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催熟有方”
2004-04-29
在“人小鬼大”的孩子们一次次让记者“大开眼界”和大吃几惊后,记者采访了这些孩子的家长,试图弄清他们是怎么以及为什么把自己的孩子“催熟”的。因为除了家长以外,谁也没有本事让这么小的孩子“熟”到这种程度。
她去美国我们沾光
在5岁的高芸“发表”完她的“结婚”打算后,记者将高芸支开,和高太太有了一番对话。
记者:高太太,你女儿年纪小心倒“不小”,谁教她的?
高太太:现在的小孩子都聪明。
记者:这好像不是聪明的问题,早熟吧?
高太太:没这么严重,她还这么小,其实她不懂什么的。我女儿比较活跃,大家都觉得她很可爱。
记者:你们平时是不是经常给她灌输要嫁个有钱人的思想?
高太太:我是跟她讲过的。她爸爸的工作听听很好听,大学讲师,其实收入不高,我的收入也不高。我们上有老下有小,日子过得比较紧。有时候我心里也不平衡。如果当初我找一个条件好一点的,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一分一厘都要算着用。我就这样一个女儿,当然希望她将来能找个条件好一点的,不要吃苦。
记者:孩子也太小了吧,你跟她说这样的话?
高太太:我觉得没什么不好的,这也是现实问题。现在不讲,将来她长大了真要嫁人了,我们还是要讲的,那个时候讲恐怕作用不会太大,她大了就有自己的主意了。从小就有意无意地讲讲,让她在心里根深蒂固。再说现在她只有5岁,讲讲怕什么,她又不会真的谈恋爱结婚。
记者:在这个问题上,她爸爸是什么态度?
高太太:她爸爸有啥好说的,又没本事挣钱。我就是要让女儿知道,千万不要找像她爸爸这样的,好听是好听,一点用都没有。
记者:你女儿现在就说要跟人家去美国了,现在5岁还不要紧,等15岁也跟人家走,你就要后悔了。
高太太: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其实我女儿还算是好的。你到他们幼儿园去听听,比她懂得多的孩子多的是,没啥好紧张的。她将来如果真的能够跟人家到美国去,我们也可以沾点光。
别把孩子当孩子看
4岁的宝宝的父母齐先生和刘女士都属于“白领”阶层,受过高等教育,收入不菲,目前一家三口住在一套价值一百多万的大房子里。在宝宝出了奶奶的“丑”并且得到妈妈的肯定以后,做父亲的板着脸扭头就往书房走,一边走一边对记者说,你要采访家庭教育的问题就来采访我,我有话要说。
记者:你有什么话尽管说。
齐先生:我们家的家庭教育是有问题的,现在这个家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我和我太太之间的火药筒了。
记者:你觉得该怎么教育小孩?
齐先生:我还是觉得传统一点好,就像我们的父母教育我们,棍棒底下出孝子,从小做规矩。
记者:怎样的规矩呢?
齐先生:多学点东西,英语啊,识字啊、算术啊,现在都可以提早教起来了,别的东西不要学,也没必要知道。
记者:这好像也不对,现在都提倡素质教育,要培养情商。
齐先生:听听好听,我太太也是这样说,可是对孩子有好处吗?没有。你看她把儿子教成什么了?她跟我妈关系不好,什么都当着儿子的面说,还经常特别对儿子说我们没钱奶奶有钱,让儿子经常去找奶奶买东西,教儿子怎么在奶奶面前拐弯抹角地暗示,弄得儿子现在跟我们说话也转弯抹角地敲边鼓。还教儿子做什么都要讨价还价,现在我们叫儿子做什么,他就先和我们谈条件,要我们先为他做点什么。
记者:那你有没有就这个问题向你太太提意见?
齐先生:已经不是提意见了,是吵架了。她认为从小就别把儿子当孩子看,要把他当大人看,这样他才会尽早学会怎么和人打交道,尽早能判断出好人坏人。可是我认为小孩子以后只要读书好就会有前途,没有必要学得那么精。每次提到教育问题我们就总是吵,她动不动就说不管了,把儿子扔给我。可是儿子平时已经被她弄惯了,我一严格他就和我不亲,我也没办法。
记者:你觉得把孩子当大人对待有什么不好?
