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私的善举,让常香玉渡过“捐赠”人生

2003-04-29

健康必读 2003年12期
关键词:剧社宪章豫剧

梧 槐 占 锋

她广征博采,汲取戏剧传统之精华;她刻意创新,开豫剧唱腔改革之先河。

她以豫剧《花木兰》风靡艺坛、家喻户晓。

她的人生就是一部“捐赠”史,向国家向人民捐飞机、捐钱捐物,向豫剧事业捐赠了毕生的心血。

她就是豫剧泰斗——常香玉

在打骂中度过“皮开肉绽”的童年

1923年秋天,常香玉出生在河南巩县一个贫苦人家,父亲本是当地有名气的豫剧艺人,但后来因为嗓子出了毛病,就在戏班里做一些打杂的工作。

常香玉小的时候家境贫寒,大姑二姑做童养媳被人打死了。父亲为了不让常香玉做童养媳,把9岁的她领上了戏台。

父亲认定“戏是苦虫,非打不成”这句话,经常把常香玉打得皮开肉绽。当时父亲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宁可让你跟我学戏被我打死,也不能让别人把你给打死。”这样,一直打到常香玉20岁。

经过近乎残忍的磨炼,常香玉终于没有让父亲失望,在舞台上崭露头角。1935年腊月,常香玉随戏班闯荡开封,不久便在戏班里唱起了压轴戏。

为了让常香玉积累舞台经验,父亲让年幼的她参加各种演出,什么角色都演:小生、武生、丑角……就这样,年仅12岁的常香玉已小有名气了,用她自己的话说:“那时候我就有身价了,一个月就能挣八块大洋了。”而且常香玉性格极其倔强,倔强成就了她的事业。但也带来了很多麻烦。

一次,有个三青帮头子娶小老婆,要常香玉去唱堂会。常香玉没办法只能去,到现场唱的是一出悲剧《孔雀东南飞》,这个流氓大怒,要打她,常香玉跳到桌子上,把手里的两枚戒指吞到肚子里自杀,后来被人抢救了过来。

还有一次,两家争着请常香玉演戏,父亲只能答应一家,另一家就用一个手榴弹撂在常香玉的化妆桌跟前。这个时候巧的是她站起来去门口了,另一位演员杨桂云的父亲坐在化妆桌前照镜子,刚坐下就给炸死了。

执子之手,与陈宪章牵姻

21岁那年,常香玉演一台新戏,请了许多知名人士去看,陈宪章就是其中一个。陈宪章当时是陕西宝鸡三青团分部书记,兼任中州小学校长,已有妻室。

演出结束后,大家纷纷发表意见。陈宪章的发言引起了常香玉的注意。他说:常香玉戏中的一句台词“我看他眉清目秀人忠厚”用得不准确,你根本就不了解他,就怎知他眉清目秀,还一定忠厚老实呢?

常香玉听后,觉得陈宪章这个人不仅懂戏,还很幽默,对他有了好感。尽管当时的陈宪章已结婚,但这并没有阻挡常香玉对他的爱慕,而陈宪章对她也有好感.“那时候我觉得他是个好人,有文化,还是个河南人,那时候不懂谈恋爱,也不敢往那去想,反正心里光想着那个人的样。”常香玉说。

后来,戏团里知道后就纷纷阻拦,最后,她决意去找陈宪章。常香玉的不少朋友笑道:人家都是男追女,可你倒好,一个红得不得了的大牌演员反而去追男的。常香玉说:对,我就是女追男,他有才华,人又谦虚!

