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沦为新圈钱工具?
2003-04-29邹剑仑
邹剑仑
不要忘记,可转债在转股之前毕竟还是债券,其对企业还是有很强的财务硬约束。一旦可转债再次如配股、增发一样沦为上市公司的圈钱工具,我们就只能期待下一个金融产品创新了.
可转债的新闻不断
近期有关可转债的新闻不断:
招商银行上市仅一年融资100亿之后,再次提出准备发行可转债100亿,引得华夏、博时等几大基金管理公司义愤填膺,代表流通股股东在深圳与招商银行高管层谈判,希望改变融资方案。据说会上气氛相当紧张,结果倒是不了了之。
深万科也是在今年成功发行15亿可转债,并通过优厚的分配方案,使大部分债券顺利转股。尝到甜头的深万科近日又提出拟发行19亿-30亿的可转债。
发行可转债已成为今年再融资市场的重头戏,今年1-8月,通过可转债筹资的上市公司达到10家,筹集资金123.9亿元;同期实施配股的上市公司有17家,筹资额为46.6亿元;实施增发的公司有11家,筹资数量为52.3亿元。从融资绝对数量比较,可转债更是超过增发与配股之和。
自1998年发行第一只可转债南化转债以来,共有18家公司发行了可转债。其中今年发行的就占了12家,而目前有发行可转债预案和意向的公司则达70家以上。
有何优越性
可转债有何优越性,看看其赚钱效应就可以知道。可以看民生转债的例子,在今年3、4月份,证券市场涨势不错,民生银行更是推出了较为优厚的分配方案,尽管在转债发行时并不很顺,恰好足额认购,事后证明认购这只转债是多么英明,从3月99元左右上市,到5月已是涨到了138元,整体涨幅40%,这在近几年的股票市场上也是不多见。
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指在一定期间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成股份的公司债券,同时具有债性和股性的特点。在熊市中,可转债的债性特点显现,相对于股票跌幅较小,甚至还具有保值的特点;在牛市中,可转债的股性显现,随着股票一样会涨,但是涨幅会比股票小。
笔者曾多次提到要发展从银行存款到股票之间的过渡产品,丰富投资者可以投资的产品线,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要,可转债就是这样的一个品种。
机构投资者开始青睐
可转债的价值也是在今年逐步被挖掘,年初民生转债发行时,87%的中签率,几乎是申购的人都有收获。但恰恰是开始不被看好,反倒成就了其2个月40%的惊人涨幅。机构投资者开始关注起可转债市场。
带来的结果就是投资可转债大大升温。认购转债的投资机构越来越多,7月份,国电转债20亿元的转债发行规模,网下有效申购资金创记录的达到了2372亿元;8月,西宁特钢发行4.9亿元可转债,网下机构的有效申购数量为529亿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电转债和雅戈尔转债的超额认购都超过了200倍,在市场对再融资如此敏感之时,转债的成功发行实在说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从公布的资料看,证券投资基金也已经开始大规模介入可转债,其中基金融鑫在报告期内持有可转债比例高达38.817%,而基金汉博则达到了22.76%。全国社保基金201、202、206、204、205、106、104组合也多次出现在可转债获配机构名单中。QFFII代表花旗环球金融更是大手笔认购了占其总发行量20%的山鹰转债。
不要把好戏唱歪
可转债市场升温的同时,作为再融资渠道的配股和增发却陷入了难堪的境地,不仅融资金额大大落后于可转债,而且对承销商也是面临包销的巨大考验。
举例为证,近期为数不多的公司进行了增发,却逃脱不了股价跌破增发价格的厄运。其中天坛生物以11.20元增发的2500万股股票在9月5日进行了上市流通后,在一周的时间内便跌破了增发价格。此前进行增发的福耀玻璃,4835万股增发股票获准流通当日股价便跌破了12元的增发价格。两相比较,就知道可转债市场目前得到高度认同是多么得来之不易。
不要忘记,可转债在转股之前毕竟还是债券,其对企业还是有很强的财务硬约束。一旦可转债再次如配股、增发一样沦为上市公司的圈钱工具,我们就只能期待下一个金融产品创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