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渴望“精神赡养”
2003-04-29初德和
初德和
据最新统计,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3亿,并以每年3.32%的速度增长,我国已进人老年化社会。到2025年,我国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里,每3个人中就有一位60岁以上的老人;2040年至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将达到高峰。可以说,目前,物质上养老已经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关注,而在我们对1 000名老人的调查中发现,老人们更需要的却是精神赡养。
独居老人为什么越来越多
近年来,老人独居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两代同堂、三代同堂的现象越来越少了。近几年步入老年的人,大部分都生育了两三个子女,因为学习和工作的需要,相当一部分老人的子女不能在老人身边,这是老年人独居的~个重要原因。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子女嫌弃老人,人为地造成老人独居。有关数据表明,在北京,老年夫妇家庭占到了26.7%,其中独居老人家庭占7.4%,而且85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占到了独居老人户的11.8%。
健康与安全最令人担忧
在笔者采访过程中,发现独居老人的生活很不规律,老人们缺乏交流,心情郁闷,随着城市的变迁,许多老人搬进了高楼,邻里之间的沟通几乎没有,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今年68岁的张老先生,现在和66岁的老伴儿住在北京石景山区杨庄小区。两位老人的子女中,只有儿子一家住在北京,而且不在同一区。两位老人住在三楼,每日起居完全靠自己。他们的身体状况还算可以,但都患有高l血压,日常看病求医很不方便。张大爷在和笔者交谈时讲到,有一天凌晨4点,老伴儿的离血压犯了,自己要送她到医院,可又背不动,找子女,又不在附近。情急之下,只好贸然去敲邻居的家门,可是邻居没人。最后是跑到马路上拦了辆出租车,求司机把老伴背下了楼。张大爷说,我们日常还能自理,可一旦遇到生病,就着了急了。现在我把住家附近的医院急诊电话、120急救电话都贴在电话机旁,有事先求他们,再通知儿子,真头疼啊!独居老人生病无人帮助,已成为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独居老人在家中犯病无人知晓而造成死亡的案例屡见不鲜。此外,一些犯罪分子看到独居老人是弱势群体,便把黑手伸向了他们。因此,老人遭受犯罪分子袭击,孤力无援被害之事,也不乏案例。在北大就发生过一歹徒盯上一位刚取出钱的独居老人,便尾随其回家,抢走钱后将他烧死在屋里的事。
独居老人渴望亲情
老年人独居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进程中不可避免的。老年人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越来越差,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愈来愈少,人际交往的范围愈来愈窄,精神生活也像绿地沙漠化一样愈来愈贫乏了。由于缺少精神寄托和情感交流,不少老人在孤独、寂寞和无聊中度日如年,甚至忧郁成疾。如何化解老年人独居的悲剧,做子女的责无旁贷。在物质赡养得到基本保证的情况下,精神赡养已经被高速发展的时代推到了人们的面前。亲情是对老年人最大的精神安慰,子女与老人经常性的情感交流,是老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维他命”。一个电话、一封家书、一张贺卡、一次探望……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都会令老人欣喜不已。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养老观念注入了新的内涵。譬如电话就有其独特的亲情效应,在都市家庭普及电话和农村也并不稀罕的信息时代,亲情电话在千家万户流行起来。千里迢迢一线牵,时间和空间都浓缩在小小的话筒里,电话大大加强了子女和老人之间的联系。笔者发现不少节俭的家庭,连打市内电话都要加以控制,但打给父母亲的长途却毫不吝惜,有的和父母聊起天来就忘了时间和费用。笔者单位的刘国强老人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到深圳工作,每月的电话费都在300~500元之间。因为刘国强老人的儿子忙于公司事务,实在脱不开身,于是,打长途电话便成了他安慰父母的最好方式,
像这样能注意到对老人进行精神安慰的人当然是越多越好,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做子女的往往一提到赡养老人,认为只要给些钱物,就是尽到了赡养义务,其实,这是片面的。无论从社会学还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到老年,尤其需要子女在精神方面给予慰藉。晚辈经常登门看望老人,交流情感,说说趣事,对老人来说,无疑是精神,卜的一种愉悦和满足。如果做子女的对老人仅限于“寄钱”之类的义务,而在精神上漠不关心,不但不能真正满足老人的需要,还有可能给老人带来感情上的伤害。
国家机关某部委退休在家的高级经济师李志国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我退休之后,没有再去工作。每天除了锻炼身体之外,就做家人的后勤,孩子们的体谅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忙碌一天,全家人围坐在饭桌前畅谈,尽管我做菜手艺一般,但他们常常夸奖我的厨艺,我心满意足。节假日,儿女们陪我爬八大处、香山……边走边聊,在交流中我感觉到孩子们很理解我,我的健康就是他们的最大心愿。作为长辈,我不希望自己拥有多少家财,享受什么。关键在于家里有和谐的气氛,这是一笔无形财产,也是我的精神支柱。”
当然,在生活的海洋中,精神赡养的浪花远不止这么几朵,譬如,就是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和老人聚会,定期陪老人散步,和老人一道旅游,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只要对老人精神安慰有用,就被不少家庭不拘一格地采用。精神赡养渐渐流行于家庭,是一个有目共睹、不容争辩的事实。
老人精神赡养不容忽视
老人有老人的天地,子女有子女的世界,子女再孝,给予老人的精神赡养也是有限的,精神赡养应是多层次和多方位的。以下是构成精神赡养不可忽视的几个方面:
其一,老来夫妻不能拆。老来老伴,老来相伴。老年人容易感到孤独和冷落,夫妻之间的长相厮守和互相关心是晚年生活中弥足珍贵的润滑剂。似有不少家庭忽视了这个问题,人为地将老人分开过。有的是一个子女养一个老人,有的是将一个老人接到千里迢迢的异乡过日子。尽管本意是想让老人过上好点的日子,但客观上却起到了一定的副作用。赡养老人不能漠视老人的情感需求,不要硬性地拆开老夫妻,经过时间和风雨考验的爱情是晚年的一大精神支柱,这个支柱也需要子女的小心呵护。
其二,支持老人黄昏恋。老人既需要子女的亲情,也需要夫妻之问的爱情,对于丧偶的老人来说,感情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昨日还是相依相伴耳鬓厮磨,如今却“惊破梦魂无觅处”,何等凄凉,何等孤独。正是缘于这种感情需要,有些老人渴望再找个伴儿。这种情况下,子女应打破旧思想观念的梦锢,理解支持老人的黄昏恋情,这是对老人最大的精神安慰。
其三,帮助老人营造一个老有所乐的氛围和环境。几份报刊和几本好书,可能会使老人爱不释手,倍感温馨,几位有共同爱好的老友更会使老人们互相沟通、开阔眼界,外面的信息了解多了,老人的视野也就拓宽厂,文化生活丰富了,精神的绿洲也就生机盎然了。很多老人除了一生从事的工作以外,几乎找不到别的兴趣和爱好,一到晚年失落感就格外沉重,根据这个情况,子女可动员和帮助老人培养某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如集邮集搬、养鸟种花、绘画书法等,为老人寻找一个新的精神支柱,不求出成果,但求过得怡然自得,自娱自乐。另外,要引导和帮助老年人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培养自己的豁达胸怀,这是晚年幸福最有力的支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敬老人物质上的赡养当然十分重要,但精神上的赡养更有魅力和意义。如果没有精神安尉和情感交流,钱再多也会显得苍白寡义。因此,赡养老人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不仅仅是定期给老人一些钱物,而且也还要给老人精神安慰,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算完全尽到了赡养老人的责任。
愿全社会都来关注老人的精神赡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