找到陈宪章之后,常香玉让他答应3个条件,答应了就结婚,不答应就走。一是她不嫁当官的人,二是不给别人当小老婆,三是不能因为她是个唱戏的就看不起她。在当时,阮玲玉的死对常香玉影响很大,她常想,自己如果不找个好丈夫结婚也是那个下场。

对于常香玉提出的要求,陈宪章一一答应,先与前妻离了婚,把官辞了之后两个人就偷偷结婚了。

结婚后,陈宪章更是放弃了一切,专心为常香玉的事业奔波。加之陈宪章自幼喜爱戏剧,也很有艺术天赋,开始为常香玉编写剧本,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花木兰》。

其实可以说,没有陈宪章就没有后来的常派豫剧艺术。

常香玉从小没学过文化,认识陈宪章后才一点点学习看报。为了不让其他事情分散常香玉的精力,陈宪章把里里外外的事情都承担了下来,对常香玉的照顾无微不至。他觉得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能影响常香玉的演出,那样会对不起观众。

“宪章是帮我帮惯了,所以我什么都不会,除了唱戏,别的都不会,他不仅给我教词还要解释,里头每句词的意思他都要解说。我们家里头的大大小小,所有的一切事情都不跟我讲,天塌下来的事情也不跟我讲。”常香玉说。

有时演出,少个角色,陈宪章就顶上去,老旦、小生唱啥像啥。从此以后,常香玉演出的所有剧本,都是陈宪章写的,如有影响的《红娘》、《白蛇传》、《花木兰》等等,除此以外,还有许多现代戏,数都数不清。

赴战场慰问,捐赠飞机

在抗美援朝时期,常香玉领着整个香玉剧社奔赴朝鲜战场,为志愿军进行慰问演出,马不停蹄,用微薄之力为国家、为社会尽最大努力。

当时,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许多姑娘把买嫁妆的钱捐了出来,孩子们把平时节省的零花钱拿了出来,有的老人把一生的积蓄献了出来……

这时常香玉就同丈夫商量:“我们也为国家办件事儿吧,咱们就捐献一架飞机吧。”丈夫愣了半天才说捐献飞机可不容易。丈夫当时没表态,可暗地里却开始运作,先写了个报告给政府,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夫妻俩把存留的金子送到银行兑成钱,汽车也卖了,可还是差很多。于是,他们决定排一出爱国主义题材的剧目巡回演出,用演出获得的利润买一架飞机捐献给国家。

经过半月准备,丈夫一边写一边改,终于排演了优秀剧目《花木兰》。在这个过程中,各级政府和老百姓都很支持,许多人听说是为国家捐赠飞机,纷纷把身上的首饰摘下来捐赠。一次在广东演出时,一位香港同胞得知剧社要为国家捐献飞机非常感动,当即就把手上戴的金表捐了。就这样,香玉剧社在全国各地整整跑了两年,终于筹到了15亿人民币(旧币),捐献了一架名为“香玉剧社号”的米格15战机。

守着一生的丈夫

后来,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得知常香玉的事迹后,专门接见了她。彭德怀握着常香玉的手说:“常香玉,你真不简单!”

现在,这架战斗机被安放在北京航空博物馆展出,不少人把它称为“常香玉号”。常香玉对此予以更正:应该叫“香玉剧社号”,飞机不是我一个人捐的,剧社那么多人演戏……”

常香玉一生经历了许多磨难,但最大的磨难是文革动乱中的遭遇,可以说险遭“枪毙”。

那时,常香玉被长期批斗关押,连父亲临终前都未能去见上最后一面,她还被定成中统特务。有一天,她被四个人五花大绑地架出去要枪毙,后来等了两个钟头也没见动静。就在常香玉惊恐不安的时候,一个炊事员走过来,说那是孩子们闹着玩的,给她松了绑。

在十年动乱中,常香玉与丈夫被隔离了5年,只有批斗时才能有幸见到一面,丈夫总说这句话:“你要挺住,你要相信共产党!”

