬山意味无穷;向中央请休假考察东湖
在杭州紧张起草宪法草案之余,毛泽东最大的兴趣就是爬山,在杭州两个多月,西湖周围的山岭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跟随毛泽东爬山,不单是锻炼身体和工作之余的休息,而且别有一番情趣。大家谈笑风生,无拘无束,话题天南地北,古今中外,意味无穷。
1953年12月底,毛泽东带领宪法起草小组刚到杭州,就提出到户外活动活动,爬爬山。这一次是在省公安厅厅长王芳、警卫处处长伍一等人陪同下爬北高峰。途中,引起毛泽东兴趣的是北高峰最高处的吕纯阳洞府边上的对联,他欣赏了许久。那对联是:“湖光塔影连三竺,海河江潮共一楼。”第二次还是爬北高峰,那是1954年2月,宪法起草小组先后拿出了初读稿、二读稿、三读稿,大家紧张的心情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于是,毛泽东又提出去爬山。在北高峰,毛泽东伫立山顶突兀之处,眺望杭州城和西湖的如画景色,远处钱塘江蜿蜒东去,溶进苍茫一片。毛泽东指着北高峰左下侧逶迤而下的山岭问:“这山岭叫什么名字?下山可通哪里?”王芳说:“那叫桃花岭,下去可通玉泉景点。”于是,大家沿着桃花岭下山,到玉泉后休息片刻。有人提议:“主席上北高峰还没留个纪念呢!”毛泽东欣然会意,带着笑容转过脸来,以山脊为背景,身子朝向西湖和钱塘江,悠闲自然地坐着,摄影师侯波举起相机,迅速摄下了这一镜头。2月28日至3月1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三读稿,毛泽东的心情又轻松了许多。3月2日,又去爬五云山,同行的有华东局第三书记谭震林、公安部长罗瑞卿以及柯庆施、谭启龙和张耀祠、伍一等人。大家走上高处,俯瞰杭州全景,毛泽东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真是个好地方。”这时,侯波一声惊叫:“房子着火了!”毛泽东站在高处,望见远处那座着火的茅草屋略有所思。片刻,他突然出人意料地大声说:“着火好,烧光了好!”闻听此言,谭震林若有所思;罗瑞卿、柯庆施和谭启龙看了看毛泽东,默不作声;侯波一脸惊诧,略带不安。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不烧掉它就总安于现状,总住茅草房,他就不会奋发去盖新瓦房,这叫不破不立嘛!”从五云山,经南高峰,攀登天竺山,有条蜿蜒小路,但毛泽东不走回头路,不走那条小路,而是踏着杂草,朝花木丛生的野地走去。卫士在前开路,走着走着,前面只有树林,没了道路。罗瑞卿考虑到毛泽东的安全,建议往回走,毛泽东说:“往前走,路是人走出来的。”
3月9日,宪法起草工作基本结束,毛泽东当即向中央请假休息几天。
江南三月,乍暖还寒,春风拂面,细雨绵绵。车队没有进城,没有惊动当地干部和群众,而是直达绍兴东湖农场。毛泽东走在田埂上,时而蹲下来抚摸一下庄稼,时而听听农场领导的汇报,时而赞扬温水浸种新技术。到东湖风景区后,毛泽东问绍兴市公安局局长刘邦俊:“东湖水有多深?”刘答不上来,但他很机灵,把刻在仙桃洞旁边的对联念了出来:“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毛泽东转过话题:“这陡立的石壁,惊险的悬崖,不是天然而成的,而是劳动人民开采了不知多少年的石条才凿成这壮丽景观的。”
195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