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几点思索
2004-02-25吴海芸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其领域内容包括: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具有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参与性强的特点。音乐相关文化可谓是包罗万象:文学、地理、风俗、服饰、戏剧、舞蹈等等,而这些丰富多彩的相关文化,都是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和生动的音乐实践来完成的。
明确音乐与相关文化两者的关系
音乐与相关文化两者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理念上的问题,只有在理念上把握了两者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使音乐与相关文化在教学中形成和谐统一的效果。
1. 相辅相成的关系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强调在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可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了解其相关的文化,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富音乐教育资源;而在了解其相关文化的同时,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的情感与内涵。例如:欣赏肖邦音乐作品《c小调练习曲》《 B大调玛祖卡舞曲》时,如若不让学生了解肖邦的人生经历及创作背景,学生将无法感受到《c小调练习曲》所蕴含悲痛、哀思、讴歌及反抗必胜的信念等丰富的思想情感。学生随着《 B大调玛祖卡舞曲》的音乐跳波兰民间舞简单步伐的同时,更进一步地感受了波兰舞曲的风格,也增进了对舞蹈艺术的认识。相关文化是音乐作品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它能让音乐课堂的氛围更活跃,信息量更丰富,内涵更丰实。
2. 主角与配角的关系
如同电影中角色间的关系一样,主配角各负其责,却又协作统一。切不可忽略配角的存在,因为配角不仅能更好地衬托主角,还发挥着自身不同的作用,使电影更加出神入化、情节动人。在音乐与相关文化两者中,“音乐”是主角,“相关文化”是配角。也就是强调我们必须以音乐为核心,突出课堂的音乐性,围绕音乐主题来渗透适宜的相关文化。切不可喧宾夺主,把音乐课上成了语文、美术等其他学科的课,脱离了音乐作品或音乐实践活动来强调相关文化是丝毫无意义的。
把握音乐与相关文化两者的结合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最好遵循渗透的原则,让其两者有机地结合。围绕音乐主题及教学目标,将其相关文化渗透在音乐鉴赏、表现和创造的各个环节中。
1. 渗透相关文化的内容要适度
相关文化的渗透要适度,渗透的内容不宜过深或过浅。其中“度”的把握取决于课堂的需求,即音乐的内容、课堂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年龄层次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借用吴斌老师的一句话:“相关文化的渗透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音乐;音乐课堂中不要派生新的、无关的知识,应尽量运用学生先前已有的经验来体验感受音乐。”例如:一年级的《火车开了》一课。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大胆地演唱歌曲,那么相关文化的渗透只是为了扩大学生视野、丰富音乐课堂。根据低年级的认知水平,只需要渗透一些与火车相关的、较简单的文化知识,如:简单介绍几种新式的火车或简单扼要地说说火车的历史,认识一下不同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火车……渗透的内容不宜多和深,画龙点睛即可。倘若介绍了各种各样的火车,还讲火车的历史和火车的原理,虽然内容很丰富,但渗透的内容过深过复杂,一年级的学生根本就无法了解火车的原理,给孩子们增加了新的学习难点,反而弄巧成拙、画蛇添足,激发不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达不到预期效果。
2. 渗透相关文化的时机要适宜
“时机要适宜”在这里是指相关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一定要自然、生动,在教学设计和安排上要尽量地将音乐与相关文化结合得巧妙些。相关文化何时渗透,在哪个教学环节渗透才适宜,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呢?其实这并没有固定模式,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认为选择渗透“时机”时应遵守“相关文化的渗透必须为学生学习音乐服务”的规则,突出相关文化渗透的自然性、生动性、巧妙性和有效性。
《小青蛙找家》一课中,当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时,我忽然灵机一动,让学生运用语文课中学习的句子,如“因为……所以”、“有的……有的……有的……”等来说歌词,加深学生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在《校园里的小白杨》一课中,我在课尾巧妙地渗透了德育的教育内容,创设了“列车旅行”的游戏情境。在做教学总结时,我有意识说道:“同学们,学校就像一列火车,所有的老师都是列车员,同学们就是旅客。关心爱护每位旅客是列车员的职责。老师要把你们从一年级一直送上六年级这一中转站,现在我们就要分手了,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学生们争先恐后,有的说:“你辛苦了”;有的说“祝你平安”……最后,在学生异口同声的“谢谢老师”声中,我看到孩子们恋恋不舍的目光。
3. 渗透相关文化的方式要多样
有些人认为,只有在新授歌曲时,才渗透与歌曲相关的文化。其实不然,在视唱、节奏练习、即兴创作……等多项教学内容及多种教学环节中都可渗透相关文化。还有些人认为,渗透相关文化的方式就是“老师说”、“学生看图片录像”,渗透的方式十分机械和单一,大多数老师都是采用说教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相关文化,其实这种做法也是片面的。我觉得针对不同年龄阶层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及相关文化自身所要渗透的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渗透方式,尽量的多元化。如:针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渗透的相关文化要简单,渗透的方式要体现“趣味”的特点,可与游戏的方式结合;针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渗透的方式要体现“活”的特点,可利用多媒体、看、赏的方式了解各地风土人情等;而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渗透的方式要体现“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可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在课外上网查询有关的文化,课内让学生说,彼此交流,形成资源共享。如:《十面埋伏》一课,课前让学生预习,完成“你对它了解多少”的作业。很多学生上网查询、翻阅书刊,收集了许多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当小老师,为大家介绍《十面埋伏》。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理解了乐曲,同时也了解到相关文化。
此外,音乐与社会生活的结合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方面。因此有些活动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参加音乐会和观看当地民俗表演等。但我们应该遵循音乐只有亲身参与,才能体验的特性,大胆创新,经常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究、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吴海芸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仰天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