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语创新教育谨防三种“病毒”

2002-04-30刘芳芳

人民教育 2002年3期
关键词:高尔基胶卷小男孩

刘芳芳

每一种新思想的提出都意味着对过去旧思想的扬弃,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教育就是对传统教育的扬弃。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部分老师对自身的教学设计动辄冠以创新教育之名,缺乏应有的扬弃精神,导致了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出现一些不良倾向。

病毒一:重求异思维,轻聚合思维。

学生创新性学习,离不开创造性思维这一动力因素的养成。所谓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以求异思维为核心,聚合思维为支持性因素,求异思维与聚合思维有机结合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许多方案和设想,但这些方案和设想不会都是最有价值、最正確的,因而要通过比较、评价来有所取舍、选择。取舍选择的过程就是聚合思维的过程。

一位教师指导学生作文,题目是《小摄影师走了以后……》,要求学生续写《小摄影师》第五册)一文。为了体现创新学习的特点,教师充分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高尔基为找小男孩因劳累而生病了,小男孩到医院看望他;有的说小男孩先长出了翅膀,变成了小鸟,回家拿到胶卷后,飞到高尔基房间给高尔基照相;有一学生说得较详细:小男孩回去后,对妈妈说:懊,妈妈,我的胶卷忘带了,快拿来吧。妈妈说:孩子,小狗把胶卷叼走了。男孩说:妈妈,快去狗窝拿回来,看有没有坏掉!好。妈妈说。妈妈拿来了胶卷,交给小男孩,说:你拿去吧,快给高尔基照相。小男孩拿了胶卷,给高尔基照相……这种求异思维训练的价值有多大呢?它合理吗?姑且不说故事的合理性如何,单就小男孩以命令的口气叫妈妈到狗窝里拿胶卷,就暴露了他在家里惟我独尊的心理和事实,如果长此以往,他的公民基本素养如何养成?连作文与学做人的关系都没把握好,谈何作文,更遑论有价值的创新?求异思维训练并非是不讲究合理性与科学性的天马行空式的任意发挥。求是、求佳是创新精神的精髓,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既是一个标新立异者,又是一个实事求是者,更是一个明辨是非者。因此,适当而必要的导,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启发学生学会筛选信息、在多样信息中求优求佳,培养学生批判性、科学性的思维品质,在发展学生求异思维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聚合思维,是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根本保证。

病毒二:重学习过程的形式表现,轻视对学习结果的评价。

一名特级教师给小学生,上联想作文。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然后让学生就这个圆展开联想。学生们想到了眼镜、球、饼干、纽扣、月亮、老师发怒时睁大的眼睛老师给予赞赏)等等。然后,老师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从圆想到的……,再回忆起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写一篇文章。课后,大家都认为是一节创新教育的作文课。诚然,该老师非常重视学生想像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从圆想到了形形色色的事物。但这并不能说就是创新教育,综观学生联想的事物,无不以圆的外形特点作为想像的依据,联想到的事物彼此接近。而学生的习作,更是欠缺新颖性和独特性,如有的学生写从圆联想到零,有一次数学测验,因为粗心,漏写了一个零,从而导致成绩不理想;那位把圆想像成老师发怒时睁大的眼睛的学生,写的是从圆想到月亮,从月亮想到台湾,表达渴望祖国统一的良好愿望。该老师在评议作文时,也不得不说,事件欠缺新意。创新教育不应仅仅关注过程,同时也应关注学习的结果,只有在过程中运用创造性思维,导致产生了创新性结果时,我们认为这才是完整的创新性的教学行为。如果随意标以创新教育,大家都认为创新教育不过就这么一回事,最终会导致只停留在创新教育的浅层次的认识上,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创新教育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病毒三:重学生的质疑,轻教师自身的问题设计。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问题,那绝对是教育的悲哀。因此,鼓励学生提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课堂教学应追求的重要目标。可惜,相当多的教师在提倡创新教育的同时,却让这一做法走向了极端。在一节研讨创新教育的课上,一位教师执教《坐井观天》一文,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学生发言相当踊跃:什么叫坐井观天?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井沿?青蛙和小鸟争论什么呢?什么叫火话?什么叫妖不过井口大?什么叫弄错?……教师根据上述问题,引导学生逐段学习,逐一释疑,学生的问题解决了,课文也就学完了。当我们反对教师设计问题统帅教学过程时,是不是也应该反对学生提出问题统帅教学过程的极端倾向呢?

就上述例子来看,学生有些问题是明知故问,或者是提出一些极其肤浅的问题,自己动手查工具书就能解决,教师完全没有必要作答。相反,教师是否可以就学生本身的质疑引导学生进行评议呢?比如,这问题提得好吗?好在哪?等等。我们要反对为质疑而质疑,学生受制于自身的知识经验,提出的问题的质量难以保证,此时教师尤其要注意发挥好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作用,因此,不可断然反对教师的问题设计。而教师给学生提供问题设计的典范,将使学生受益匪浅。学生的质疑问难与教师的问题设计的有机结合,才可能让学生实现知识的习得与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高尔基胶卷小男孩
扶起小男孩
商业摄影师的胶片情怀
小男孩
扑在书上的高尔基
为什么数码相机不用胶卷也能照相
嗜书如命的高尔基
谁救了比丘国里的小男孩
两家欧洲公司复产黑白胶卷
高尔基的苦难童年
Ten Little Indian Boys十个印第安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