文革后,常香玉过上了舒心的日子,与丈夫一起做着剧作研究、教学育人的工作,事业蒸蒸日上。1987年12月,她自筹资金22万元设立“香玉杯艺术奖”,以奖励河南地方戏曲的优秀人才。

后来丈夫病重。在那段日子里,常香玉每天都要到病床边去陪伴。“我每次去的时候,他总是抓着我的手,不想让我离开。”常香玉说。

那个时候,常香玉一直主张给无药可医的老伴实施安乐死。她知道丈夫受罪太多了,希望可以让他早日解脱。

2000年7月,相伴50多年的陈宪章离别了心爱的妻子,在临去世时对常香玉说:“我一生有你足矣。”

丈夫逝世后不久,悲痛中的常香玉身患癌症,她曾经跟女儿说过这样的话:“你说你爸那么聪明的一个人,他怎么就不发明一种药,让我们俩同一天死?”

陈宪章的骨灰就放在常香玉的房间里,常香玉说,有这个在,她就可以天天跟丈夫说说话。那间房光线不太好,常香玉一直恋恋不舍守着那套旧房。常香玉的儿女们说:“她哪里也不去,就是愿意这样守着。”

其实,她哪里是守着旧房,分明是在守着她的丈夫,守着她一生的爱情。

为抗“非典”捐赠一万元

虽然常香玉年数已高,但热衷公益事业的心并没有减。1998年初,为唤起社会各界对下岗职工的关怀,75岁高龄的她携弟子在河南人民剧院登台义演,所得6万多元票房收入全部捐给“河南省送温暖工程基金”。同年6月,常香玉向“河南省送温暖工程基金”捐助1万元人民币,随后,她的子女们又联名向基金会捐款两万元人民币。

2003年4月,“非典”开始肆虐中国。老人深深地被战斗在抗“非典”第一线的白衣战士的精神所感动。“国家的难就是自己的难,每个人都应该为抗击“非典”、消灭“非典”做点事儿。”这是她告诫女儿和学生的一句话。

她决定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万元钱捐献出来,把这笔捐款用到河南省的“非典”防治工作上。

2003年5月27上午,80多岁的老人来到河南一家影响较大的媒体,通过媒体郑重地捐出一万元人民币,和她同时捐款的还有她的三个女儿。

看着老人捐出的一万元善款,不少人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不仅是豫剧大师,还是一个爱国的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大写的人,她的善举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力量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一位报社的总编辑如是说。

捐款送到了河南省红十字会后,有关工作人员经过考察了解到,由于受“非典”影响,许多高校的大学生不能够勤工俭学,经济困难,于是决定将这笔钱用于需要帮助的大学生身上。征求老人的意见时,她当即表示同意。

2003年6月12日上午,郑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学生杨君霞,从河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手里接过了100元钱:“我知道,这里面是常老的心血,我惟有用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才能对得起常老。常老永远是我人生的模本!”和杨君霞一样,全校的很多名贫困大学生都收到了这样一份特殊的救助。

好人一生平安。如今老人秉性憨厚、豁达坦荡,身体很好。“早晨练功微出汗,水煮青菜好通便。切忌绕着银钱转,笑口常开金不换。”这是老人的保健四宝。每天她要吃一碗白水煮的青菜,说有助于消化。

可以说,常香玉的一生是“捐赠”的一生,采访临近结束时,记者问:“您这一生一直在不停地捐赠,您有没有什么遗憾?”

常老沉默了很久,说有两个,一个是后代没有人能完整的把常派唱腔继承下来。另一个就是这么多年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到了豫剧事业上,忽略了丈夫和孩子,对他们的照顾不够。

“小女儿一岁时,因为要拍电影我就给孩子断了奶,差点因为喝牛奶而死掉。”常老说。对丈夫的愧疚更是一言难尽,“老伴病了好多年,我对他的照顾很不够,我要是能多照顾一点,他现在也许能多活几年”。

(本文谢绝任何形式的上网、摘编和转载)

猜你喜欢

剧社宪章豫剧
“《大宪章》连续性神话”的知识考古
白音和新中国剧社的往事
豫剧在台湾地区的生存与现代化追求
抗战时期战斗剧社的戏剧活动及其作用
戏剧演出
Enhancing von Neumann entropy by chaos in spin–orbit entanglement*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冲锋剧社在唐县
《欧盟基本权利宪章》直接效力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