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资合同讼案剖视

2004-03-16方登发

中国经济 2004年3期
关键词:出资合同法合资

中国《合同法》所确立的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制度,实际上赋予了诚信、有实力的投资者或交易一方在合同对方当事人无能力履约或恶意违约的情况下,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前,提前中止履行合同直至解除合同的权利,从而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合资背景

1994年10月10日香港A公司与中国B公司签订了合资经营C合资公司合同。合资合同的主要内容如下:

合资公司的投资总额为人民币25000万元,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5000万元。出资比例为香港A公司51%,即人民币7650万元,中国B公司为49%,即人民币7350万元。合资公司期限为50年,从合资公司执照签发之日起计算。

香港A公司以现金分5次投入,在取得合资公司营业执照第一个月内投入25%,第6个月内投入15%,第12个月内投入15%,第18个月内投入20%,第24个月内公司注册资本全部到位;中国B公司以现有固定资产、分厂、门市部及其他第三产业等作价投入,其中房屋68000平方米,作价人民币2600万元,设备2100台,作价人民币4750万元,在取得营业执照一个月内一次性缴清;双方应按合同约定期限缴清各自的出资额,逾期欠缴者,应按月支付欠亏额的2%的迟延利息。

合同还约定,由于一方不履行合同、章程规定的义务或严重违反合同、章程规定,致使合资公司无法经营或者无法达到合同规定的经营目的,视为违约方片面中止合同,对方除有权向违约方索赔外,并有权报原审批机关批准终止合同。任何一方在发生不能履约行为时,应及时通知对方,并对其行为和相应后果负责。

1994年10月19日,合资公司所在地人民政府为合资公司下发《批准证书》。同年11月8日,合资公司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同年12月8日,D会计师事务所对合资公司投入资本情况出具报告书,证明出资双方已经投入注册资本的情况为:共计投入人民币9262.5万元,其中香港A公司投入美元现金折人民币1912.5万元,占应投入注册资本的25%。1995年5月3日和11月5日,D会计师事务所又先后出具两份报告书,证明香港A公司按约定投入第二次、第三次注册资本,尚欠人民币3442.5万元未投入。中国B公司投入相当于人民币7350万元价值的房屋和设备,占应投入注册资本100%。

中国B公司所投固定资产自合资公司成立时起,即由合资公司使用。但有部分房产未办理过户登记,未办理过户登记的房产折算投资额为人民币530万元。

合资合同产生了什么纠纷?

1996年5月30日,中国B公司向合资公司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出了《关于港方后两期注册资金未到位情况的函》,要求香港A公司资金及早到位,否则要承担注册资金迟延到位所造成的损失,并希望工商部门协助催缴后两期注册资金。同年6月5日,工商局向合资公司发出限期出资通知书,要求合资公司自收到通知一个月内缴付注册资本,逾期将予以处理。1998年3月28日,中国B公司向香港A公司发函,催告香港A公司资金应全部到位,否则造成的一切后果应由香港A公司负责。香港A公司一直未再缴付合资合同规定应缴付的资金。

1998年5月中国B公司遂起诉香港A公司,其诉讼请求为:1、请求法院判令香港A公司按合资合同规定追缴第四和第五期未到位的人民币3442.5万元资金的迟延利息 (截止1998年底);2、要求判令终止执行合资公司合同。

中国B公司起诉的主要事实依据是:按合资合同规定,香港A公司应以现金分五期投入人民币765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51%。但其仅投入三期资金,第四期和第五期资金3442.5万元至今仍未到位,违反了合同、章程规定,不仅侵犯了中国B公司的合法权益,给合资公司也造成了损失。为此,诉至法院。

中国B公司将作为假合资的价值4800万元的设备始终没有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产权转移过户手续;中国B公司下属18个分厂合资后没有依法在工商局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根据中国《《合同法》》规定的不安抗辩制度和预期违约制度,香港A公司在此情况下不再投资,属行使不安抗辩权,并不违约。

法院怎样判决?

