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礁必争”的日本
2004-04-29常滨
常 滨
日本是一个由3000多个岛屿组成的岛国。日本列岛向北延伸与千岛群岛相接,向南依次排列着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犹如一条由岛屿组成的链条,横亘在亚洲大陆东侧,将亚洲与太平洋隔开,这就是地理上常说的“第一岛链”,这种岛链把大陆与大洋隔开的地理形势在全球独一无二。若以台湾岛为中心,日本诸岛处在“第一岛链”的北半段,恰好将东亚大陆环绕。在“第一岛链”以东是“第二岛链”,日本对构成第二岛链的硫黄列岛和小笠原群岛拥有主权。由于日本列岛位于中国、俄罗斯、美国三个大国的结合地带,这种地理形势使日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日本自身拥有的“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岛屿恰似两道大门,扼守着中国东进太平洋和美国向西进入东亚的通道,同时其“第一岛链”北端的千岛群岛还是警戒、阻滞俄罗斯舰队南下的前哨阵地。这种天生的地理优势,使日本能通过它掌握的岛屿来控制国际航道,实现对大国行为的影响,并攫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在日本的国土观念中,核心是对岛屿的拥有权。有了岛屿就有了广阔的海洋;有了海洋就有了海洋中巨大的资源宝藏和岛屿本身的战略价值;有了资源宝藏和战略价值也就有了日本的战略地位。
占领海岛的国土观念
自日本开始明治维新、步入近代化国家后,日本政府就想方设法夺占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岛屿。19世纪70年代,随着日本的兴起和旧中国的衰落,日本将中国作为它首选的掠夺目标,夺占台湾成了日本政府的当务之急。当时的琉球国本与中国有藩属关系,日本借1871年底琉球船民被台湾高山族人民杀死的事件欲强行吞并琉球,由于当时清政府软弱无能,便采取妥协政策,1879年,日本将琉球并入日本版图,改名为冲绳县。从此,琉球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军事跳板,日本的势力向南迈出了一大步。1894年甲午战争后,中国又被迫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通过该条约,日本夺取了与中国大陆隔海相望的台湾岛,把军事力量直接推进到中国的东大门,从而完成了从海上自北向南对中国大陆的包围封锁,为其推行全面侵华、争霸世界的政策创造了有利的态势。
在稳定了对东亚重要岛屿的占领后,日本将夺岛目标投向了太平洋地区。1919年,通过巴黎和会,日本取得了太平洋上德属马里亚纳、加罗林、马绍尔群岛的委任统治权,将它的政治、经济、军事势力向太平洋地区渗透,进而与美国争霸太平洋,夺取对该地区的统治权。同时,由于拥有了对岛屿附近海洋区域的所有权,巨大的经济利益也随之滚滚而来,在短时间内日本成了一个国强民富的近代化国家,立于先进民族之林。
但对日本来说,夺取岛屿和海洋国土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日本在明治维新后逐步建立起强大的战争机器,为日本攫取海洋国土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同时,也使得对岛屿和海洋国土的守卫更加依赖于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是以岛屿为据点来扩展、延伸本国势力的做法有一个最根本的缺陷,那就是孤立的岛屿极易为敌方分割、包围、歼灭,进而带动整个以岛为链的利益线和防御体系的解体。二战中,美军充分利用了日本这种缺陷,发起了越岛攻击。先后攻占塞班岛、硫黄列岛和冲绳,打开了进军日本本土的南大门,使日本完全暴露在美军的直接军事威胁之下。这样,日本在太平洋上建立的岛屿防御体系和它守卫的利益范围因这三个极为重要的岛屿失守而崩溃,日本的海上力量经过这三次岛屿争夺战几乎被彻底消灭。到了1945年,日本已没有海军来保卫它的本土和众多岛屿的安全。在失去了发动侵略扩张所依赖的海上力量后,投降就成了日本惟一可选择的道路。
战后,日本本土的几个重要岛屿为美、苏占领。美军长期驻留冲绳,在南面监视着日本。苏联则占领了北方四岛(择捉、国后、齿舞、色丹),从北面防范着日本。美苏两个大国一南一北将日本夹在中间,使日本在战后初期难以有所作为,同时也限制了日本军事力量的对外扩张。
