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之路咋走
2003-04-29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完成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首先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条治国安邦、强国富民的道路;对中国企业来说,则是一条兴企强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关系全局的崭新概念的提出,是在对当今世界大势和中国国情的深刻分析与准确判断、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全面总结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正确前瞻的基础上,对中国发展道路规律的深刻揭示和准确定位,其利在当代,其功在千秋。因此,对这条造福当代与子孙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我们的广大企业及其职工一定要坚信不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首先要克服旧观念,树立新观念。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工业生产基本上是粗放型或资源消耗型的,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建立在资源的高投入基础之上;二是工业化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这两个特点在我国半个世纪以来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上不但几乎被照搬过来,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如此,当这两个显著特点变为显著缺点而早已被发达国家所克服的现代工业经济条件下,传统工业化道路的这两大缺点却成为我们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在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中被保留下来,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仍然普遍存在并顽强地发挥着作用。所以,必须克服传统工业化道路的旧观念,树立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观念,才能防止“穿新鞋走旧路”。
走新型工业道路,必须要有新举措。必须认识到,传统工业化道路形成的粗放型或资源消耗型的增长方式,“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不仅是我们头脑中的习惯和思维定势,而且还固化在我们企业的经营体制、管理体制和宏观经济的一系列制度及其利益结构之中。不改革体现传统工业化道路特点或弊端的微观企业体制和宏观经济体制及其利益结构,建立以体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特征、主要内容和根本要求的新的企业体制和宏观制度,“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会变成一句时髦的口号。这里讲的新举措不只是个别的、局部的和零敲碎打的方法,而应是系统的、全面和整体的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没有这样的创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会行而不远,越走越难。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还必须边实践边总结。要通过总结,不断发现并及时纠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过程中的各种偏差和失误,以校正前进的方向,同时更要不断发现并及时总结交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新成果和新经验,以鼓舞和坚定前进的信心,用胜子雄辩的实践和事实,引导亿万职工和千百万企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奋勇前进。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兴企之路,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我们的广大企业和职工,要转变观念,果断行动,义无反顾地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