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就理性与灵性相融的特色企业文化

2003-04-29

企业文明 2003年8期
关键词:理性主义灵性理性

乔 翔

有学者认为,西方企业文化是理性主义,中国传统企业文化是灵性主义。所谓理性主义,就是尊重客观事实,遵循客观标准,推崇科学理性;所谓灵性主义,就是推崇信念和情感的力量,排斥理性逻辑。虽然这种归纳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的确把握了中西传统企业文化的本质差异。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则需要将理性主义与灵性主义相融合。

具体地讲,理性与灵性是怎样表现的呢?

理性主义的西方企业文化

管理不是独立存在的,必然受社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一定的文化传统,塑造着一定的管理模式,制约着一定的管理思想。科学精神是西方文化精神的核心之一。倡导科学精神的实质就是对人类理性的推崇。西方人相信,人类智慧的结晶---科学与理性,是繁荣社会、发展经济、造福人类的根本源泉。

现代意义上的管理科学,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的提出为标志的。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以"科学主义"和"经济人"的人性假设为基础,以自然的机械律来理解人的工作行为,从狭隘的功利主义出发来分析人的工作动机。在"科学管理"理论的视野中,人就是一部"机器"。要使他出色的运转,就要按理性的标准来安排每个工作和操作,而这架机器运转的目的,就是获得最大的物质利益。依据泰罗的管理思想所形成的企业管理模式,完全是一种纯理性的管理模式,对于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以严格的奖罚措施和规章制度建立起来的理性管理模式无视工人们的多方面的心理需要,否定人们在工作中的互动关系,将人们单纯地视为追逐个人物质利益的"经济动物",从而极大地限制了人们对管理实践活动的深入认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对这种管理模式的矫枉,一种崭新的管理思想和理论---人际关系学说脱颖而出。

人际关系学派积极地吸取了当时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人文科学的研究成果,把企业管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对人的研究,从而第一次自觉地接触到了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动地位。人际关系学派强调"情感的逻辑"在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意义,认为管理就是寻求和发现人的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并根据这种需要来激发人的工作动机。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学派在纯理性的模式中揉进了许多非理性的因素,比纯理性的管理前进了一大步,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人际关系学派所研究的人,只限于个体或非正式团体的层次上,在强调人的因素时,严重忽视了人的理性一面,忽视了管理中硬性要素的研究,以致不能达到管理整体上的协调,无法发挥管理科学的灵光。也正是由于此,它不能有效地克服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不足。

二战后,由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国际化以及各种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出现,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更加变幻莫测、动荡不定。新的时代要求新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由此管理科学学派应运而生。

管理科学学派是由具有不同的学说构成的一个"管理理论丛林",强调战略规划与经营,重视科学决策与预测,主张应用现代数学手段、电子计算机系统与定量分析,依赖市场分析与市场策略等。在管理科学学派看来,所谓管理,就意味着理性分析、科学的抽象,建立战略模型与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电子计算机精确地预测市场变动趋势,进行符合理性要求的生产经营决策。因此,管理科学学派的出现,标志着理性主义的复活、"战略制胜"时代的到来,对于提高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真理再迈出一步,就会变成谬误。对理性、定量化、数字化的盲目的追求与崇拜,带来的却是"理性的偏失",过分拘泥于"理性"的分析,使许多管理学家和企业家陷入了由自己亲手精心编织的"理性的蕃蓠"之中而不能自拔,从而最终危及企业的生长发育,导致企业竞争力日趋衰落。

灵性主义的中国传统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企业文化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受到人文精神的较深影响。

这里讲的"人文精神"是相对于西方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而言的,就是以人为一切价值的出发点和源泉,以人为尺度与标准去疏解宇宙万物,衡量一切价值的精神。人文精神的主体机制就是伦理情感与道德情感。由于家国一体,家族本位的特点,中国文化一开始就选择了情感的道路而拒绝向纯粹理性方向发展。血缘与伦理的交互作用,不断强化了情感在文化精神中的地位。正是这种文化传统对中国传统的企业文化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企业文化中,人的精神、情感和信念被置于相当重要地位,形成了中国传统企业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软性的观念文化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起主导作用。强烈的爱国意识是中国传统企业文化中的主导意识,是企业价值观的高层次体现。

