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课和它背后的故事
2002-04-30余慧娟赖配根
余慧娟 赖配根
这是一个老师和一群小学生的故事。他们在学校过着平凡的生活,淹没在热闹的校园里丝毫没有痕迹。但是,如果走进他们的课堂,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看到了理想教育的雏形。在孩子们身上,教育的力量是如此真实而触手可摸。是什么支撑起了这样的课堂?上课仅仅只是写教案、进课堂、改作业吗?带着激动、振奋与无限的遐想,记者和他们度过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体验做学生的味道,跟踪教师的轨迹。感触与思索聚合成下面的文字,为的是表达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令人向往的教育……
一
所谓真正的教育,就是指不仅让儿童完成教师的要求,而且使他们的个性,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自然的成长。
——赞科夫
就像过去走进无数个课堂一样,记者走进武汉中华路小学一(6)班的课堂时,没有太多的激动与期待。经验告诉我们,虽然每一堂课都不一样,但总归起来,不过都是那些模式。
显然,这不是他们平常上课的教室。阶梯教室后排的座位上,坐满了听课者。旁边的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他们每个教学质量月的教研活动交流课。学生的座位排法是现在流行的分组聚合,共有5组,每组6人,以体现和方便合作学习。要上的是新课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品德与生活里的《祖国真美丽》。
上课的吴智勤老师非常年轻。一番导入后,学生们开始从放在每组桌中间的地球仪上寻找中国的版图。
惟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找到祖国的?
我在上学前就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几个字,地球仪上有一块红色的地方写着这几个字。可能是城市长大的缘故,也可能因为刚入学不久,还不知道害怕,学生的回答积极而响亮。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我们的祖国,它是我们祖国的全称。
你们还用了什么方法?老师提问的语调充满了好奇。
我看到有一块像一只鸡,我知道这就是我们的祖国。
是啊,我们祖国陆地的形状就像一只雄鸡。说完,老师将祖国的版图挂在黑板上。
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祖国这块土地上。谁来给我们指一指哪是雄鸡的头、身体和尾巴?
学生高高举起的手像伸长的鸭脖子,有的单腿跪在椅子上,有的干脆站起来,嘴上不时嘟囔着:老师,我知道,我知道。一个学生被叫起来,随即一阵其他学生失望的叹气声。
老师并没有示意让他下位,可他却径直走到讲台前,对着版图的鸡尾一本正经地说:这是鸡头,这是鸡尾,这是鸡身。我们乐了。
反了反了,鸡头和鸡尾反了。立马有个男孩在下面大声叫道。老师笑着让这个学生回到座位上,并用眼神温和地扫了一下这个不举手就发言的男孩。男孩撅了撅嘴,边笑边缩了缩脖子。
好,谁再来说一说?杨珂。
男孩被正式叫了起来。这回,他却语调平缓而谦虚地说:杨耀文同学把鸡的头和尾巴弄反了,应该头在这边。
伙家说呢?
对!
简单的讨论过后,老师开始让学生拿着自己的图片或照片,给大家介绍自己去过的旅游点,或者从报纸、书刊、电视上看到的景色。
没有过去学生的羞涩,这些六七岁的学生似乎特别希望站到讲台上表现自己。坐在下面的学生一点也不老实,坐姿各异,注意力也不全在讲台上。
陈一鸣是第一个上台的学生。他很熟练地把自己在天安门前照的照片放在老师准备好的幻灯底下。
哇!学生一片惊嘘。
我给大家介绍的是北京天安门。陈一鸣一脸严肃,手指着图片,这就是天安门。正中央挂着毛爷爷的画像,毛爷爷正对着我们微笑呢。登上天安门城楼,可以看到整个天安门广场,比洪山广场武汉的一处广场)大多了。大家笑起来,不过只限于成年人,因为这样的对比思维,只有这么大的学生才有。老师也微微地笑了,她的笑,充满着理解、关爱和骄傲,她用那双有神的眼睛,饱览着全场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甚至于每一个学生的心思。
陈一鸣,如果再让你去北京,你还想去吗?