齐先生:我觉得这样教育的话,孩子从小就心眼多,主意大,不把父母放在眼里。我们小时候父母教育我们不管大人说什么孩子是不能还嘴的,现在我说一句他能说10句,长大了眼睛里哪里还会有我们父母!
从齐先生的书房出来,刘女士说他说完了我还没说呢,他那一套根本就不对。于是记者又坐在了刘女士的面前。
记者:你先生说你从来不把儿子当孩子看,老把他当大人看。
刘女士:没错,我就是这样教育儿子的,我认为没啥不对的。现在这个社会,做人很重要,一个人读书读得再好,做人不活络就吃不开。
记者:你先生认为你的有些方法是欠妥的,比如奶奶的事?
刘女士:这是他有私心。他妈的确是非常小气,孙子长到这么大,做奶奶的给的唯一的礼物是纸折的鸟。我就是要让儿子知道,看人不能光听他说什么,得看他做了什么,要看清人的真面目,这样就不会上当受骗。我现在就要教育儿子学会看人,这样他就能在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掌握主动。还有,你刚才也看了录象了,有一半是为了好玩,还有一半我就是要培养他愿意表现自己,能指挥别人,将来就能成为核心人物,这样才会有出息。
记者:现在就培养这些是不是太早了点,把孩子弄成了个小大人?
刘女士:不早了,小大人有什么不好,我现在就是要让儿子觉得自己是个大人,要有大人的样子,要比别的孩子成熟,这样将来上学的时候他就能当干部,长大了能做领导人物。我和他爸爸这方面都不行,所以我要让儿子将来行。
记者:你觉得他爸爸的教育方法怎么样?
刘女士:其实归根结底他就是觉得儿子应该无条件听老子的。这都什么年代了,再说就他这样死板的一个人,儿子听他的会有什么好结果。
不怕她懂就怕她不懂
参加完了佳佳们的四人聚会,记者坐到了家长们的麻将桌边,让两桌麻将都稍微停一停。家长们倒也配合,爸爸们纷纷把自己的椅子挪到妈妈们这一桌来,活像开会。
记者:佳佳这么点大,居然能把大人都骗过去,真够厉害的。
佳佳妈:其实这说明她有丰富的想象力嘛。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好,现在老实人吃亏,孩子不能太老实,太老实就是傻乎乎的。不过我们也提醒过她,叫她骗别人不要紧,不能骗我们,只要她不骗我们就行了。
其他家长:对对,有道理的。
记者:四个孩子的理想不是出国就是出名,要钱,而且他们说都是你们说的?
佳佳爸:是我们说的,我觉得没什么不对的,现在这个社会竞争已经这样激烈了,将来还不知道怎样呢。从小教育他们长大了要过好日子,也是为了他们好。
妮妮爸: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当然希望他们长大了不要吃苦,我们能力有限,不可能帮他们一辈子,最后还是要靠他们自己,早点告诉他们,让他们从小明确目标,我们培养起来也有的放矢。
小星星妈:我们做人过日子,好的经验要告诉小孩,让他们将来不要走弯路,能够走捷径。我们还没达到的也要告诉小孩,要让小孩将来能够做到,也是帮我们完成我们的心愿。
记者:可是这么小的孩子懂这些也太早了吧。
晟晟爸:不早不早了,人家香港大富豪儿子一生出来,就拿股票和钞票当玩具了,我们是没有这个条件,有这个条件也这样做了。现在只好多带他生意场上走走,见识见识,这些东西越早培养越好。
妮妮妈:小孩子多懂一点有啥不好,不怕她懂就怕她不懂。我们妮妮要是不懂,她怎么能去拍广告。剧组里谁不说她老练,孩子老得出,我们父母也有面子,生小孩做啥,生下来就是要她争气的。
家长们:说得对,有道理。
记者:你们四家人关系这么好,看来跟教育孩子的观念相同有关吧?
