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洞无言 香自袅袅

2002-07-29文/马霁鸿

丝绸之路 2002年7期
关键词:阿金纳西族宝山

文/马霁鸿

奇山奇水,也像人一样喜欢扎堆儿,往哪里一凑,就是一窝。丽江便是这么一个地方。到过丽江的游客,肯定都慌这慌那地跑过一些好去处,但大家或者因为时间所羁,或者因为脚劲所限,确实没法将奇妙之处都逛上一遍。有这么一个奇妙之处,就未能被绝大多数游客所观瞻,那便是宝山灵洞。

灵洞会造人!许多纳西族同胞,特别是宝山、奉科一带的纳西同胞,当议及人是怎样产生的这一命题时,大都会神秘地说:那灵洞造化出来的。这并不是由于他们不懂得一点儿科学知识,实在是对灵洞的深厚情感使然。

这灵洞位于丽江县东北方的太子关面临金沙江的崖壁上,属于宝山乡杨柳湾村的地面。灵洞将近一人高,洞口进去不远的上方,一块褐色岩石天然生成了一幅女性生殖器的形状,在它的中央,一年到头都有水珠滴落,而且不分年景无论季节其滴水速度和水量都不发生变化。“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水虽然尚未将下面的岩石滴穿,却也将之滴出了一个不浅的凹陷,形似一只大石盆。更为奇特的是:“女阴”上滴下来的水,在某些日子里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一滴一滴呈现为褐红色,犹如岩石来了“例假”。在滴水口和下面的“石盆”边上,已一层层地定型成了若干糊状的褐红色,恰似凝固了的血迹。面对着这天生的“石头女阴”,人们自然会展开遐想的翅膀,并编织出许多神奇的故事。

流传在当地的故事之一是这样的:早年间,这一块地面很不太平,虽然叫作太子关,却镇不住邪气弥漫,虎豹豺狼经常出没,伤害人畜,渐渐地野物挨人越来越近,那半崖子上的洞儿,就被老虎做了巢穴。一天傍晚,刚生过孩子不久的纳西族妇女阿金,正在家门前的坝台晾晒衣裳,忽然半空里黑云滚滚,地面上飞沙走石,一阵破天裂地的吼啸声过后,人们远远地看到,阿金贴着地面朝那悬崖上“飞”去。原来,她被凶残的老虎掳进了巢穴。转眼到了宋朝末年,由忽必烈率领的南征的蒙古大军,从这里乘坐羊皮筏子渡过了天堑金沙江。这支惯于弯弓射大雕的威猛之师,过江后便围山断路,猛射虎豹豺狼,以充作军粮。大军朝前开拔后,太子关一带便从此清净了下来。阿金的后人们,怀着余悲到虎穴中去寻觅亲人的骨骸。他们找遍了深深的虎巢,也没能找到阿金的半块遗骨,抬起头来,却见洞顶上端端正正地悬布着一幅巨大的石头女阴,那么逼真,那么生动。人们一个个惊骇得手脚僵硬,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嗫嚅着嘴皮惊叹道:哦呀!莫非老天有眼,将苦命的阿金先人化成了这物件,让阿金的生命长久地留在世上。后来,人们又逐渐地领悟到,这石头女阴是老天安放在这里的神物呢,它在这里造出人芽,然后一个一个暗暗寄放到已婚妇女的身上去,保佑这里的子民代代繁衍,人丁满堂。有那聪明的人,就给这个洞儿取了一个富有神秘色彩的名字:灵洞。日子一长,远近的人就将这灵洞当作了自己的图腾。

既然是图腾,就该享受绵绵不尽的香火。人们也确实虔诚地供奉着它,四季香火不断。有的老婆婆,儿媳妇刚娶进家门,就假装外出打猪草,实则主要是到灵洞去上香,乞求灵洞早让儿媳得上人芽儿,自己早抱孙子。有的青年男女,刚刚结为夫妇,抵不住老人的催促,也臊眉臊眼地摸到灵洞,忸忸怩怩地朝着那灵物儿作揖,叩首,唯愿它早点为自己家造上一个小人。有了子女的夫妻也会抱了一团诚意,带上子女到灵洞朝拜,祷告,求灵物显灵保佑自己的子女平安长大,成器成材,儿如松柏壮实,女如花儿灿烂。当然也有外地人到这里来行走,脸孔绷出一幅严肃状,口唇张合念念有词,他们要乞求个什么,只有他们的心头才明了。早年落入虎口的阿金,苦命换来正果,涅般木成了圣母,福荫后人,接受顶礼膜拜,真该值得欣慰与荣耀了。

纳西人现在仍使用着象形文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灵洞以及灵洞中的石头女阴,只怕也堪称一组象形文字,形象地诠释着人类与自然的一些特殊现象呢。其实,这灵洞不过是遍布山岭的溶洞中的一个,奇特之处,只是它的某个部分造型显得别致一些——酷似人体的一个器官罢了。至于它时不时地会滴出红色水珠,则是因为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蕴含在土壤、岩石和水分中的微量化学元素也发生了比率和流动的变化之故。对于这个冷静和科学的解释,纳西族同胞在理智上无不欣然认可。但在感情上,一些人还一时难以承受。怪不得灵洞至今依然享受着人们的虔诚供奉,香火绵延不绝。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站在灵洞洞口,让我们借伟人的一联诗,来观照大自然神奇,抒发勇攀高峰的壮怀,也让我们开启灵性之门,接受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朴素启迪。如此想来看来,那袅袅香火,一缕缕升腾起的就不是迷信,不是愚昧,而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与亲和之情哩。

猜你喜欢

阿金纳西族宝山
程宝山书法作品选
我没看见你,但我知道你是谁
纳西族民间乐器
——纳西琵琶
新生代纳西族音乐人的传统痕迹和自我构建
纳西族情歌“时本授”探析
蓝绣球开花就去找你
马宝山小小说欣赏
Surgical treatment options and its results for thoracic and thoraco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or without ossification of ligment flavum
Immunopathological observation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discogenic pain
玉龙山下“育苗人”:记纳西族“老关工”和学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