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悬三千里:“生命列车”往复12年
2002-04-29刘启安
刘启安
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爱心接力故事。
故事源起于1990年11月1日。这天,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身患绝症的体育教师李成一怀着一线求生的希望登上长沙开往天津的154次列车,偶遇古道热肠的153/154次(现调整为253/254次)列车长程士杰,从此演绎出一曲至今延续了12年的感人肺腑的爱心之歌。寒来暑往,4000多个漫长的日子里,列车长程土杰、肖健平以及天津铁路分局客运段津广线的所有乘务员都在默默地为一名素不相识的旅客义务送药,在长沙和天津之间架起了一座救助生命的桥梁……
绝境求生,妻陪重病丈夫北上天津
1981年秋天,年已30的李成一与24岁的吴文结婚了。
婚后一年,儿子李晟出生了。1990年1月9日,李成一连着几天发高烧,去医院检查,竟发现尿中蛋白(+++)。他回到学校后,边上课,边吃药,却隐隐地感到自己的病情一天天加重。寒假到了,李成一赶紧去医院检查,结果,他的病情已进入了慢性肾衰期。那是和癌症一样令人恐怖的恶魔啊!妻子吴文哭成了泪人,李成一也忍不住涕泪双流。
1990年2月5日,李成一住进了长沙著名的湘雅医院泌尿内科,一住就是3个月。病情算是稳定住了,却难以彻底根治。
出院回家后,一家人四处求医,均无收获。
一天,李成一的同事送来一张报纸,报上有一篇文章介绍天津市中医院副院长张大宁教授祖传秘方治肾病。这让绝望中的李成一夫妇有了一线希望,他们从学校借来2000元钱,北上天津求医。
临行前,他乘妻子不备,偷偷地将一瓶安眠药揣进怀里。他想,倘若天津之行没有希望,便服安眠药结束自己的生命。
一诺千金,列车承载起无价的生命传递
几声汽笛长鸣,北上的154次列车驶出长沙站。安顿好李成一后,吴文独自去了餐车,虚弱的丈夫已不能如常人那样进餐了,她想请餐车的师傅给熬一碗稀粥。吴文试探着向餐车的师傅提出请求。“行,没问题!”值班的厨师爽快地答应了她。没多久,一碗热气腾腾的稀粥送到李成一的手上。夫妇俩赶忙一迭声地道谢。
“碰上好心人了!”吴文一边给丈夫喂饭,一边喃喃地说。这时,列车长来到餐车厢。列车长叫程士杰,是听餐车厨师长说车上有个病人而赶来的。
他看了看眼前的病人,便对李成一夫妇说:“有什么难处,就说吧!碰上了,我们就算是你们在天津的亲人。”同时他安排列车员给李成一添加一床御寒的毛毯,怕病人凉着。
列车次日抵达天津。程士杰扶着李成一走出车站,又送他到旅馆住下。安顿好这一切后,他说:“明天,我送你去医院看病,你们等我。”
果然,第二天一清早,程士杰就来了。他扶李成一坐在单车后架上,小心地推着他去了医院。
到医院后得知,张大宁教授正在家办母亲的丧事,接诊的值班医生给李成一看过病后,没把握地告诉他这病难治。回到旅馆,程士杰劝李成一:“别急,我去找张教授,请他挤点时间给你看病。”临走时,程士杰说,他找到张教授后就来接李成一。
这天晚上,李成一彻夜未眠。次日清晨,他找了个借口将吴文支出旅馆,然后含泪给家人留下遗书,拿出安眠药……
恰在此时,程士杰来了。他是专程来接李成一去张教授处看病的。程士杰发火了,他一把夺过那瓶安眠药,厉声地说:“你是个男人!做人要有责任,要对你的妻儿负责,真没有了你,他们怎么活?!”
李成一闻言,禁不住悲泪长流。他何尝舍得自己的妻儿!看着痛不欲生的李成一,程士杰握着李成一的双手,真诚地说:“你我相识了,就是兄弟,我会尽力帮你。只是你不能再有这样的糊涂念头了。”
程士杰的大仁大义,唤醒了李成一。一个素昧平生的人竟如此深情地关爱着他的生命,他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地活着,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呢?他一把撕碎遗书,随程士杰去了医院。
张大宁教授在中医治疗肾病方面颇有研究。他仔细地给李成一做过各种检查后,笑着告诉李成一:“这病能治!”
