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兴水利再造秀美大长江
2002-04-29蔡其华
蔡其华
水土流失是我国头号环境问题。长江是我国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流域。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6.25平方公里,占全国水蚀面积的1/3,集中分布在上中游地区。
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土保持工作历来十分重视。1989年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首先在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嘉陵江中下游、陇南陕南地区及三峡库区等“四大片”展开,并逐步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洞庭湖和鄱阳湖水系及大别山区推进。国家已累计投入治理资金17亿元,完成水土流失面积7.3万平方公里,“四大片”的治理程度达到40%以上,有效促进了治理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稳步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的同时,流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不断加强,执法力度加大,人为水土流失现象正得到越来越严格的控制,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显著增强,水土保持监测、科研、新技术推广日益受到重视,各项水土保持事业蓬勃发展。
进入新世纪,在江泽民总书记治理水土流失再造秀美山川的伟大号召指引下,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积极财政政策的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环境重点建设工程和中央财政预算内资金水土保持项目(国债项目)全面展开,“长治”工程的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向全流域推进。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加快推进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步伐。进一步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分区防治方略,切实控制新的水土流失;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长江源头区、重要水源区和现有植被良好区域的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力度。要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突出重点,抓好示范,加大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地方、社会、外资投入,不断提高“长治”工程的防治速度、质量和效益;要立足长江流域温饱和湿润的优越气候条件,积极创造条件,强化封育管护,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维护生态平衡。要加快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步伐,全面加强规划、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切实提高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防治的水平。
水土保持是治理开发长江的重要内容,是维系长江流域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随着长江治理开发事业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三峡工程的建成运行、南水北调的实施、长江河口的综合治理,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更加重要,任务更加重大。我们将与流域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携手奋进,扎实工作,根治水土流失,再造秀美山川,造福亿万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