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链管理模式及其发展新趋势

2003-04-29俞建锋李贝贝

现代企业 2003年12期
关键词:审计师内审协会

俞建锋 李贝贝

供应链就是指企业从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样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而供应链管理就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的就是要在总成本最小的前提下达到7R,即在正确的时间(RightTime)将正确的产品(Rtght Product)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Quantlty)、正确的质量(Right Quahty)和正确的状态(RightStatus)运送到正确的地点(Right Place)和正确的顾客(RightCustomer)。供应链中是否应该有主导企业以及主导企业的位置应该是谁呢?笔者认为,在供应链中必须对各个成员的优势和资源进行整合。在这种状况下如果没有一个供应链的集成者或管理者,那很难使供应链发挥整体优势。因为在现实这种信息不确定性和不对称性很强的社会中,到处都充满着机会主义。但是到底谁能有资格成为供应链的主导者,这主要取决于供应链中哪个企业拥有别的企业所没有而同时又必须依赖的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力。只有这种能力优势才有可能使所有成员凝聚在主导企业的周围,只有这种能力能保持长期和稳固的主导地位。然而,这种核心能力或竞争力却是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也就是说在现实中是不可能有一种永久的核心能力的。这种企业的核心能力的不断变化,导致了供应链中主导企业的不断变化,最终表现出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

以前的两种供应链管理模式

第一,以生产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管理(见下图)。这种模式主要在中间商实力还比较小或制造企业的实力比较强大的情况下产生,其主要原因是制造企业内部资源的挖掘空间已相当小,而企业产品的销售渠道又难以控制。哪个企业能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好这个产品通道,将会获得各种成本的节约。因此,许多制造企业开始通过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或严格控制原有的渠道成员,从而形成了制造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这种供应链是在生产为导向的大背景下出现的,是比较传统的供应链模式。

第二,以零售商为主导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主要是在以需求为导向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是在最近一二十年才出现的新模式。主要是由于在产品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时,消费者的力量日益强大,企业不可能再按照自己对消费者需求预测来生产产品,而必须以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为基础。然而,制造企业由于远离消费者而无法及时、正确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又加上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多样化和需求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更使制造企业无力顾及,这为贴近消费者的零售商提供了有利机会,他们通过将顾客关系管理、一对一营销等先进的理论和信息系统及信息技术等先进的方法技术相结合,密切注视着消费者的显性需求并不断地满足它们,同时还不断地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或创造新的需求,从而积聚起一定量的忠诚顾客,甚至还在顾客中享有强大的品牌优势。这就提升了零售商在供应链中的地位,最终使供应链中的原有力量关系发生变化,零售商的主导地位得以确立。除此以外,也有一些强大的零售商通过自己的晶牌优势(如中间品牌)来重新建立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供应链。

新形势下要求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以第三方物流公司(既包括资产型又包括非资产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为主导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是一种适应新形势并有很大发展前途的供应链管理新模式。本文所提及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是有层次性的,也就是说随着环境的变化第三方物流公司将从完全承担物流到既承担物流又涉足第四方物流的领域,再到完全从事第四方物流的职能。据此,笔者将第三方物流公司主导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完全或主要提供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主导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这种公司主导的供应链管理模的人一样是通过为他人的服务(付出)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每种职业在价值本源上的意义皆是如此,其差异不过是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的分别。

当然,内部审计的历史定位决定了内部审计师不可能通过提供差别服务来获取差别收入。同样,我们难以通过市场机制,通过那双“无形之手”,将内部审计师的服务成果引入到公共利益的角逐上去。再加上,内部审计师提供的毕竟不同于一般有形服务的智力服务,因而刘其服务质量的评价、服务成果的物化都存在着技术困难,采取纯粹的市场竞争的激励机制不能足以杜绝内部审计师的机会主义、“寻租行为”的发生,这就需要同时采取一些激励办法补救,如引进职业化概念,加强对内部审计师的职业道德的培训,提高公众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增强对内部审计师独立感,给予其应有的物质回报和工作奖励等激励措施。