佳佳妈:那是当然的,小孩是什么样家长就是什么样的。四个小孩子合得来,从小孩身上也能看出来我们家长也有共同语言,又都住在附近,自然就关系比较好。小孩傻乎乎的什么都不懂,或者家里比较穷,和我们不是一个层次的,我们是不会来往的。
家长们:是啊是啊,这就叫人以群分嘛。
小星星妈:我们也教育孩子交朋友也要看人头的,要门当户对,否则就只有退步没有进步了。
记者手记
家长们在回答记者问题的时候个个都非常理直气壮,因为他们没有一个觉得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是有问题的。另外的那个“就喜欢和美女打交道”的8岁男孩的母亲自豪地对记者说:“他爸爸35岁才结婚,37岁才生他。现在儿子知道喜欢美女,我对儿子说要把你爸爸失去的时间追回来。”而那个评价母亲衣服的女孩的父亲则说假如国家将来把女孩的法定结婚年龄定在18岁的话,他甚至希望女儿18岁就能嫁人,“找个条件好点的直接享福”。记者采访的所有这些家长的年龄从32岁到45岁,其中绝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不少还事业有成,其中甚至还有一个小学老师。正因为如此,这些家长盲目地自信自己的思想是“开放”的,自己教给孩子的人生经验是“先进”的,孩子在他们的教育下肯定会“有出息”的,而在记者的眼里,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中的功利性严重得几乎已经到了“赤裸裸”的程度。
专家评论
说孩子的话,让孩子说话,为孩子说话
《家庭教育时报》副总编辑 姚建明
现在家庭教育最大的误区是功利化。现在有很多报道说家长是按照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去培养孩子,实际上,追本溯源深究下去的话,他们其实是按照社会的功利需求去培养孩子的。比方说我举个例子,我们报社经常收到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小姑娘写来的信,今天是给市长的一封信,明天是给残疾儿童献爱心的倡议书,刚开始我们非常欢迎,觉得小姑娘视野很开阔,组织能力强,有公民责任感,就登了一两篇。结果后来越来越多。我们感到很蹊跷,一调查才知道,这些信都是卢湾区某局的领导——也就是那个小女孩的爸爸一手策划的。家长出于什么心理不言而喻。知道这个情况后,她再寄过来的东西我们基本都淡化处理了,决不能误导家长和学生:在报纸上给市长写信发号召就可以成名。
目前在国内,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度还远远不够,家庭教育正规的引导和管理环节比较薄弱。虽然上海市所有的中小学都开设有家长学校,不过据我了解,大多是针对一年级新生的家长,能持之以恒做下去的很少,而且没有像学校教育那样有专门的部门统一管理和考核,操作起来难度很大。而市面上有关家庭教育的图书种类繁多,但都存在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从理论到理论,都是专家教授的鸿篇巨制,进不了普通家庭。二是某个孩子的成材个案,反映的是一种情况,一个类型,很难被推广。
“新生代”父母都是头一回当爹当娘,就这一个孩子,既没有经验,也不太可能重来,这一个就是“实验品”,就是“试用装”,所以家庭教育更是关键。我个人非常推崇:“说孩子的话,让孩子说话,为孩子说话。”这就体现了一种良好沟通。我觉得理想的家庭教育状态也应当是这样的。说孩子话,就是家长要跟着孩子的发展一步步走,关心孩子在他的年龄段读的报纸,看的图书,交的朋友,想什么议论什么,对什么事物感兴趣,只有家长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素质优秀,人格健全的孩子。
记者点评
在整个采访结束以后,记者最大的感受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家长们对于培养“小大人”的热衷和振振有辞,对“小大人”表现的鼓励、欣赏和正面评价,让一个个孩子在迅速走样。说大人话 ,做大人事,少年老成被看作是“有出息”的表现,他们把自己的孩子异化为实现自己梦想、平衡自己心态、为自己争光的工具,把社会的未来异化为功利的牺牲品和不良社会风气的迁就者和创造者。据有关部门科学推断,儿童的惊人早熟提早了4-5年。“小大人”其实是一种不健康的“人格早熟”,他们不是大人,但也不是孩子,而成了一颗颗催熟的夹生果。他们失去了真正的童年,在他们走向真正的健康成熟过程中,社会和未来要为这批夹生果付出沉重的代价。
教育孩子,应该从教育家长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