进入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终结,日本急切地希望重新步入政治军事大国的行列,重新确立其世界大国的地位。多极化的世界发展趋势为日本这一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又重新选择了夺岛扩张、向海洋发展的道路。日本海洋产业研究会编写的《迈向海洋开发利用新世纪》一书中,公然将一些有主权争议和地理位置重要的岛屿作为“对扩大与前苏联、朝鲜、韩国、中国等邻国海洋经济区间的边界线起到重要作用”的关键所在。该书还提出,如果日本不对这些岛屿拥有主权,“日本海洋经济区只限于四个主岛海岸200海里水域内”,日本将减少2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经济区,仅拥有25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
日本在夺岛行动中除了首先考虑经济利益因素外,岛屿的军事价值也是它考虑的重要因素。钓鱼岛处在台湾岛东北,直接与琉球群岛相对,与我国大陆和日本冲绳东西各距200海里,位于二者中心。钓鱼岛前沿位置不仅对台湾岛的军事防御意义重大,而且对我国东南沿海的安全也影响重大。日本占领了钓鱼岛可将防卫范围从冲绳向西推远300多公里,这正符合日本一些人推行海上扩张政策的政治意图。占领有争议岛屿来达到发展自己、削弱别国的目的,这就是日本一贯推行的具有军国主义色彩的海洋国土政策。
夺取海岛的蚕食行动
从1894年的冒险开始到1945年的彻底崩溃,日本整整扩张了50年,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就是东亚大陆上的韩国和中国。它不断伸出浊手扩张,最后被打垮,浊手被斩断,一夕之间又回到五十年前的原点。就是这个敏感而“寸礁必争”的国家,今天或许是世界上面临岛屿和海权争端情形最复杂也因而最烦恼的国家。它与最近的三个邻邦:中、韩、俄,都有严重的岛屿和海权之争。
独岛,并非一个单独岛屿,它分为东、西两个主岛,总共36个岩岛和暗礁组成的小规模群岛。总面积约18.6平方公里。距韩国东海岸215公里,距日本岛根县海岸212公里,恰好位于朝鲜海峡北端中点这一极具战略重要性的位置。此外,独岛周边是一个具有丰富矿物质与渔场的海域,它的归属直接影响到200海里经济专属区属于谁的问题。
千年前郁陵岛就曾有韩国先民居住并归政府管辖,但其后朝鲜半岛的王朝实行空岛政策,居民被强行迁出,日本人则随即经常造访,并在朝鲜的“壬辰倭乱”(1592———1597)期间成为日本游民和海盗的海上据点。1900年10月朝鲜王国将郁陵岛升格为郡,日本随即以独岛为无主地将之划入自己领土。1952年1月,韩国民众的“义勇守备队”集体登独岛,又将日本人赶出岛去。
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东部边缘,位置约在台湾东北120海里,西距中国大陆和东距日本冲绳各约200海里。
日本很早就动过钓鱼岛的主意,在甲午战争获得台湾后顺手将钓鱼岛各岛礁一一重新命名,但钓鱼岛一直使用中国的命名,而且没有纳入日本地图。
自上个世纪60年代末,当东海大陆架及钓鱼列屿海域被发现蕴藏大量石油的“埃默里报告”发表后,日本官方和民间出版的各种地图均被要求将钓鱼岛改名为“尖阁诸岛”,进入日本地图。钓鱼岛从此成为热点,中日两国摩擦不断。
关于解决钓鱼岛问题,邓小平生前曾说:“搁置(钓鱼岛)主权争议,留待子孙后代解决。”这一思路是着眼于钓鱼岛问题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认识。从历史依据和法律依据看,钓鱼列屿的主权和治权归属于中国是不容置疑的,但从现实可能的角度看,它只能采取双方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协商或采取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式,否则,钓鱼岛资源的开发,任何单方面的举动都会严重影响双方的关系,并且会产生一系列的政治态势影响。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国际上各国解决同周边邻国海洋争端的通行惯例。它是两国政府或多国政府通过谈判和协商,尽力达成“搁置争议”的协议。其内容应包括:(1)双方同意搁置争端岛屿及其周围水域(12海里领海)的主权归属问题,但这一点并不意味着各自对该岛的主权立场有任何改变;(2)成立政府间的联合委员会负责协调和控制该海域的各种资源开发活动;(3)参加海洋资源开发活动的公司,无论是当事两国或是第三方的,均不意味着支持争端任何一方对争端岛屿主权的要求。