想。
为什么?因为我觉得北京太美了,很好玩。
老师建议你2008年的时候去北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不知道。学生的回答依然响亮。
2008年北京将举行奥运会,相信那时侯的北京会更美丽。
陈一鸣立刻接,上话茬:有机会我一定去。
谢谢陈一鸣的介绍。老师拍了拍他的肩膀,暗示他回到座位上。
不用谢。陈一鸣一点也不肯放弃平日与老师对话的习惯,该接的话照接不误,尽管后面坐着黑压压的大人们。老师也总被他逗乐,但从不批评。
老师把他带来的照片贴在了版图上北京的位置,这下,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更高了。一个叫司文的小女孩非常文静而腼腆地举起了手,老师眼角的余光非常敏感,她惊喜地叫起了她。待司文站到讲台上,老师自然地站在她的后面,用手輕轻地扶着她的双肩。小女孩怯怯地讲完东方明珠的故事,抬起头与老师相视一笑,是感激?是回报?也许只有她们之间能够看懂。
学生仍然很高兴地等着老师把上海的图片贴在相应的位置。老师比了比,图片实在太大,把周围贴的图片都盖住了,于是顺手放在了讲台,上。
老师,上海的还没贴呢?有学生提醒,声音幼稚,但语调俨然是和老师平起平坐的。
哦,是的,老师觉得它太大了,先不贴了。
吴老师,可以把它贴到外面一点,没有关系的。又一个坐在最后面的学生主动地提出建议。他们是自由的,只要不大叫大嚷,就可以坐在座位上发言,而从不担心会因此受到批评,哪怕是目光的批评都不会有。
对了,陈一鸣说可以贴到外面一点,咱们试试。老师没有转身,就听出了学生的声音。在学生的监督下,上海这张大图片硬是给贴了上去。
课堂继续活跃地进行。学生们好奇地等待着下一张美丽图片的介绍。
去年夏天,妈妈带我去了庐
山。庐山可真凉快,像个大空调,那里的风景特别美,最美的是三叠泉,阳光照在瀑布上,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还有一首诗望庐山瀑布……
旧照香炉生紫烟……全班同学迫不及待地念了起来。
等等,我还没说完呢!小男孩皱着眉头,有点急了。
好,大家停一停,刘乾说他还没说完呢!老师开始帮他维持演说纪律了。
如果有会背的同学,请跟我一起背。这下刘乾算是得意了,摇着脑袋带着大家一起背起了古诗……
我给大家介绍香港,这就是香港,香港有许多高楼,它的对面是维多利亚港湾。换一幅图)这是香港的夜景。我身后是展览馆,这是1997年香港回归时,祖国送给香港的镀金麒麟。又换一幅)你们猜这是哪?好家伙,这么小的女孩就去过香港,还主动考起了同学。
不知道。下面的同学很羡慕。这是香港海洋公园,这是一棵垃圾树,它会说:我饿!我饿!人们就会将垃圾扔到它的嘴巴里面,上面这扇门会打开,出来一只啄木鸟。啄木鸟会说话。
说什么呀?有学生忍不住问。我不知道它说的是什么意思,下次我去,一定弄清楚,回來告诉大家。谢谢大家!小女孩说完深深地向大家鞠了一躬,引得我们忍俊不禁。
不—要—谢。下面同学参差不齐的声音把大家都给逗乐了。吴老师则显得对此非常熟悉。
又有学生介绍了桂林、大连等地方,老师趁势播放了一组音乐配图,让学生说出地名,好奇心使得学生们禁不住唧唧喳喳地讨论开了。他们惊讶道:祖国怎么会有这么多美丽的地方。我觉得我的祖国真了不起。
最后,学生们唱着《我们的祖国是花园》高兴地走出了教室。
按说,与众多的公开课相比,这节课并不是最优秀的。吴老师教学设计的意图非常明显。作为倍受关注的品德教育,必须落在实处,真真切切地让学生有所体验和领悟。吴老师选择了建立在儿童已有生活经验基础上的图片展示,同时注意尽可能地进行知识面的扩展和发散以及能力的培养。
问题是,仅仅周详的教学设计并不就能达到这样的课堂效果。走的课堂多了,我们就形成了一种观点,看老师怎么样,先看他课上的学生如何?看课怎么样,要看老师和学生共同的表现当然应该是自然的)。如果说从前我们过于强调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可能通过灌输的方式实现的话,那么,今天新课程所强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则是完全不可能单方面成就的。我们听过的课里头,教学设计缜密,老师积极、活跃,恨不能把全身解数都用上,但学生仍然拘谨、呆板的多得是。吴老师的这堂课,让学生快乐,让听者轻松,让记者激动,透过师生自然而真实的融合带来的美好教学情境,我们看到了一种长期的积累,一种潜心的铺垫。要支撑起这样民主的、充满个性的、思维活跃而快乐的课堂,并不是一堂课前的准备就可以达到的。而这些,对于课堂这种学生赖以成长的形式,又是多么重要!
我们决定跟踪他们一天的学校生活,期待找到和谐的理由。
二
要以人对人的方式对待孩子,要善于发现他心中能响应我们召唤的那一隅。
——苏霍姆林斯基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口号。
但是我们经常遭遇一个事实:在一个班上,发现一两个有个性的学生并不难,难的是看到全班所有学生都很活跃。
你们班上的学生平时也这样活跃吗?