法院认为,双方当事人签订的合资合同,其签订及内容均未违反法律规定,应确认有效。根据合资合同的规定,香港A公司以现金分五次投资。香港A公司承诺的出资,仅按合同规定投入前三期,第四、五期未投入,显系违约。中国B公司投入的资产,已按约定交付给合资公司实际使用并将绝大部分固定资产办理了产权变更登记。中国B公司将部分固定资产实际投入使用后虽未办理过户手续,并不影响合资公司的正常经营。而香港A公司投资不足,应承担违约责任。法院并认定由于香港A公司对于中国B公司的部分固定资产未办理产权变更登记在双方发生诉讼前未提出异议,因此,中国B公司部分固定资产过户手续没有办理完毕,不是香港A公司不继续出资的原因。

法院判决:根据双方要求,判决合资合同终止履行;香港A公司给付中国B公司第四期和第五期未到位资金的迟延利息。

预期违约是否成立?

本案争议的焦点问题是:香港A公司在依约投入前三期资金后,不再投入合资合同规定的第四期、第五期资金,是否构成违约?也就是说,香港A公司主张的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是否成立?

根据中国《合同法》的规定,所谓预期违约是指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的,对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本案审理法院认为,中国B公司已将作为出资的设备和房产交合资公司实际使用,只有少部分房产未办理过户手续,其履行了主要债务而不是不履行主要债务,因此,不符合《合同法》对预期违约的规定。故分析认为,香港A公司要主张预期违约,关键在于提出相关证据证明中国B公司没有履行主要出资义务或履行出资义务不符合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

根据中国《合同法》的规定,所谓不安抗辩是指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存在法定的几种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时,有权中止履行合同并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解除合同;但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一方应当尽及时通知对方的义务。

本案审理法院认为,本案中香港A公司与中国B公司并不存在谁先履行债务的问题,香港A公司也没有通知中国B公司要中止履行合资合同,因此不符合《合同法》有关不安抗辩的规定。故认为,虽然在是否存在一方先履行债务的问题上法院的认定存在与事实不符之处,但香港A公司在本案发生诉讼前没有就其中止履行合资合同的主张向中国B公司履行通知义务直接导致了香港A公司关于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主张得不到法院的支持。

如何用合同保护自己?

外商投资中国或在中国经商的过程中,离不开“合同”这一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中国《合同法》所确立的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制度,实际上赋予了诚信、有实力的投资者或交易一方在合同对方当事人无能力履约或恶意违约的情况下,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前,提前中止履行合同直至解除合同的权利,从而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但行使上述权利要从实体上有相应证据的支持,在程序上要履行相应的通知义务,反之,有可能自已一方构成违约。这也是法律公平性的重要体现。

中国《合同法》规定,所谓同时履行抗辩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或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不安抗辩有一个履行先后的要求,而同时履行抗辩则没有这个要求。就本案而言,香港A公司完全可以既主张不安抗辩,也主张同时履行抗辩。

清算注意什么?

就本案而言,法院以判决的形式“解决”争议,只是解决了一个层面的问题。合资合同终止执行后,合资公司应当依法进行清算。中国B公司既然主张所有设备、厂房及三产等均是其对合资公司的出资,该等出资均应作为合资公司的财产进行清算。通过依法清算,香港A公司不仅能弄清其前三期现金投资的真实用途和去向以及合资公司的实际赢亏状况,而且有可能收回部分投资。

因此,本案审理结束后,我们建议:香港A公司要求中国B公司配合依法对合资公司进行清算。如果中国B公司不配合进行清算,则可依合资合同的约定,另行提起合资公司清算诉讼或依法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对合资公司依法进行清算。只有经过清算,本案讼争的围绕合资公司的一切权利、义务争议方告终结。

方登发简历

方登发,男,1967年10月4日出生,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市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主要从事金融、房地产和公司、证券等方面的律师业务,长期担任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营业部、中国华融信托投资公司、国家开发银行和信达投资公司等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法律顾问;曾为中国建设银行总行营业部、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北京市商业银行、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等银行和金融机构代理过诉讼案件并提供过法律服务,还代理和参与代理了大量的公司、金融、外商投资及房地产方面的诉讼和仲裁案件。

猜你喜欢

出资合同法合资
论股东出资瑕疵的法律责任
《合同法》施行前租赁期限约定之探讨
父母出资购房,离婚时怎么判?
启辰“单飞” 合资自主概念终结
浅析我国违约金制度的改革
论我国合同法中预期违约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合资企业文化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联想“又”上市了
中外合资企业“阴谋亏损—外资并购” 风险识别与防范
情事变更原则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