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秀娟:32本小说铺就一个人生阶梯

2002-04-29

现代妇女 2002年6期
关键词:盐城台北作家

凌 之

见到朱秀娟,我很自然地想起了她在大陆出版的长篇小说《女强人》。如果说“女强人”没有偏激的贬意,而是指女性的自尊、自爱和自强,是指勇敢地开辟自己的生活之路的话,那么,以朱秀娟的成功而言,当之无愧。

写作率性而发

人民文学出版社曾推出“朱秀娟作品系列”,出版了她的四部小说:《花落春不在》、《女强人》、《晚霜》、《万里心航》。朱秀娟得到大陆最权威的出版社的青睐,绝非偶然。她勤于笔耕,佳作迭出,不久前在台湾刚刚出版了她的第32本小说《第三者的空间》。如此丰硕的创作成果,使她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也拥有很高的知名度。

用“著作等身”来形容朱秀娟,是很恰当的。有一回,朱秀娟把自己的小说送给朋友,而且答应,要送就送全套的。答应的时候很痛快,带出家门却犯了难。一本又一本,摞起来老高,抱都抱不过来。装进一个旅行包里,居然拎不动。朱秀娟递给我的名片简洁而特别:浅红色的底色,洋溢着一种温馨的调子,似乎体现着她对人生的积极态度。背后写着她的“作品目录”,从第1部《雨荷》到第32部《第三者的空间》。正面的名字上方,只有一个头衔“小说作者”,而不是“作家”。她说:“谦逊点,给自己留点空间吧。”

然而,朱秀娟也有不谦虚的时候。在台湾作家与江苏学者的座谈会上,她快人快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她的那句话:“我的《女强人》写的是对女性的希望,没看的,赶快看!”作家的自信,激起了全场的笑声和掌声。她又说:“我写小说,从来是从社会问题中寻找题材,不是特别去找的。女性是弱势群体,应该多关注点。”

说起文字生涯的起步,她坦言是从写日记开始的。“写小说并不是小时候的理想,只是那时喜欢看小说,人比较安静,不是‘活动派,天天在家写日记。也没有人硬叫我写,只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过一句话,‘同学们要写日记,我记住了。”记住了,就每天坚持记日记。“不管晚上做功课到什么时候,都要记日记。长大了些,就喜欢给朋友写信,那时电话不发达,想到什么就写信,人家不回也没关系,照样写,这事实上成为我的早期文字锻炼。”

朱秀娟父亲喜欢看武侠书,母亲喜欢看言情书,都是地道的“小说迷”,家里书架上摆了许多中外名著。朱秀娟耳濡目染,也对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捧起书就忘却一切,容易进入情节,随着人物命运跌宕起伏。什么书都看,在不经意间爱上了文学。

高二那年,朱秀娟就学着写小说了。父母亲管得严,寒暑假不让出去玩,上午做家务,下午没事干,就想着编故事,然后动笔记下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练习本上写得密密麻麻,写出来就撂在家里,没想到去投稿。

从铭传商专毕业,到一家保险公司上班。下了班没什么事,有大量的时间看书写作。她翻出从前的文稿,接着写那些没完成的小说,寄到报纸杂志去。“没想到,退得一塌糊涂,我怕弟妹看到难为情,专门开了个信箱呢。”

如今,跻身于成熟作家行列的朱秀娟,忘不了“退稿”的滋味,仍保持着当初“不计得失”的写作心态。我问她写了这么多书,是不是早有写作计划,她说:“我搞写作,不是为钱,也不是为了成名,是为了有话要说,甚至是为了消遣。我没有什么计划,一年一本小说,出了就算了,也不想炒作。”

爱情与她同在

朱秀娟应邀参加“江苏籍台湾作家采风活动”,携先生王其涵同行。他们形影相随,谈笑风生。这对感情甚笃的夫妻并不是同行,却能优势互补,珠联璧合。说起她的先生,她笑道:“他现在搞电子,不爱看小说,不喜欢文学,喜欢我就是了。”

朱秀娟与王其涵是台北强恕高中的同学,王其涵比她小1岁。在学校里,一个工科成绩优异,一个文科成绩突出,他们彼此欣赏,由友谊而冲撞出初恋的火花。当王其涵大学毕业,赴美国攻读硕士学位的时候,朱秀娟已经在台北一家公司深受器重。年轻时的任性,使他们少不了磕磕碰碰。脾气一来谁也不理谁,隔着太平洋,似乎这段情缘“拜拜”了。

此时,朱秀娟被派到美国开展业务,她见到了在美国读书的一位朋友。从朋友口中,她听说王其涵忙着写论文,什么也顾不上,还听说王其涵说过,等朱秀娟结婚了,他再结婚。她决定去找他。等联系上了,王其涵抽不出时间来接她,她并不在意。头一回到美国的她乘飞机,坐汽车,终于到了盐湖城,和王其涵重逢。没想到,盐湖城是他们“爱情长跑”的重要一站。王其涵气质没变,个性也没变,给她的感觉依然如旧。他们感到再也无法分开,于是决定结婚。她辞去了工作,成为他的陪读。后来,他们搬到纽约。先生从事电脑软件设计,而她进了一家公司当职员。虽然生活不错,但父母和亲人都在台湾,她还是长女,肩负着照顾家庭的责任,他们便回到台湾。

朱秀娟夫妇可以归入台北的“海归派”,凭借海外联系的优势,他们开办了自己的公司,业务触角伸向香港与美国,贸易经营十分成功。看朱秀娟又忙生意,又忙写作,很多人对她说:“你写出名了,不要做生意了,专门写小说吧。”她不肯,还是两头兼顾。她也很少跟文化圈的人打交道。她说:“写东西是各写各的,那么多人在一起,互相干扰。”在她看来,生意与文学并不矛盾。“做生意可以接触各色人等,比如与先生陪客人外出应酬,就能碰到酒吧女、舞女,观察到底层女性的生态,不然做太太的去那里做什么?在生意场上,还可以看到许多男人的嘴脸,看到很多的人性,丰富你的小说题材。”