他们一直都是这样。吴老师不在意地答道,仿佛这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
在她的另一节很平常的班会课上,5个小组的学生在谈得兴奋之时几乎吵得我们一个字都听不到的情景,证实了她的答案。
那个疑问一她是如何让学生在进校后仍然保持住自己的天性,并让他们在张扬自己的个性时享受纯真的快乐一又一次强烈地诱惑我们一探究竟。
在一间摆放着6张旧办公桌和6把旧木椅的平房里——这是中华路小学分部临时搭建的教师的办公室,吴老师回忆起去年暑假的新课程实验通识培训。一位专家讲到了那个非常流行的圆的故事:对于一个圆,大人看到就是简单不过的圆圈;而小孩们的答案五花八门,他们丰富的想像力让成人们望尘莫及。这时,专家话锋一转:老师们,你们千万不要扼杀了孩子们的想像力!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已经有7年教学经历的她开始反思过去,决定做一个与孩子平等对话的真正的朋友。她尝试亲密地融入孩子的世界。
在不经意中,我们看见她从兜里掏出一个简单的玩具。
这是什么?
现在在孩子们中间流行日本卡通《数码宝贝》,他们特别着迷其中的主角——神勇无比的八神太一。这就是街上常看到的根据卡通做的玩具之一,用这几块东西可以拼成八神太一的样子。
是准备送给你孩子的吗?
不是。
这是3天前的事。那天课上,彭世杰老是低着头摆弄着什么。下课后她来到他的课桌前,发现了他的这个玩具,她笑着说:影世杰,这个玩具我暂时给你保管一下好吗?过几天我还你。今天应该还给他了,昨晚她就在记事本上一这是她的外秘书,作为班主任,她有很多杂事,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都记录在一个本子上——记下了这件事。
今天要按时还他了。
在玩心的牵引下,我们向她要过玩具,七拼八凑拼出了叭神太一。吴老师继续聊日常的教学。不久,我们把玩具还给她。她没有立即装回兜里,而是细数了一下:它缺了一块就拼不成。
这样的小事她总是很认真,说话不算数或说了没有做好会给孩子留下不良的印象。因此她从不食言,即使有时忘了她也会向学生道歉。
10月份,班长刘乾继吴童之后被评为校园之花一中华路小学每个月每个班都有一名学生通过班级评选获得这一荣誉。一天下午,吴童拿着校园之花的胸牌交给她:吳老师,这是我在教室里捡到的,肯定是刘乾掉的。现在他不在,你还给他吧。
第二天下午,吴童来到我身边,说:吴老师,你今天犯了一个错误。我很紧张:自己今天犯什么错了?你怎么还没有把胸牌还给刘乾?哦,我想起来了,忙说:老师一忙就忘了,对不起,对不起!刘乾也不对,这么重要的东西掉了,也不记得。,
她把十分的诚意和尊重交给学生,学生回报的是十二分的信任。
每次班会課结束,她都要和一位学生谈心。今天,她约好的是杨耀文,不料她刚宣布完这个消息,班上就熱闹开了。
老师,我也要和你谈心!我也要!,
举起的小手和此起彼伏的请求声浪使得小小的教室充满异样的温馨。
可是我和杨耀文早约好了,
今天老师满足不了你们的要求了,等下周好吗?吴老师的声音里带着歉意。
周末的傍晚,学校的操场上站满了家长。那些暂时失去与老师深谈机会的孩子有些失望地走出了教室。
大约半小时后,杨耀文和他的爸爸离开学校。吴老师,再见。父子俩的告别几乎是同时出口,愉悦和轻松荡漾在微暗的夜色里。
回到办公室,吴老师快速收拾东西,瞄了一眼手表,她又突然停了下来。
这时电话铃响了。
吟晚还赶回老家吗?是她丈夫的声音。
徙不成了吧。等明早吧。离武汉两三个小时路程的黄石老家,吴老师1岁多的孩子已经高烧了好几天,她的婆婆好几次打电话来催她夫妻俩回家。
即使不是孩子生病,每当周五到来的时候,想要与孩子度过亲情融融的周末的渴望也都会从心底无可遏制地涌起。但她一般只能半个月回去一次。
看到学生快乐和赢得学生的信任是对她这一遗憾最好的补偿,她因此加倍珍惜与学生的真情碰撞。和这些学生接触也就是两个多月的时间,但她已经常常为他们感动得流泪。
在这一两个月的时间里,我的生活跟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像跟我自己的孩子一样,实际上我和自己的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远没有这么多。早上,7点多的时候,她与他们一起早读、嬉戏;中午,她与他们共同进餐,饭后还要照料他们午休:傍晚,她要等到他们最后一个背影愉快地离去才挤上公共汽车回家。一颗心和三十颗心的沟通、相连,就在这样平凡而充满童真的岁月里迅速完成。
