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来装备中国”再成焦点

2004-04-21

中国经济信息 2004年8期
关键词:工业化装备制造业

“装备工业是工业化的基础,很难想象13亿人口的大国,在没有良好装备工业的基础上 能买来一个工业化和现代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在日前举行的“2004机械 制造业发展论坛”上指出,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装备工业必须满足国民经济不断发展所提 出的更高要求。

众多与会的机械行业和相关行业政府部门的官员和知名学者纷纷表示,中国机械制造业 正在经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而作为整个工业化的基础——装备制造业必须抓住有利时机, 提升行业竞争力,要用我们自己生产的产品来装备自己。

统计显示,2003年,规模以上机械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6200亿元,比上年增长超 过26%,实现销售收入24324亿元,实现利润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在装备制造中,发电设备 产量达到3700万千瓦,数控机床产量达到36813台;机械产品外贸增势强劲,进出口额达到1 559亿美元。但也应看到,进口额和出口额分别为976亿美元和583亿美元,贸易逆差达393亿 美元,中国的光纤制造设备和60万千瓦发电机的控制设备几乎百分之百靠进口,集成电路芯 片制造设备的85%、石油化工设备的80%、轿车制造装备和数控机床的70%靠进口。由此可 以看出,国内装备制造业完全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陈清泰颇为感慨地说:“在全世界都在谈论中国正成为世界工厂、制造中心的时候,令 人担心的是我们工业的根基还不够深。尽管现在我们不能再用封闭的观念和狭隘的民族意识 看待国产装备和进口装备,但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的企业应更多分享一部分市场,培 育具有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企业。”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也同时指出,我国在一些重大装备技术上并没 有做到很好的吸收。我国安排引进项目的费用同消化吸收的经费之比平均为1∶0.1,而一 般工业化国家安排引进消化的经费通常为引进项目经费的3倍,日本在其经济快速崛起时这 一比例曾达到10倍。徐匡迪说,我们需要引进世界上的先进技术,但同时也必须做好对这些 技术的吸收工作,争取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在一些重大装备技术的引进方面,由于国内企业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们还将在一 段时间内实行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但是不少国外企业对我们实行严格的技术输出限制,对 此,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陆燕荪建议,一些重大项目可以实行打捆招标,必须要求国 外企业拿出最先进的技术来中国。

部分专家还指出,目前国民经济中投资不断加大是国内装备工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机遇, 以核电设备为例,据机械工业联合会预测,仅未来10年我国就需新增30套百万千瓦级的核能 发电设备。专家指出,如果这一轮投资仅仅局限于原有水平的能力扩张,产业结构就将进一 步恶化,那么将给今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灾难;相反,如果能把这一轮投资热情引导成技术 更新、装备换代、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那么对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将是巨大的推动。与 会专家纷纷表示,中国的重化工业离不开自己的装备制造,装备中国的应该是我们自己的制 造业。

猜你喜欢

工业化装备制造业
好装备这样造
港警新装备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防晒装备折起来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