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右任与霍松林交谊佳话

2002-07-29孙移泰

丝绸之路 2002年7期
关键词:于右任松林

孙移泰

1993年5月,于右任的秘书冯国璘几经周折终于飞抵西安与霍松林会面。

冯国璘夫妇此次除和他的同乡至交,同窗知己霍松林教授晤面畅怀外,还负有另一极大重托--那就是完成于右任临终前的嘱托,把于右任1960年81岁自作自书的《<呻吟语>序》长卷亲自交给霍松林,这是于右任书法作品中难得的珍贵之作。

冯国璘对霍松林说:"于先生八十以后,书法又有新变,但已不再为别人写,自作自写,长达数百字的墨宝,这是唯一的一件,他自己也十分看重,辞世前特意交我保存。"

霍松林以崇敬的心情从他的书案上捧下于右任的巨幅照片,照片上款题签"松林老弟",下款于先生题写了他的大名。"这是您1990年7月15日从台北用快件专递寄给我的,里边除这张珍贵的题照外,还有于右老的极珍重的两帧墨宝,这是一个多么艰难的历程啊!1987年虽可通信,但我俩于1990年初才取得联系。"

霍松林的话引起了冯国璘的回忆:"1959年4月21日,德高位隆的于右老八十寿辰之日,会聚了众多的名流政要,甚是隆重。于右老80岁时身体健康,精神矍铄,特别在八十寿诞这天,面对满座高朋,飞动思绪,想到很多人。他深情地问我:‘那个霍松林有无消息?他是我们西北很少见的青年啊!‘过了几天,于右老就在他选中并装帧好的照片题上了‘松林老弟‘并题签了名字,交待我以后寻找机会设法带给您。等到两岸有了通信,咱们取得联系后,我才把这张珍贵题照和于右老晚年的几件书作于1990年7月15日用特快专递寄给您,尽管是特快专递,但还是距离于右老叮嘱我时已有31年之久了!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

霍松林思绪万千,激动地说:"我也一直思念于右老,45年前我还在南京中央大学求学时,他对我的资助、教诲,我们和他登高吟和的情景,我永铭不忘。"

1945年,霍松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汪辟疆、胡小石、陈匪石、卢冀野诸诗词界名家,对霍松林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爱和执手教诲。当时南京有一盛名的青溪诗社,社员们经常雅集畅怀,登高赋诗,名享诗坛的卢冀野、王新令、陈颂洛爱才若渴,每次必约诗才横溢的霍松林赴会唱和。国民党元老、时任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不仅当时在政坛官高位隆,而且书法、诗词名震中外,在他聘请的监察委员中有不少著名学者,汪辟疆、卢冀野即在其中。他们在于右任座中介绍了自己的得意门生霍松林:"他是来自甘肃天水农村的一位高才生,家境贫寒,请于先生给介绍个业余工作,藉以补助学费。"于右任指指在座的汪辟疆说:"他住在什么地方?你领他来,我供他学费,做工耽误学习。"

霍松林听到于右任要招见自己这位人微身寒的学子,很是激动,吟《遣怀》排律抒发自己的情怀。

于右任的公馆位于南京古灵寺脚下的宁夏路五号,于公馆院子很大也很清静幽雅,霍松林谨遵汪老师之嘱,带着自己的一本剪报和用毛笔书写的诗稿,叩响了于公馆的大门。这位年长霍松林42岁的长者拉着他的手径直到了自己的客厅,仔细地翻看了他的诗作和书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珍贵的鼓励。之后于公要霍松林谈谈自己的情况和学习书法的途径。霍松林恭敬地接过话题:"我的父亲是晚清秀才,现仍在乡间教书,我从小就学作诗,学写毛笔字。临过《颜家庙》、《多宝塔》、《麻姑仙坛记》,上中学后还临习《玄秘塔》、《醴泉铭》、《庙堂碑》、《兰亭序》、《圣教序》等。我到南京来上大学曾到上海拜访过沈尹默先生。"于右任说:"沈尹默先生也是我的好朋友,是我聘请的监察委员。""沈先生给我指教传授了执笔五字法,要我从褚遂良上溯二王,我于是又写《孟法师碑》、《同州圣教序》、《雁塔圣教序》等和王羲之、王献之的法帖。"

于右任说:"我们西北人,最初都是写唐楷,我开始也是走这条路,以后见闻广博了,开始学章草、魏碑。"