而其中她与孩子之间产生的故事,在她的记忆中显得特别清晰。
她特意提到了司文:那个和她名字一样文文静静的女孩,生字写得非常秀美,我们举起相机要照下她优美的写字姿势的时候,她的神情依然那么平静。
八学不久,她就获得了同学们的好感,但她胆子小,不爱说话。前些日子,她被评为少先队员,按要求,她要到讲台给大家说一些话。其他被评上的都说得挺好,轮到她时,一句话也说不出,快急得哭了。我赶快给她解围。下课后我把她叫到办公室,司文,刚才你怎么不说话?我很害怕,我不敢说。
来,司文,现在你跟我一起大声说:我很勇敢,我能在大家面前说我的心里话。她真的很听话地跟我一起大声说了好几遍,胆子壮起来了。我又说我就在你身边,你害怕什么呢?接着上课,我就告诉班上同学:刚才下课时,司文说没想好,现在她想好了,要跟大家说。最后终于当着大家的面说话了。昨天课上,不知你们注意到没有,她其实做了很多的准备,可是她的手举得还是很低,我不想放过考验她的机会,让她上讲台了,本以为她会很紧张的,没想到她表现得那么好。
她和学生之间的默契就是这样在平常的事件中建立起来的。
前天上午,课间休息时,杨柯走到她的身边,看到她衣服上一颗金属片组合型纽扣,很别致,平常很少见,他伸手就摸起来。
是不是挺好玩的?
是。他一点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
哪你就玩吧。
她就没有认为这个学生有些过分?
如果我向他说:你怎么这么没礼貌,他以后就再也不敢这么贴近我了。吴老师坦言道:他们能够和我如此贴近,我非常高兴。
曾经有个学生,有心里话要跟她说,不料一张口就是:妈妈……
我当时愣了一下,问道:刚才你说什么?她也愣了。
听到这里,我们忍不住大笑起来。
在家长会上,或是下午放学后,许多家长都对我说:小孩蛮喜欢你的。
小孩当然喜欢她了。
每个孩子的个性都已藏在她的心底,你拿起她全班的花名册时,随便点到一个名字,那个孩子的过去和现在,他的特点,一个又一个小故事,她都能向你娓娓道来。
我太了解他们了,每堂课还没有上之前,我眼前都仿佛会浮现他们将会怎样表现的情景。我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让他们更为快乐地获得知识和丰富体验。
在上《祖国真美丽》的一个星期前,她就和来接孩子的父母亲交流。陈一鸣去过北京、司文对上海感兴趣、刘乾爬过庐……孩子们对名胜古迹寻揽的经历她很快了然于心。而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及其背后的故事,她在一次次与家长的联系中接触、熟记了,谁会带地球仪、谁会展现美丽的照片……她也心中有数。她更为知道,30个孩子活跃的个性和强烈的表现愿望是不会让课堂冷场的,相反,让他们上讲台会创造更为活跃的氛围。
更重要的是,过去两个月她和孩子无数次的心灵碰撞,保证了课堂在诗意中开始,在个性的张扬中进行,在快乐和无尽的回味中结束。
一堂堂课都这样叙写着不同的故事。
故事中的主角是不是会像野草样没有节制地疯长了呢?
临近中午,孩子们把崭新的桌子桌子的颜色蓝白相间,色调和谐,显然经过精心的挑选)收拾得干干净净。午饭上来了。孩子们领到的饭菜是最低限量。如果不够,自己可以任意去要。
教室的后墙上,是学生们展现自己的园地,上面贴着四个大字:我爱我家。
老师,我还要一个鸡腿。包子真香,我还要一个。真的像一个家。
张魏一的爸爸来找他,问他是出去加餐还是和伙伴们吃学校的便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当孩子们吃得差不多的时候,吴老师才动筷子。
老师,我还想喝汤。一个孩子望着她。
汤桶已经空了,她把自己的一碗汤端过去。但那个孩子没喝。
没有人留下剩饭剩菜。学生们把饭碗、筷子整齐地放到饭盘里,端回盛饭的地方。折回时顺手在讲台,上拿了早已堆放好的餐巾纸,把自己的桌子擦干净。有的学生还弯腰捡起地_上的垃圾,扔进黑板旁的垃圾桶内。
那么家长还担心什么呢?
