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师”新解

2002-04-29卞振中王金玲

人民教育 2002年2期
关键词:苏步青严师名师

卞振中 王金玲

在大力倡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今天,严师出高徒的提法遭到了许多人的批判,一般的理由是:严师往往把学生的手脚捆得死死的,使学生跟着老师亦步亦趋,即使把老师教的都学会了,离开了老师还是不会自己上路。这的确指出了我们教育界的一些现实,但是,如果我们对此作一逻辑严密的检讨,证之以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情况,这种观点是有待商榷的。

古往今来有许多成名的学者,在回顾自己在青少年时期的学习生活时,总是十分怀念和感谢过去的老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谆谆教诲,因为他们深知,自己的成长是同名师的指点和严师的鞭策分不开的。数学家谷超豪回顾在浙江大学的学习生活时,深感竺可桢校长倡导的求实精神和苏步青等老师的严格训练对他影响很大。他说:苏步青等老师的严格训练,终于使我在科学上有一个很好的根基,整个大学的过程,使我对数学的进取心越来越强烈,使我的学习态度越来越踏实了。这种治学的精神和态度的训练,比多读一本书,多选一门课,显得更为根本,更为重要。

苏步青等老师既是“名师”,又是严师,所以能培养出像谷超豪那样的高徒,这是不难理解的。问题在于并非“名师”的严师是不是也可以培养出高徒呢?答案也是肯定的。一个合格的教师有丰富的知识,高尚的道德,熟悉教育理论和方法),只要他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既传授知识和技能,又注意培养能力,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或为优秀人才的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我国许多并不出名的中小学和大学教师为青少年一代的成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们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众所周知,陳景润之所以能在数学上做出突出的贡献,固然与名师华罗庚的指点有关,但归根到底,还是同他的中学老师以及厦门大学的数学老师的培养分不开的。

我们的教育事业需要有名师,尤其需要有更多的严师。名师虽好,不可多得,在教师队伍中总是少数。我们不能要求人人都成为名师,但人人皆可以成为严师。因为严指的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即教师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教学,能够在学业上和思想上严格要求学生,不断地鼓励和鞭策学生追求进步,勇攀科学高峰。同时,他们都能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目前,对于教师如何以严肃的态度矫正学生的错误,如何用赏罚分明的措施培养学生的是非荣辱观念,宣传得还是不够的。

这并不是说教师可以简单粗暴。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懂得教育科学,因而执教之严是要严而得当,严而有效。根据一些优秀教师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应在“平”字的下面加四个字的注解。第一个字是严而有格的格,在思想品质培养方面要有明确的标准;在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方面,要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端正,学习兴趣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形成,学习中不良习惯的纠正。是非善恶、美丑好坏之间,教师的判断应该具有鲜明性。第二个字是严而有度的度,教师要熟悉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对学生的要求要适当,符合学生的实际,避免简单和粗暴,也避免简单地加重学生负担,损害学生的健康。第三个字是严而有恒的恒,即反对表现在教育工作中的那种一曝十寒、虎头蛇尾的作风。第四个字是严而有方的方,高标准,严要求,这是刚,采取学生能接受、有效果的好办法,这是柔,刚柔相济,寓刚于柔,这就是严而有方。一位教师施教能严,而严出于爱,必然就会有格、有度、有恒、有方,这样的教师才是真正的严师。

猜你喜欢

苏步青严师名师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苏步青:从“背榜生”到数学之王
苏步青:我曾经是班级倒数第一
苏步青逃课
本期话题:你还敢当严师吗?
浅议"名师"
小数字大生活
名师读意林
我看严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