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神庙前谒诗魂
2003-04-29张发民
张发民
据古籍《尸子·仁意》记载,舜作五弦琴歌《南风》,其诗日:
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运城盐湖是山西省南部最低的盆地而呈古池,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开发史。历代把盐铁并举成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来源,近年来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精神,想到舜帝远古时期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以德以法以仁以礼治世和南风歌中阜民解愠的内涵感人肺腑,便怀着敬慕之情来寻故迹。
想起了清初四川遂宁进士张鹏?咏舜弹琴处的诗来,不由得心花怒放,信口吟来:“盛代弹琴迹未避,长悬舜日照晴沙。云飞翠岭千秋雪,风送瑶池一夜花。资用曾闻传晋宝,和羹又得供天家。我生重遇重华世,斗粒颗颗百万车。”
沿湖岸明代禁墙往西行,便来到绿荫如画,水色空?的望湖亭下的卧云岗,举目远眺,百里盐湖像一幅令人回味无穷的国画鸿图,望一眼气象万千,瞅一会回味无穷。
远与近,明与暗,动与静,写意出天地之间虚无缥渺,恬然轻柔,静穆中孕育着壮丽,动画中放射出瑰美。俯看如瑶池银光一片,满地生辉。那一片片、一道道纵横的池畦,像一双明亮的眼睛仰望苍穹,顾盼流影,有声与无声,浓艳与淡雅,奇妙地结合在一起。伴随着那片片、簇簇的芦苇青青绿绿摇曳的倩影,啁啾的小天鹅和不知名的鸟雀不时地环绕鸣飞,真是别具一格,令人心醉,满脑的市场经济火药味被洗得云飞烟散。
古今驰名的盐池,嵯峨北立的卧云岗,傍立着修复一新的红墙绿瓦的池神庙。
四千二百年前的舜帝,就是在这里观看盐池看得兴致勃勃地弹起五弦琴留下千古绝唱的南风歌,使后来的孔圣人听南风歌原韵后便有一个月时间忘了吃肉的香味。
南风歌,是一种期冀的载体,千百年历史沧桑,经久不衰,代代传诵,无处不晓。
它植下一片生命的寄托,它留下一块炎夏的绿荫,它升起一抹夜行的曙色,它创下人生的憧憬,它是文化的摇篮,是华夏文化的先河与开拓。
经过一代代人的生命体验,才得以共识,经过风霜雪雨的四季,留下了经历社会造化人类进程的人生之书,它能启开许多奥秘之门,它是向导,能引深步出许多误区,甚至步入辉煌,是舜帝亲手栽下的智慧之树,垂挂的成功之果。
尧舜禹所处的洪荒远古年代,盐池由于捞采方便,一夕成盐,便成为部落的经济命脉。原始的盐池开发,始于上古时代。据《河东盐池备览·盐池门源流》记载:“河东盐池,一名池,池以 名,名以地也,洪水方到,地在水中,号为渤水沽而大宝出”。
正值盛夏,舜帝在听到大司农禀告运城盐池丰产的消息后,便兴高采烈地迫不及待带着娥皇、女英及大禹等主要谋臣,从百里之外的京都蒲坂城连夜出发,直行到中午时赶在盐池北岸卧龙岗上,面对盐池的瑰丽风景和遍地的盐垛卤池,禁不住心花怒放,不顾远途的奔波和昼夜的劳累,冒着盛夏的炎热,打开五弦琴便兴致勃勃地弹了起来,大汗淋漓衣服湿透,也顾不上替换。娥皇走到跟前让换衣服,女英便赶紧拭汗,瞬时,盐池附近田野的各种动物闻声赶来起舞,百鸟飞上岗前或树上鸣啼相随,连狼虎猪狗也仰天长啸,远处飞来一大群凤凰,盘旋在盐池晴朗的上空,随着舜帝的乐律翩翩起舞,优美的舞姿和悦耳的鸣叫,让大禹及娥皇、女英众人顿时欢欣鼓舞。
呵,多美呀,犹如仙乐从天上飘下来似的,震动了四野,震撼着河东大地。海阔天空,真使人超凡脱俗,飘飘欲仙,蓝天碧水之间,出现了道道彩虹。舜帝弹完了,凤凰也飞乏了,众兽也跳累了,凤凰便栖落在卧龙岗对面的中条山谷中,被后人称为凤凰谷。
唐代的潞盐收入达唐王朝全国经济收入的四分之一,唐代宗李豫认为这是神赐瑞祥,遂褒封池神为宝应灵庆公,并列祀典,永远奉祀。不久礼部尚书崔纵,便在盐池北岸卧云岗舜帝弹琴歌南风的地方建灵庆祠。
宋朝太宗至道二年,潞盐又大幅度成倍增长,产量多达8250万斤,使宋徽宗崇宁四年,封盐池为东西二池,封东池神为资宝公,西池神为惠康公,并对池神庙进行重修。
明代是盐池的全盛时期,万历32年产量多达2.88亿万斤,除了重修扩建池神庙,整修禁墙,还建了古老典雅的“歌熏楼”和“海光楼”以纪念舜帝的南风歌,并推崇池神日神风神和关公、李冰等七尊神位。
至此,池神庙留有柳宗元写的“地宝天成”题字,并有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所撰的“东海栽玉树,西池开银花”的木制板联,并在舜弹琴处树有古石琴,据说是大舜爷弹过的。
沿着象征大舜有九五之尊的四十五级台阶而上,站在闪闪发光的歌薰楼牌之下,多么让人心旷神怡呀!