生意与写作都需要很多精力,怎么兼顾呢?朱秀娟说:“我一有空,马上抓紧写。人家来了,就得办事,或者陪着聊天。人家走了,再接着写。我不受干扰,写作习惯很好,只是睡眠非常不好。做生意不容易入睡,写小说更不容易入睡。”

现在朱秀娟与她先生“一家两半”,一半在台北,朱秀娟主管公司的对外业务;一半在高雄,先生在那里负责一家厂子。生意伙伴是个外国人,老外当董事长,先生是总经理。“他跟外国人合资,我对他说,我在台北撑一个窝,就是给你留个后路,让你有一个拍桌子的余地。”

朱秀娟理所当然地受到人们的敬重。“外国人对作家看得很大。他们觉得你会写字、看书、恋爱、生孩子,那是一般的。如果你会创作,能当作家,或者画家,那不一样,不同于一般。在生意场上做生意,人家知道你是作家,对你会更尊重。”

朱秀娟事业成功,家庭美满,可她也毫不掩饰惟一的缺憾:自己没有孩子。“我并不是不要小孩,好像很前卫,其实我很喜欢孩子。因为在美国时流产过,不能怀孕了。我对年轻朋友常常讲,想要孩子,结婚怀孕了就生下来,不要等到年龄大了,或者避孕多少年再生,那样容易流产。”

有的夫妻已经没有感情,只靠孩子在维系着。而朱秀娟夫妇精心呵护着“两人世界”,珍视仍然是初恋般的感情。先生最爱户外活动,钓鱼、登山,而朱秀娟最爱安静,看书、写作。但他们非常包容,叫朋友们十分羡慕。夫妻之间,光要爱还不够,还要有包容。“丈夫把我写小说看成一种嗜好。你去做,你去忙,只要你喜欢就可以。”

也许是先生爱好的熏陶吧,朱秀娟也对旅行产生了兴趣。去年4月,他们参加旅游观光团,从南京玄武湖到扬州瘦西湖,再到杭州西湖。他们还打算今年到长江看三峡,明年再去“丝路古道”。

既现代又传统

现代教育和都市生活,使朱秀娟的视野开阔,笔锋刚劲,涉猎的题材也很广泛。尤其是经济领域,一般作家难以深入,她却能游刃有余。小说中的现代意识来源于她的社会体验,这使她在台湾作家中别具一格,有了别人难以替代的位置。但是,与她的现代感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她对传统文化的挚爱。

就说《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吧,朱秀娟从学校到现在,读了不下30遍。台湾进入工商社会,读书的人少,她就写了《红楼在飘香》。“一部‘红楼100多本考证,可是没有谁说,《红楼梦》到底好在哪里,伟大在什么地方。我来写一本书,分析文字、结构、人物,一节一节地分析。《红楼梦》有各种各样的爱情,各式各样的人生。我的《红楼在飘香》算评论,也算个导读。”

朱秀娟的父母是盐城人,她6岁那年,随父母去了台湾。二老在台湾去世了,他们生前都有回乡的愿望,只因两岸隔绝未能如愿。她要遵照父母的遗愿,携先生回老家“寻根”。先生作为盐城的女婿,也应该“认认门”。

终于踏上盐城这块祖地了,她非常激动。她说:“我离开家时太小,很多事记不清了。在台湾常听我妈妈说起老家,盐城有个登赢桥、渔市口,今天总算来到这里啦。我妈妈告诉过我,我就出生在盐城的东门。”

吃到黄芽菜烧茨菇,朱秀娟兴奋得像个孩子。她告诉身边的人:“我妈妈在世的时候,经常做这个菜给我们吃,跟这里的味道一模一样。”盐城的风情民俗,使朱秀娟感到分外亲切。“在盐城,我已经没有任何亲人了,但我还是喜欢这里。这里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地方。”

爱故乡,更爱祖国,这是朱秀娟始终不渝的信念。她写的《那串响亮的日子》,写的是京剧表演艺术的兴衰,呼唤的却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这些舞台剧,演不演关我什么事啊?好像没有必要说什么,可是你想,舞台一摆,京胡一拉,你就觉得那是中国。如果中国人跳西洋舞,跳得再好也不能代表中国啊。”

父亲喜欢听唱片,朱秀娟也就跟着有了戏剧的“细胞”。她觉得京胡很悲怆,像中国人饱经沧桑的命运。现在戏剧观众越来越少了,她为此忧心。她在小说里说,碰到文体官员也说,应该请戏班子到学校去演,让学生去看,慢慢自然就懂了,年轻人要引导。

每次大陆剧团到台北演出,朱秀娟都是购买套票,场场不拉。这次回南京,主办者请他们看了昆剧的经典折子戏,不光朱秀娟看得过瘾,喜欢西方古典音乐的王其涵也看进去了。朱秀娟开心地说:“我说好吧,以后回到台北,我们一起去看。”

朱秀娟的代表作《女强人》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十分畅销,甚至有几十家盗版。有的作家走上“情色捷径”,可她还是对文学主旨一往情深。谈到此书的写作初衷,她说是有感于金钱的诱惑,有些女孩子长得不错,学历也不差,却不能把握自己,不能够独立于社会。她想告诉读者:以前总是说,我们女人被男人奴役了,压迫了,现在女孩子不缠小脚,可以受教育了,可以与男人平等了,我们应该珍惜,懂得尊重自己。

(责编关山越)

猜你喜欢

盐城台北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拾味夜台北
台北Z House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