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实是新时期反腐倡廉的最高使命
2003-04-29高新华
高新华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为我们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指明了方向,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必须充分认识并加强自觉地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最高使命,以反腐倡廉的特殊作用保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全面落实。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了新时期反腐倡廉最高使命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了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最高使命。通过近几年工作实践,我认为,这个最高使命概括起来讲,就是要围绕贯彻“三个代表”,充分发挥好“三个保证作用”。即,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发挥保证作用,在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上发挥保证作用,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发挥保证作用。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发挥保证作用,就是要严肃查处和纠正阻碍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行为,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在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上发挥保证作用,就是要保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的落实;在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发挥保证作用,就是要严肃查处侵害人民利益的一切行为,保证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不受侵害。
(二)“三个保证作用”作为新时期反腐倡廉的最高使命,是由其自身具有的现实性、长期性、综合性和根本性的特点决定的。就其现实性而言,当前,我们党面临着国际局势的新变化,国内大局发展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的考验,给党的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反腐倡廉工作能否发挥好“三个保证作用”,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关系重大。就其长期性而言,“三个代表”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全面体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科学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贯穿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这就决定了“三个保证作用”的任务也是长期的。就其综合性而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诸方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本质要求,这就决定了发挥“三个保证作用”的任务,是全方位、立体化、多侧面、综合性的。就其根本性而言,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坚持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反腐倡廉说到底,就是围绕这个根本来发挥“三个保证作用”。
二、坚持开拓创新求实,认真履行新时期反腐倡廉最高使命
(一)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发挥“三个保证作用”必须确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坚持开拓创新,并以思维创新带动工作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履行新时期反腐倡廉的最高使命。
1、坚持思维创新。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冲破落后的传统思维模式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精神状态,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使我们的主观认识符合变化着的客观实际,符合发展进步的要求,保证反腐倡廉工作减少盲目性、片面性、表面性和机械性,不断增强原则性、系统性和创新性。
2、提倡开放性思维,让我们的思维具有全局的视野和世界的眼光。一是要把反腐倡廉置于改革、发展和稳定这个全党工作大局中思考。自觉摆正反腐倡廉与大局工作的关系,不得与大局工作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保证反腐倡廉工作永远为全党工作大局服务,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成为党和政府最完整、最得力的坚强而忠诚的力量。二是把反腐倡廉置于世界的大背景下思考。我国已经正式加人世贸组织,意味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将进入新的阶段。我们的工作触角不可避免地要延伸到世界范围,我们的执纪执法依据不可避免地要吸纳世界各国有益的通行规则。我们必须面向世界思考工作,真正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的路子。
3、提倡系统性思维,让我们的思维具有联系性、辩证性。反腐倡廉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要全面统筹教育、法制和监督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要把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通盘考虑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通过改革和体制创新,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要协调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4、提倡超前性思维,让我们的思维具前瞻性、主动性。反腐倡廉的实践证明,反腐败必须同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重大措施的实施紧密结合起来,制定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政策,出台重大的改革措施,制定法律、法规和规章,都要把反腐倡廉作为有机组成部分考虑进去,做到存利去弊,未雨绸缪。
5、坚持工作创新。一是理清抓工作落实的思路。发挥好“三个保证作用”,必须在坚持反腐败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同时,不断理清抓工作落实的思路。从我省国有企业的实际看,应该把反腐倡廉置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省工作大局中把握,置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运行的大环境中运作,使反腐倡廉贴紧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西部大开发的实践,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生产经营这个关键,贴紧开放的前沿,贴紧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在制定反腐倡廉的法规、条规、制度和工作措施时,注重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出台的政策相配套,注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及发展方向相适应,注重与各行业和各单位的各项管理相结合,注重与法制建设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衔接。
(二)把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同本系统和本单位实际相结合,赋予重点工作内容。企业工委要始终注意把中央的政策和企业的实际结合起来,明确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是关键,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是重点,纠正不正之风和企业效能监察是基础。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要根据新时期企业各种因素对党员干部思想和价值观念带来的影响,有针对性地进行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不断制定和完善省属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查办案件工作要注意剖析新形势下发生违纪违法案件的原因,从中发现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以及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违纪违法行为。纠风工作要与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公平竞争、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使反腐败三项重点工作在深度、广度和力度上体现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三)对反腐败各个环节要明确具体的打法和招数。要注意在新形势下抓住市场竞争中的“亮点”,改革过程中的难点,新经济领域中的焦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在严肃查处大案要案的同时,注重提高办案执纪的政治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案件管理,要把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结合起来,寻找方位,确定目标。做到不同时期办案工作的重点,是案件管理工作的着力点,不同时期办案工作的薄弱环节,是案件管理工作的督查点,选准案件突破时机和突破口,是案件管理工作的决策点。风纪建设,要确定党风是根本,政风是关键,行风是前沿的思维,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以党员干部队伍和职工队伍为主体,全面提高其整体素质。
三、不断深入研究学习和探索,确保反腐倡廉适应发展进步的要求
(一)深入开展理论研究,提高反腐倡廉整体水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和探索反腐倡廉的特点和规律,必须对妨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损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提出更加有效的解决对策。要通过理论研究,正确回答在反腐倡廉进程中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问题,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上来。理论研究要视野宽阔,既要注意总结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又要注意吸收我国历史上惩治腐败的经验,还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注意借鉴国外反腐败的有效做法,使新时期反腐倡廉理论,在继承、吸纳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丰富和发展。
(二)积极探索法制化的途径,强化和完善反腐倡廉方略。一是要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完备的反腐倡廉法律体系。这个法律体系,包括党内法规和国家的法律,规定各级领导干部行使职权的程序,规范和引导各级干部和管理人员对社会和经济的管理,建立一套“不能腐败”、“不敢腐败”、“不需腐败”、“不愿腐败”的反腐倡廉的法律体系。二是要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执法体制和机制。这个体制和机制应通过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明确其地位、作用、职责、权力和基本工作手段,保证通过采取各种法律、法规授予和允许的手段,对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企业领导干部进行监督、检查、惩处。三是加大反腐倡廉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力度。一方面要严格执法,确保已制定的法律有效地实施;另一方面要加强遵纪守法教育,大力倡导执法守法光荣,违法枉法可耻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增强广大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强化以德倡廉的措施,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的道德体系。建立反腐倡廉的道德体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要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调整和充实领导干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使之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体现时代要求,又坚持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