以后霍松林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拜见于右老。

1948年4月21日,于右任过七十大寿。这天上午霍松林怀着不安的心情由文昌桥宿舍去四牌楼校部,在路上遇见了汪辟疆老师。汪老师问:"你没有去给于院长拜寿?"霍松林说:"我想拜寿的都是达官显宦,我去恐怕不合适,我又不懂该拿什么,如何拜法,所以没有去。"汪老师说:"于院长过寿很简单,既不摆筵席又不收礼品,去拜寿的都是亲朋好友,各界名流,见面鞠躬交谈就告辞了。于院长对你很关心,他过七十大寿,你不去不好,你现在就去!"霍松林听了老师的话转身回到宿舍,换了一身比较干净的衣服后赶到于公馆。他走到于老面前恭恭敬敬地三鞠躬后,问了安便准备退出来。于先生站起来拉着霍松林的手向各位客人介绍:"他叫霍松林,是我们西北杰出的青年,现在中央大学学文学,是汪辟疆、卢冀野先生的高足,常在报上发表论文和诗词,很出色......"霍松林随着于右任的介绍向各位深深鞠躬致敬完后,要起身告辞。这时于右任又指着他身边的一位贵宾说:"这一位是邵力子先生,你当然知道的,这一位是邵夫人傅学文先生,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都是我的老朋友。"接着他对邵力子说:"你们的车要经过中央大学,就把他带上。"回来的路上,邵力子特把霍松林拉到他身边坐下,一路上问他的学习情况,对这位学生非常关心。

于右任每月都要给霍松林写张条子,要他到财务室从他的工资中领些钱以添补学费。两年多来为霍松林写了这种条子十多张。

于右任给霍松林交托的任务之一就是给他集联。霍松林从《兰亭集序》和《东方朔画像赞》集出多幅妙联抄呈于右任案头。"崇山怀万有,大水汇群流","放怀宇宙外,得气山水间","雄风盖百世,大度包群伦","宏图开万世,大道定中原"等等,都是于右任赞颂的佳联。当他把这些联语呈到于右任面前时,于右任欣然挥笔用头号宣纸书写了"崇山怀万有,大水汇群流",上款题书"松林老弟集兰亭字",赠给霍松林。这次从于右任处回来,霍松林怀着激动和崇敬的心情把这件事飞笔写进了《敏求斋随笔》。有一次陈颂洛先生拜见于右任,于右任对陈颂洛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西北在周秦汉唐很出人才,宋以后经济南移,西北落后了。现在是江浙财团的天下,但西北也不是没有人才,像霍松林就是难得的人才啊!"陈颂洛立刻把这件事吟诵成诗:"西球何必逊东琳,太学诸生熟善文,二十解为韩杜体,美才今见霍松林。"

最令霍松林和许多参与者终生难忘的是于右任亲自组织的丁亥(1947)和戊子(1948)重九各界名流诗坛骚客的登高赋诗雅集盛会。

1947年和1948年两次重九登高赋诗盛会,都是于右任主持的,沁水的贾景德、沧州的张继三追随其后邀遍了南京、上海及苏杭等地的著名诗人。在收到请柬的人中,霍松林是最年轻的一位。

1947年重阳节的南京紫金山层林尽染,秋色浓烈。应邀到会的70多位诗坛名家,簇拥着于右老向紫金山高处的天文台行进。于右老银须美髯随风飘拂胸前,身着长袍,不戴帽子,戴一副老花眼镜,精神矍铄,正如柳亚子诗赞"落落乾坤大布衣"。霍松林这次写了长律《丁亥九日于右任先生简召登紫金山天文台,得六十韵》。钟山的雄伟气势,烟云变幻,山间的林木、溪涧,主持今天盛会的三原公于右老等三诗翁的勋业和诗坛名流的几位尊辈都被写入诗中。

1948年重阳,于右任仍主盟诗坛,在百忙中率京、沪、苏、杭余70位著名诗人聚会,举行了重九登高赋诗盛会。霍松林仍是于右任邀请人员中最年轻的一位。这次登的是小仓山,霍松林吟诵七古诗《戊子九日于右任先生简召小仓山登高》。这首七古,在《中央日报》1948年10月21日的《泱泱》副刊第629期发表。

霍松林从中央大学毕业后,于右任就把他要到监察院当科员,实际上是给他当秘书。1949年春,霍松林随监察院陪于右任先生从南京到上海又到广州。

这年8月,监察院的一部分人又向重庆疏散,霍松林和冯国璘共同商议,他俩很想由重庆经川陕公路回天水探望父母,于是便买好由广州飞往重庆的8月13日的机票。12日晚,霍松林与冯国璘携手到于先生的住处辞行。这是霍松林和于右任先生的最后一次见面。

冯国璘同霍松林到重庆后则住在上清寺的监察院临时宿舍。11月27日晚,霍松林忽然接到冯国璘的信,说于先生从香港飞向重庆,要霍松林立刻去见于先生。霍松林闻讯立即起身前往,但未等到霍松林赶到,于右任先生已于28日飞走了。冯国璘也随监察院的一些同事去了台湾。

此后霍松林在陕西师范大学从教,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成为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家,文艺理论家。他再也没有与于右任先生见过面。

猜你喜欢

于右任松林
于右任安心吃亏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yNE sub-voxel R2S for shutdown dose rate analysis
民国多面奇才:于右任
望我大陆
沉痛悼念霍松林名誉会长
霍松林诗词选
于右任维权
松林村
点绛唇·咏风兰
于右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