创新内部审计师的资格准入制度

当前,我国内部审汁职业化程度不高,执业水平低下,人浮于事的状况普遍存在,但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内部审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职业技能低,鱼龙混杂,难以与那些素质高、技能过硬的独立审计师相抗衡。当然,这电与我国独立审计职业化程度较高的历史背景有关,但其中电暴露出,内部审计缺乏独立审计那样成型的准人机制,较低的门槛造成了内部审计执业队伍参差不齐、良莠并存的现状。可以肯定,以这样的执业队伍要想推动整个内部审计行业的独立发展无异于老牛拉火车的童话。

我国从1983年开始恢复内审组织至今不过短短20年,这期间内审经历了从部门内审机构和单位内审机构并存,到顺应政府职能转换,从国家审计机关独立出来的漫长的成长历程,都没有自发的优胜劣汰,没有自主的推陈出新。2002年,我国首次进行高级内部审计师的资格考试,整个业界这才认识到内审从业资格准入门槛的应有的高度。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该考试仍需要经过国家审计署的批准:内部审计·从形式上仍然表现为归国家审计领导,这背离了内部审计的设立初衷,不利于内部审计的独立发展。对比内部审计执业水平最高的美国,其自1941年就设立的内部审计师协会一直负责组织内部审计师任职考试的工作——始终把持着令中国内部审计人员不可企及的准入门槛的高度。

从中我们可以整理出这样的脉络:我国内部审汁水平不高、独立性不强,可以部分归咎于准入门槛过低,而后者又是内部审计独立性弱这一痼疾所造成的。独立性不强的突出表现就是缺乏独立自主的领导机构——内部审计师协会;未建立应有的内部审计职业道德准则,现有准则大多照搬国家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体系等等。显见,内部审计发展的滞后亟待创新,创新的起点最为关键。所以,提高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引进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转换内审人员全新面貌——势在必行,也是大势所趋。

创新内部审计管理机制

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内部审计的发展主要是政府选择而非市场选择的结果,“内部审计不是一种企业自发的市场需要,而只是政府管制机构‘模仿国际惯例的一个附带产物。”内审发展的低效和滞后起因于没有独立的行业自律管理的体制。内审行业管理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的痼疾,由国家审计机关掌握着行业的行政管理权。没有行业自律和自发的内审协会,就无法对整个行业的服务监督、管理协调发挥应有的作用,其实质是整个行业仍旧在国家审计机关行政管理之下。

如何提高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引导整个内审行业走向创新发展之路是摆在内部审计师协会面前的首要任务。内部审计师协会作为整个行业的管理者,必须首先明确其角色的定位。协会与行业的关系,应该类似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协会犹如市场中的政府,其工作应该局限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协调行业与各个政府部门的利益,避免出现“政出多门”,多级管理的混乱局面。协会要明确界定其管理权限。同时要遵循“民主、民选”的概念,广泛的听取意见和呼声,实行民主决策。其会长不能是政府官员,而应该来自于内审工作的第一线。在协会内部严格区分决策和执行部门,形成决策者和执行者相互制衡的机制。协会要严把管理上的“三强”:独立性强;适应性强;能动性强。从而保证协会的公平、有效、独立、客观。当然,协会的建立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协会不能提升社会公众对内审的满意度;不能采取有效的行动来改善自身的形象;或者发展成为变相的行政管理。那么最终,其权利必将会消失。

内审要发展,创新最关键。纵观古今,从社会形态的演进到某个经济实体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它通过不断的改变和替代,实现对原有均衡的干扰和破坏,从而为事物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没有创新,就会趋于停滞,最终走向没落和衰亡。我国内部审计起步晚,发展滞后,但同样也面临着一个逐步扩展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兴市场。如果内部审计部门不能在执业独立性、内部管理、风险控制和执业素质等方面做出创新之举,内部审计将失去它与独立审计、国家审计三者制衡之中的存在意义。所以说,内部审计的创新,是关乎整个审计行业兴衰的重中之重。内审创新,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审计师内审协会
审计师驻村“治未病”桐庐“纪审联动”延伸至村 打通“最后一米”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白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