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
2003-05-30
吴敬琏:经济已显过热症状
关于中国经济是否将要出现通货膨胀,近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学者众说纷纭。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的解读是,自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宏观经济的主要困难在于“需求不足,通货紧缩”,当前经济已显露出过热症状,对局部经济过热采取预防措施已成为必要。
有些学者的观点是,由于投资的猛增,货币供应增加后将出现一段滞后期,而后会出现通货膨胀,因而认为货币供应不该急刹车。吴敬琏对此并不赞同,他认为货币的过量供应不一定是通货膨胀,完全可以是别的现象,因为目前我国的投资、信贷、货币供应量都增长较快,这些都表现为经济的过热。货币供应过量并不表现为通货膨胀,有可能表现为资产价格的上涨,从而形成泡沫。
在吴敬琏看来,经济过热迹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政府大量超发货币。亚洲金融危机后,政府就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同时采取了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因此货币供应从1998年以后一直是过量的。吴敬琏提醒注意亚洲金融微机的教训。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宏观经济面临风险,要规避风险,关键是要加快银行体系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
印度经济将超越中国?
近期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认为:印度借助国内高效率的银行和资本市场,在长期内最终可能推动其经济超越中国。
文章认为,表面上中国的私营企业显得很有活力,但本土的私营公司的规模和市场远没有形成真正的全球化。印度虽然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上远落后于中国,但这反过来促使其转而从本国内部寻求发展经济的驱动力。借助于高效率的经济增长,印度已走上了一条有可能比中国依靠外国直接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更具持续性的发展道路。
文章指出,印度的经济发展日益依靠私营公司推动,而中国仍然追求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当中国政府为本国的私营企业设置重重障碍之时,印度却一直在为本国私营公司的发展创造各种便利条件和一个宽松的投资环境。印度政府除了提供法律制度和市场规则的基本框架之外,在更多时候充当的是私营部门服务者的角色。
作者认为,如果印度经济超越中国的前景变为现实,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式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