抬头望山,山在雾中,雾在山中,苍苍莽莽,莽莽苍苍。低头看湖,水中有盐,盐中有水,白白皑皑,皑皑白白,真让人像古诗中所写的:“有幸八仙境,身在图画中”的感觉。
难怪古往今来,39位皇帝大驾光临观景赏光,不少文人墨客,在此歌赋酬唱,著文作诗。其一曰:
纵大观于奇幻兮,川原期瞩望。
建楼以延兹胜兮,灵厥名曰海光。
不知何时,太阳悄没声息地露出脸来,从昊昊天宇洒下条条金丝银线来,把整个庙宇照射得富丽堂皇,看上去像是拭去了历史风尘的珍珠,在熠熠生辉,放射出多么诱人的文化光芒。
是印有舜帝杂踏蒿草的足迹所在,又被舜帝阜民解愠的精神所感染,历代盐工们路过池神庙时总要一步三望,经常到梦魂萦绕的这一热土文化圣地领略南风歌的韵味与含义。
现在舜帝就安息在盐池北边的鸣条岗牧宫中,伴着盐池的风雨四季日月沧桑度过四千多年的春秋。留下了千年生生不息的文化异彩而令人荡气 回肠。
据史书记载,舜受尧禅让执行天子政后,巡行四方,兴文习武,制定典法,除害兴利,为国为民办了不少好事。到暮年时,舜便把帝位禅让给了大禹,大禹为感激舜的历史功德,便在离盐池不远的卧云岗北的鸣条岗东为舜建了一座牧宫,后来舜暮年居于鸣条,卒于鸣条而葬于鸣条。
鸣条岗舜帝庙分外城、皇城和陵园三个部分,建于唐开元26年。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是诗人杜甫对舜的崇拜,发出了“上感九庙焚,下悯万人疮”的感叹!
南风歌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古老的诗歌,是仅存的舜帝自弹自唱的诗歌。
南风歌开创了华夏文化的历史先河,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忧国忧民学说。
1969年2月,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专程到运城,热情赞扬南风歌并赋诗:“唐代曾封灵庆公,盐池古海用途宏,阳光充炭成银岛,硫钠提纯化尼龙,非有神祗作主宰,乃缘人力代天公,禁城维禁城犹在,忆苦兼堪御北风。”
邓小平、胡耀邦、汪东兴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陆续来盐池观光和指导工作。
运城市盐湖区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发修复舜帝庙,舜的爱民忧民意识像心底的烈焰,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在熊熊燃烧。这位阜民解愠、泣血苦吟、德高义重的治国之君,当然要受到人民千百年的爱戴与敬仰。
“天下明德,皆虞舜始。”古老的文化先河《南风歌》支撑着中国诗歌的脊梁。
忽又想起唐代诗人张濯的《题舜庙》诗来:古都遗庙出河汾,万代千秋仰圣君,蒲坂城边长逝水,苍梧野外不归云,寥寥荐设魂应在,寂寂虞篇德已闻,向晓风吹庭下柏,犹疑琴曲咏南熏。
舜乃华夏先祖五帝之一,他统领百官,传尧而德治天下,选贤择能,命禹治水而九州平安,他功绩显赫,创孝道三十而继天子位,勤政恤民,面盐湖抚弦琴吟南风歌,他统领部落,平三苗而奠定国格,他敷五常之教,让少有教而老有所养,他继尧让禹实行禅让,实行民主政治以德以法达到大治天下。
而南风歌则为华夏文学的精髓。
史载,自北魏至明清,历代帝王三年一祭,祭唐尧于平阳,祭虞舜于鸣条,祭夏禹于安邑,都在盐池附近。
我激动了,我神往了,恍惚中,舜帝的奕奕神彩,巍然矗立在眼前。
而南风歌,多像一支火炬在熊熊燃烧,继续照耀着华夏的文学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