开学初,陈一鸣的母亲给吴老师写了满满3页纸的信:他是一个让人费心又让人省心的孩子,一个调皮而又乖巧的孩子,一个聪明而又自大的孩子……她既希望孩子的坏习惯会得到改正,又害怕老师会因此压制了孩子的个性。
两个月了,她的忧虑是否依旧?现在,他进步很大,不过还是那么调皮。他蛮喜欢学校,各方面都比较积极。我经常与老师沟通,已经没有那个担心了。
放学了,望着陈一鸣和别的孩子在操场上尽情地踢球,她语调柔和一每次来接孩子,她的心情都很好。我们想起了他在课上可爱的不安分。
下午6点,穿过一条喧嚣的小胡同,我们和吴老师一起坐上了公共汽车,没有出现北京那样堵车的情景,路旁的霓虹灯慵懒而黯淡,和车上疲倦而陌生的脸一样让人一眼难以看到生活的激情。将近半小时的路就像平平淡淡的人生,没有任何波折和悬念。
吴老师在这样的路上奔波,没有人能看出她有任何特别之处。
但就是像她这样的人在这样的琐碎中创造了课堂的诗意,呵护了无数的心灵。
我们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附记】
其实一堂课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是出色还是平常,背后都会有各种因素、细节值得我们关注,而一堂富有生命和诗意的课,幕后就更有许多故事需要我们去阅读,即使有时也许只见平淡的流水而无缘欣赏激扬的波澜。
一堂课就是一幅生命整体的图景。
与吴老师一天的生活相融,我们还无法把图景一一展开,许多赋予图景生气的细节可能被舍弃和忽略了。但这足以让我们体悟,新课程倡导的生气勃发乃至诗意交融的课堂,早已在课前课外的无数的故事中孕育。
我们可以选择更为优秀的教师,可以选择更为动人的故事,但我们最终决定呈现这样并没有多少曲折的人物与背景,因为我们认为,新课程的理想课堂要变为一种现实,主要是由吴老师们来完成,她在平淡甚至琐碎中酿造出让孩子如沐春风的课堂,对同样为生活琐屑而忙碌的教师们有更为现实的意义。
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这样的课堂及其故事发生在武昌区,显然不是孤立的,而与更大的背景相联。
在成为新课程国家级实验区之前,有着悠久文化底蕴的武昌区就在一系列的教研课题如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与中小学生素质培养、学校整体改革的课程体系优化研究,等等)之中,更新教师的观念,创造活跃的课堂,我们曾经听到的中华路小学王蓓老师、武昌实验小学李再萍老师等上的课,孩子们的快乐和无拘无束的表现,都让人印象深刻。区教委主任詹和祥说:参加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我们教改的必然结果。所以相应的运作机制建立得相当到位且富有成效。实验的工作体系、工作机制和实际的操作层面,我们都力争做得比较完美。主管实验的区教委副主任黄莹丽还强调:值得一提的是,从1997年开始,我们把每年的11月定为教学质量月,先后以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与教师素质、倮堂教学与学生主体和课堂教学与增效减负为主题开展活动。今年的主题则是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着力建构新课程观念下的学习观。在决战课堂的思路和实践方面,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先行者。在着手新课程实验准备工作时,看到他们在过去实践中还只是处于朦胧状态的理念如今却要迅速变成学校教育的現实,他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今年暑假,黄主任和我们一起做先期工作,比如起草课改的宣传手册《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每天很晚才回家,但一点都不觉得累。那段时间是我们最快乐的日子。区教委小教科的潘慧荣把参加课改当作难忘的宝贵经历。
校长们则把课改理解为不可多得的发展契机。我们搞了十多年的教改,也改变了一些状况,但是,在关键的问题上,我们仍然没有方向感。这次课程改革,对我来说,就是找到了学校教育质的转变的突破口。武昌实验小学校长胡英的话耐人寻味。中华路小学校长徐宏丽道: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是发展的机遇。比如在课程管理上,建立三级管理体制,这样我们学校自主开设的很多课就不再非法,而拥有了堂堂正正的校本课程的身份。
与一堂课的故事相比,这些外围的事件、环境和人物,都更为广泛而松散,很少有紧凑的结构。但是,它们都指向同样的中心:让孩子们在新课程的阳光下幸福成长。因此,吴老师的课和它的故事,不仅每天都在武昌区的小学上演并且更多的是平淡得在人们的眼皮底下消失、再生、再消失……如此循环不断),而且它们与上述外围的东西,有着血肉一体的渊源和神气同构的关联。
由此衍生开去,我们会找到课程改革成功推进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