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大做”出佳篇
2004-02-11王华斌
王华斌
问题提出
常听不少中学生抱怨道:老师让我们写作文,可是我们成天过着“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哪有事情可写?好容易有那么一两件事情,又哪有许多话写?唉!正因为如此,这些同学写起作文来,也往往七拼八凑,东扯西拉,虽勉强成篇,却空洞无文,难成佳作。其实,他们不知道,小事情也可以做出大文章。如若不信,请看下文。
例
文
一棵核桃树
刘燕敏
房前有片菜地,自从用篱笆圈起来,边上就长了一棵树。孩子两岁时,去了一次乡下,回来问我:“爷爷院子里有一棵枣树,我们家的这一棵也是枣树罢。”我还真不知道它是棵什么树。于是每有人来,我便多了一件事,那就是,问他们是否认识那棵树。
一天,农校的一位朋友来访,我引他到院子里:“这棵树你认识吗?”他审视了一会,说:“这是一棵李子树,一看叶子就知道。”当晚,我告诉儿子:“以后你有李子吃了,我们家的那棵树是李予树。”
寒来暑往,李子树一天天长大。就在孩子上小学那年,它开花了。此时,适逢爷爷从乡下来,他说:“今年你们有樱桃吃了,你看门前的那棵樱桃树,花开得多茂盛。”“那是一棵李予树。”儿子给爷爷纠正。“傻孩子,李子树什么样子,我能不知道吗?你们家的这一棵是樱桃树。”
被我们叫了三年的李子树,原来是棵樱桃树。就在儿子等着吃樱桃的时候,不知是因为当年的雨水大,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树上看得见的几个果子开始脱落,直到一个不剩。那棵树从此再没人关心。
深秋的一天,房前有人丈量土地,听说开发公司要在这儿盖一栋大楼。一位划线员喊:“这是谁家的核桃树,要移赶快移走,明天挖掘机就来了。”我从家里出来,说:“那是我们家的樱桃树。”“樱桃树,你看看上面,明明挂着一颗核桃。”划线员边说,边顺手指向树梢。
那儿确实挂着一枚小小的核桃。我们家房前的那棵树,不是一棵樱桃树,它是一棵核桃树。
这棵树多次被我们张冠李戴,最后是它用一枚小小的果子,向我们证实了它的真实身份。有时我想,这棵树是不是上帝派来向我作某种暗示的,它要我知道,作为一个人,你必须奉献出自己的果实,否则在这个世界上,没谁会真正认识你。
确实如此啊!被我们认识的,都是那些在自己的生命树上结出果实的人!
例文赏析
房前长棵不知名的树,人们对它的名字说法不一——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小得不能再小,类似的事情我们每天都有可能遇到,可谁也没有把它放在心上,更没有对它进行思考,写成一篇精彩的文章。分析此文的成功之处,将会使我们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层层铺垫,尺水兴波。围绕这棵树名字的最终确定,文章作了层层铺垫,掀起了阵阵波澜:儿子说是枣树——朋友说是李子树——爷爷说是樱桃树,直到有一天,一位拆迁房屋的划线员看到它枝头一枚小小的果实,证实那是一棵核桃树。文章是尺水兴波,将一件本来很平淡无奇的小事写得一波三折,平中见奇。
二、巧妙联想,即事明理。如果仅仅停留在树名的辨别上,文章似乎并无多大价值。可贵的是作者因此产生联想:由树及人,因事明理,从中悟出人生哲理——“作为一个人,你必须奉献出自己的果实,否则在这个世界上,没谁会真正认识你。”这真是石破天惊,发人深省:伟人之所以彪炳史册,为人敬仰,不就是因为他们为社会为他人作出了巨大贡献?不就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树上“硕果累累”?经过这一番点化,使得文章的思想内涵精神底蕴大大提升,境界全出。
技法点拨
由此可见,所谓“小题大做”就是要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运用铺垫衬托渲染等方法,以一种波澜曲折摇曳多姿的筆法叙述出来,同时还要通过想象或者联想,发掘隐藏在事情深处的意蕴,小中见大,揭示某个哲理或抒发某种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