制造岛屿的圈地政策
“冲之鸟”它高出海平面仅70CM、大小相当于两块塌塌米,就是这样一块名叫“冲之鸟”的礁石,1989年10月,日本为使之不致沉没,并乌鸦变凤凰地成为一块岛屿,一次投入了300亿日圆。现在,这个被日本称为“岛”的礁石,事实上已是一块3米高的人工岛。所谓的“冲之鸟岛”仅有6.75平方米,也就是“四个半榻榻米”大小,是个很容易随时间被海流侵蚀消失的“礁岩”。
为了防止冲之鸟的消失,保住和加强“冲之鸟岛”的地位,日本政府从1988年开始花费480亿日元以铁制设施及水泥等防护工事,将其加固成圆环形,并设有气象观测装置与直升机起降地,只是目前无人驻守。
“以陆定海”是国际法上的基本原则,意为首先要有陆地区域,才能要求相应范围的海域,包括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岛屿也和陆地一样看待。但法律上的岛屿并非一般而言之岛屿,必须符合《公约》规定的条件。而《公约》上的岛屿,是指“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日本人造的“冲之鸟”显然缺乏存在的法律依据。
但日本回避人工堆砌成岛的事实,强词夺理地称:“冲之鸟”是茫茫大海中被风浪冲刷的岛屿和岩礁。它和其他陆地领土一样,可以拥有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海洋区域。这就是说,符合《公约》规定条件的岛屿,可以为沿海国带来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最大为12海里的领海、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以12海里计,则领海区域为450平方海里;以200海里计,则专属经济区为125664平方海里。如此广袤的海洋空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安全、外交等方面对面积狭小的日本而言,意义重大。
勘探资源的掠夺政策
为了向联合国申请延伸本国大陆架范围,日本政府日前会同日本石油矿物联盟等10个与海洋开发事业相关的团体,组建了“日本大陆架调查公司”,将从2004年起正式开始对日本大陆架的地形、地质情况进行全面勘测。日本计划在2009年5月之前,向联合国提交有关日本大陆架的详细勘测资料,并计划从2004年到2009年投入1000亿日元实施勘测。此举将扩大日本大陆架范围,意图就是使日本大陆架界线延伸至350海里……
日本扩充大陆架的直接目的显然是为了占有海洋资源,但是还有政治上、战略上及国家安全上的考虑。如果说此前“有事三法案”的通过使其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战后日本防卫政策的巨大转变,那么一旦此次大陆架主张获得认可,就为日本以发展远洋海军为主的防卫政策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实施空间和活动平台……
东海是一片由中、日、韩三国领土环绕形成的半封闭海域。东海大陆架位于三国之间,是中国大陆领土的自然延伸。东海大陆架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水产、石油、天然气以及稀有矿产资源。近年来,我国东海油气勘探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勘探人员先后在中国东海大陆架上发现了平湖、春晓、残雪、断桥、天外天等7个油气田和一批含油气构造。丰富的海底资源对临近的日本来说无异于一块靠近嘴边的肥肉,自然分外眼红,早就试图从中分一杯羹。
为此,日本一直主张采用陆地间等距离中间线来划分中日两国之间的东海大陆架。据报道,日本目前对所谓“本国大陆架”勘测的范围为日本东部、东南部太平洋上的小笠原诸岛、南鸟岛、冲之鸟礁以及中国领土钓鱼岛、日本与韩国有争议的竹岛韩国称独岛周围的9个海域,总面积达6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面积的1.7倍!
日本决心“与各国竞争,与时间竞赛”的决策必将导致一系列的海洋纷争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