在我国传统企业管理中也形成了管理伦理化的倾向,即以伦理观点考察和评价人,以伦理规范代替管理制度,形成我国管理中人情味较浓的特点。这种管理方式不是以科学管理为主要手段,而是以家长式的人事管理为主要手段,不是以理性的普遍原则为准则,而是带有很大程度的灵活性和主观随意性。

我国企业管理中由于主要是靠人管人,而不是靠制度管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异常重要。我国传统文化中"仁"的观念充分贯穿于我国传统的企业管理之中,不但要求领导对下级讲"仁",同事之间讲"仁",而且下级对领导也讲"仁"。反映在我国传统企业文化上就是重视人、重视人的情感、重以德服人的人治方法。我国传统企业文化中的这种灵性管理,避免了西方理性主义带来的普遍划一的停滞和情感的损伤,产生了较大的企业凝聚力和活力,培养了职工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主人翁精神,调动了工人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但不能忽视的是,我国传统的企业文化还存在着明显的弊端。

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产值第一"、"唯上是从"以及"平均主义"的价值观念,构成了我国传统企业文化的价值基础。在这样的企业价值观的影响与支配下,企业缺乏质量意识、市场观念与创新精神,忽视职工物质利益要求,只一味考虑上级主管的意志。这种价值观为基础形成的传统企业文化,不仅限制了企业积极性的发挥,同时也极大地束缚了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丧失了企业活力的真正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为贵"的思想深深影响着我国传统的企业文化。企业有人和的人际关系,就意味着企业有一种在各方面能够真诚合作的气氛。而这种合作表现出来的信念与力量,共同作用于企业的最高目标,形成强烈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企业的最大活力的源泉。然而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往往过分着眼于人际的微妙关系和照顾人的情感,结果造成"面子效应",即每个人都照顾面子,彼此也都为了照顾面子,从而人为地把事情复杂化,不但降低了办事效率,还使人际关系变得复杂、虚伪和表面化,使企业陷入内耗之中。这是灵性主义的中国传统企业文化不可避免的弱点。

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

不可否认,灵性主义的企业文化与理性主义的企业文化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特定方向,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只是由于人们的文化背景和面临的直接生活课题不同,人们才从不同的侧面体悟,生长出不同的企业文化模式。人与物的关系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和基本关系,这种关系在逻辑上必然会派生出两种不同的文化精神取向:或者以人为本位,由人及物,或者以物为本位,由物及人,从而形成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或者强调人的情感、信念等非理性因素的灵性主义企业文化;或者强调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本身等理性因素的理性主义企业文化。但二者都是为了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只是侧重点不同。

灵性主义的企业文化与理性主义的企业文化各自具有合理的内核与现实价值。灵性主义的企业文化推崇人的情感、信念,培养人的团结、进取、奉献的敬业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从而造成一个强大凝聚力的企业精神,推动企业以至社会的稳定发展。理性主义的企业文化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强调管理的理性尺度,这对科学的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形成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二者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见人不见物"与"见物不见人"都是一种片面的管理方式。要形成企业的整体优势,必须创造一种尽乎合理的企业管理方式。当前,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灵性与理性的有机融合。

中国的社会生产力状况决定了目前存在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正是这种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中国多种企业文化融合方式的并存局面,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因此,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应注意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要大力培育各具特色的个性企业文化,从而使我国的企业管理展现出丰富的个性和鲜明的活力,从而推动中国企业的现代化。■

(责任编辑:李万全)

猜你喜欢

理性主义灵性理性
包豪斯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刍议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从理性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利益观的形成理路研究
浅析乌尔姆学院理性主义的来源
借助电子白板构建富有灵性的数学课堂
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灵性”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论梁遇春散文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想
开拓华语文学的灵性空间——初论“灵性文学” 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