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生在“爱心EMS”两头的故事

2003-04-29

现代妇女 2003年1期
关键词:资助者窝棚受助者

有一天,当您行走在大街小巷时,随处都能遇见伸手讨钱的乞丐,出于怜悯之心或者碍于面子,您会扔给他一张零钱。然而,您亲眼目睹或者听朋友说起某一位″乞丐″的奢侈生活后,您的爱心开始消解,您愤怒了,从此,无论见到怎样可怜的乞丐,您都不会拿出一毛钱。

有一天,当您翻开《现代妇女》″EMS爱心助学特快专递″时,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又重新唤起您的爱心,她们期盼的不是一餐饭,更不是一件衣服,而是一张课桌、一本教科书、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学堂。而您,只要省下一餐饭、一套衣服,便可以提供一个小女孩上一年学的全部费用。

合上《现代妇女》,您来到妇联儿童部,在助学结对单上签上您的名字……

从一位下岗女工和一位残疾人家的女童开始,我们将向您讲述发生在受助者和资助者身上的故事。

上篇受助者的家

2002年11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甘肃省两当县金洞小学,见到了接受资助的小女孩王铃燕。在记者面前,小女孩一字一句的回答着记者的提问。

″你几岁了?″

″八岁。″

″父亲干什么工作?″

″收破烂。″

″你平常回家干什么?″

″做饭。″

……

记者提出要为小铃燕拍张照片,班主任魏老师带着孩子出去了一会,回来时,小铃燕换上了一件略显小的外套。魏老师告诉记者,山里的孩子没照过几回像,她给孩子穿了件自己儿子的衣服,梳了一下头。

在小铃燕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位于学校背面半山坳的铃燕家。出乎意料的是,这里竟是一个小小的工地,满地的沙子、混凝土。几间用空心砖垒起的新瓦房前是一个临时搭起的窝棚。窝棚中放着两张床和一些旧家具,11月的天气,小铃燕家就住在这里?!

前来帮忙的几位村里人告诉记者,铃燕家的房子是两百多年的旧房子,前两天下雨时塌了,乡里筹了钱物,正在组织人给她家修房。这时,窝棚后转出正在收拾东西的铃燕父亲,身高仅有一米二左右,四肢关节增大,根本无法从事技术性劳动。随后,记者又见到了铃燕的母亲和奶奶,全家人除了小铃燕外都是地方病造成的综合性残疾,使记者不得不相信仅有八岁的铃燕每天回家后要做饭的事实。

在窝棚前停着一辆红色的电动小三轮,这是全家人的经济支柱。据铃燕父亲讲,这也是乡里送给他家的,近十年来,他就是靠这辆三轮车到处收破烂,每天挣十几元钱,来维持这个家的生活。

记者临走时,铃燕的父亲和班主任再三嘱托记者,一定要找到资助者的通信地址,他们惟一能做的就是向资助者道一声″谢谢″。

小铃燕又回到了学校,自始至终,小女孩一直低垂着头,没有笑过一次。

返城的途中,记者所想的只有一件事:小铃燕将来的生活会怎样?

下篇资助者的心

2002年11月19日,记者找到了资助者--一位下岗女工李发英的电话号码,并通过这一电话找到了资助者的家。

这天,兰州下起了大雪,记者奔去看望的也将是雪一样纯洁的心灵。在甘肃省木材公司,记者终于见到了李发英和他的丈夫张文林。得知记者的来意后,夫妻俩的第一句话是:″这么一点小事,就不必报道了。″记者再三恳求,他们也没有答应刊登他们的照片。但是,夫妻俩的一席话却道出了他们行动背后的原因。

″我出生在张掖,1960年闹饥荒时,我正值上学的年龄。当时我家的情形还算不错,我的学业还在勉强维持。我们班的课堂上仅有三个学生,老师就趴在我们面前讲课,这情形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后来,由于工作原因,我常常去陇南山区拉木材,亲眼目睹了那里的贫穷。因此,当我爱人提出要资助女童后,我们马上就行动了。我们共资助了三名小学生,有一名与王铃燕同班,叫张小燕,另外一名是静宁县的孩子。″

而提出资助的李发英这么说:″我从小读书少,前年就下岗在家了。我很后悔当初没有好好读书,我儿子也不听劝,没有考上大学。从报刊上看到一些女童上不起学,就很为她们的将来担心。于是我们几个信佛的居士就商量集体捐助这些孩子,有资助中学生的,也有资助大学生的。我月收入仅有300元,就资助了几个小学生。″

李发英有一个24岁的儿子,也到了买房结婚的时候。于是记者问起他们以后的打算。夫妻二人表示,他们至少要将小孩资助到小学毕业。并表示等到明年夏天,一定要去两当县亲自看看小孩。

外面的雪已停了,落在草地上的雪花化成一滴滴小水珠,小水珠滚落到一起,很快,一条清澈的小溪就汇成了。

我们祝福有幸受助者,也同样祝福热心的资助者。送人一束玫瑰花,我们得到的将是手中久久不散的花香。

猜你喜欢

资助者窝棚受助者
受助者视角的帮助行为:后果、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
接近正义:第三方资助国际投资仲裁的风险规制
国际商事仲裁中第三方资助者与仲裁员的利益冲突与防范
人人都该学点心理急救
以融媒体讲述“窝棚创业者”的故事
人人都该学点心理急救
狼和大象
“避税窝棚”(大家拍世界)
关于感恩
“别担心,有我陪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