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理财神话
2003-04-29婷婷
婷 婷
今年春节,26岁的我完成了一项人生大事,与相恋两年的男友阿强牵手走上了红地毯。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们,看到我们在新建小区购买的三室一厅新房及成套的家电和家具时,纷纷在赞叹不已后总要说道:“父母为你们的婚事花了不少钱吧!”站在一旁的父母忙要解释一番:“这些全是人家小夫妻婚前自己的积蓄……”“确实如此!”看到大家惊奇的模样,我忙出来作证。“这些正是我们俩在单身期里巧理财的果实呢!”(我所说的单身期是指从参加工作至结婚这个时期。)
四年前,我从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到市里的一家中学任教,当我欢天喜地般地领到有生以来的第一份薪水时,父母对我说:“从这个月开始,你的经济就可以自立了,家里每月只收你100元的个人生活费,余下的钱你自己打理,为你的未来做些准备吧。”细细想想,也是这个理儿,父母为抚育我长大成人,接受高等教育,已经付出了很多。现在,我已经参加工作了,再也不能让父母为我操心受累了,在经济上更应如此,也该让二老宽松宽松了。大家都知道,现如今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收入不高、花消却不小,我决心与这股潮流反其道而行之,绝不做什么“啃老一族”。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为自己在单身期的理财确定了一个基本的思路,“开源”与“节流”齐头并进。“开源”就是创收,增加自己的收入。我是围绕自己的专业做文章的。在随后不久,经过竞争,我被社会上一家双休日英语补习学校所录用,利用每月八天的业余时间到那里授课并协助校方做一些教学方面的管理工作,虽说辛苦了点,但每月1000余元的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通过业余补习学校的教学锻炼,促进了我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受到学生和学校领导的好评,参加工作第二年就被学校确定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本职工作也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稳步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的一个良性循环。与此同时,我还把在教学中为学生们准备的一些国外资料上刊登的散文、幽默故事、短篇小说等翻译过后,经过精心整理,发给一些报刊杂志,渐渐地又开辟了一个创收渠道,每月又有400元左右的收入进账。学校为鼓励教师钻研业务,对教师的发表业务类文章实行的是与稿费一比一的奖励政策,400元稿费变成了800元。稿费加上业余授课费,再加上正常的工资,我的每月收入达到了近3000元,这个收入在我所居住的中小城市里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平日里我花起钱来更是讲求性价比、时间差……消费方法一套套的。其实,我的这些消费理念早在大学时代就已确立。就以购买服装为例吧,我平时不经常买衣服,总是几件衣服搭配着换来换去,即便是参加了工作也是如此。然而我给大家的感觉却总是那么优雅大方,朋友们都说我:钱花得一分值一分。“贵的不一定是好的,但品牌却总能让人信赖。”这是我的消费信条之一。我以为,如果买一些质量次、没款没型的便宜货,过不了几天就会想把它扔掉,这样未免有点可惜。其实把花在这些“垃圾”上的钱完全可以买一两件可心的品牌服装,不但合算而且自己穿着的感觉也好。? 收入增加了,如不注意“节流”,再多的钱也不一定够花。我在“节流”方面也是下了一番心思的。当然,“节流”可不是做“葛朗台”,必要的开支是一分钱也不会少的。在日常生活中,我的消费理念是:务实、科学、不赶时髦。周围看一看,年轻人带手机的比比皆是(不管是否有用),有的朋友机型已经更换了三四代,从模拟时代的砖头般大小的“大哥大”到数字机,从“掌中宝”又发展到如今的CDMA。更有些朋友早早地提上了手提电脑,最不济的也要带个“小灵通”什么的,在潇潇洒洒的同时每月至少负担着200余元的通信费用。而我则从实际出发,连个BB机都没有。就我的收入而言,不是配不起,而是实在感到用处不大,平日里基本没有出外工作的任务,每天就是学校——家里两点一线,且学校办公室和家里都装有电话和电脑,与外界联络十分方便,再配置其他通信工具实属多余。
日常生活讲科学,力求达到消费的最佳“性价比”是我的另一个“节流”诀窍。比如从上网来说吧,时下谈起来,周围的朋友在家里大都上了“包月制”的超级一线通,每月用100个小时,交费100元。当他们听说我在家里依然采用165拨号上网时,有些不解。为此,我给他们算了一笔账。首先,工作时间我在单位里可以免费上网,回到家里,也是偶尔处理一下个人的电子邮件或浏览一下当天的最新新闻,每月上网时间也就在十多个小时,远远达不到每月上网100小时的规定标准,而采用拨号上网方式每月只须三四十元即可,经这么一算,大家才恍然大悟。有位同事更是很有一番感慨:孩子正在读小学,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平日里大人也很少上网,每月上网时间绝超不过20个小时,采用包月制的上网方式的确是一种浪费,如果停下来包月制,当初数百元的初装费就白搭了,真有点停也不是、不停也不是的感觉,没想到,上网竟上出了“鸡肋”!
两年前,经亲友介绍,我与在某会计师事务所任职的男友阿强(现在应该称其为先生)由相识到相爱,经历了为时两年的恋爱过程。没有想到的是,阿强的个人理财思路竟和我如同出一辙,真应了那句俗语,“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呢!
有了这样一个懂财务、善理财的男友,我们的恋爱开销也节省了不少。自头次见面一直到结婚,我们俩没有搞过那些有情调的周末晚餐,一般都是在各自的家里自己做,偶尔外出赶不上回家,也是到一些快餐厅简单打点一下,费用一般掌握在二三十元以内;出门约会、外出上街也是以骑自行车为主,路远则坐公交车,原则上不打出租车。可以肯定地说,在如今热恋中的青年人里,我们的恋爱成本是比较低的。这样一来,也省下了不少“银子”。
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到我们决定结婚时,两个人的小金库合二为一,大致一加,竟有近九万元呢!于是,用4万元去买了20年按揭的新房;又花了1万元对房子进行了简单的装修;还用了2万元购置家用电器和家具。就这样,我们没有花双方父母的一分钱,便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并且,效果也是挺好的。
时下,我和阿强一致决定继续发扬好传统,进一步做好开源节流、科学理财,为我们这个家庭的发展,打下扎实的财政基础而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