但是,张教授的治疗方案是:每隔45天,李成一必须来天津做一次化验,根据化验结果,才能开出新的处方。
夫妇俩一下子怔住了。长住天津是不可能的,每45天由长沙往返天津一趟,也不可能!那是漫漫3000里啊,还有钱从哪来?李成一痛苦地摇了摇头,幽幽地长叹了一声。
突然,一旁沉默着的程士杰说:“我有办法了。”他的办法是:每隔45天,他随154次列车从长沙把化验单带回天津,再去医院请张教授开处方,然后随下趟列车把药给李成一捎去。
这是一种生命的承诺啊!程士杰,这位与李成一夫妇萍水相逢的北方汉子,要以他的侠肝义胆为绝境中的李成一架起一座横跨南北3000里的生命之桥!这仿佛是不经意间的千金一诺,已经把程士杰和遥远的长沙城里那位原本陌生的李成一结为了亲兄弟。
从此,每隔45天,在长沙车站的月台上,吴文就早早地在那里等候。北上的154次列车缓缓进站了,程士杰从车上跳了下来,吴文迎上前去,叫一声“大哥”,然后,将一张化验单交给他。不一会儿,列车又启动了。
又过几天,南下的153次列车又会停靠到长沙车站,程士杰从车上搬下20多公斤重的灌肠药水交给站台上等候着的吴文。车来车往,寒暑交替,这一幕情景总是定期地出现在那喧闹的车站月台上……
转眼6年过去了。有人这样粗略地计算程士杰为李成一取送药所走过的路:从程家居住的天津王串场,往返一次市中医院近20公里。6年里,程士杰取药所走的路,是天津到长沙一个来回;6年里,程士杰每次给李成一带药20多公斤,总量已超过1吨;6年里,程士杰每次带药出车前都提前打电话告知吴文接车的时间,他为此打过多少电话、花费了多少电话费,却已无人能算得出来。
列车长默默地为长沙一个陌生病人送药的事悄悄传开了。人们感动之余,纷纷加盟到这趟“生命列车”上来。
义务为李成一送药已成为天津客运段津广客运组的一项明确的工作计划。每次出车前都用大字详细地写在列车办公室的黑板上,提醒车组人员一定要按时取药送药。人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念头:李成一是津广车队的客人和兄弟,希望他的生命能由此延续。
1997年4月,程士杰调离了天津客运段,去西安铁路客运段任工会主席,接替他的是年仅30岁的肖健平车长。
爱心接力,延续了生命也传递了真情
年轻的肖健平内向而厚道,他接过了程士杰手中的爱心接力棒,承接起老车长当年的诺言。
而肖健平的妻子郝金凤也和李成一成了朋友,碰到李成一思想有了什么波动,她更是一天一个长途电话往长沙李家打,苦口婆心地劝导这位远方的从未谋面的病人大哥。
1999年春天,李成一感到左侧胸部痛得很厉害,去医院拍片才发现是咳嗽引起肋骨骨折!原来自患肾病后,为防止尿路结石,食物一直低钙,由此导致缺钙,引发了骨质疏松症。 悲观情绪再一次笼罩着李成一,很快便影响到他的治疗上。
1999年夏日的一天,肖健平照例去医院给李成一取药。张教授告诉他,李成一的思想有波动了,他想放弃治疗。肖健平一听就急了,取过药就往回赶。
从中山路的市中医院到月牙河的客运段车库有近10公里,肖健平带着两大箱药,在过铁道道口时连车带人摔倒在地,摔碎了一瓶药。肖健平用手机拨通了李成一家的电话。肖健平说:“李大哥,对不起,我不小心摔碎了一瓶药,车快开了,来不及配了……”
“没关系,少一瓶就少一瓶嘛!”这头的李成一赶忙安慰着,语气却有些沮丧。肖健平听出了李成一的话外音,有些着急,一边揉着摔伤了的膝盖,一边苦口婆心地劝说李成一:“您可千万要坚持治疗啊!我们车队一直以您为榜样,学习您与病魔作斗争的坚强毅力。您要是放弃了治疗,还让我们怎么给您送药?”
李成一沉默了。这么多年来,程车长、肖车长和列车上的朋友们为了延续我的生命流了多少汗水。今天,摔碎了一瓶药还难过成这样,我若是不积极治疗,又怎么对得起他们!隔了好一会儿,李成一才说:“我听你的,肖车长!”声音哽咽起来……
珍爱生命,真情回报早已超越3000里铁轨线
早在1992年的教师节,李成一就含着热泪给江泽民总书记写了一封4000字的长信,诉说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后来,《天津日报》全文发表了这封信,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李成一就是在这种社会关爱的巨大震撼下与厄运进行不懈搏击的。病情渐渐稳定起来的李成一,在被好心人感动着的同时,也要求自己用爱心去帮助别人。
久病成医,面对全国辗转前来求助的肾病患者和他们的来信来电求助药方,李成一都很耐心,以切身的感受来劝慰和回答他们的疑问,向他们述说自己的故事,鼓励他们与病魔斗争。
1997年8月,湖南郴州一位患者的父亲忧心忡忡地打来电话,说他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儿得了肾病,丧失了生活的勇气。李成一赶忙给那位女病人写信:“面对厄运和病魔,让我们都珍爱自己的生命吧!好好地活着!因为,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好人,而且,这个世界还会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
2002年3月,李成一在电视里看到长沙市血库血源不足,号召全市人民积极献血的新闻后,就再也睡不着了,他对吴文说:“我别的事情做不了,献点血总还是可以的吧!”在长沙五一广场的义务献血点,工作人员检查完李成一的身体后,说什么也不让他献血,陪伴的吴文马上说:“我的总可以吧,抽我的!”当300CC的血缓缓流入针管时,李成一长舒了一口气,对妻子说:“谢谢你了却了我的心愿!”
3000里的铁轨线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救助着这位绝症病人的生命。一张张化验单从长沙传递到天津,一箱箱救命药又从天津传递到长沙。凝聚了多少铁路人的心血汗水,也感动着无数善良人的心。
12年过去了,李成一依然幸运地活着,在他今日的生命里,自然也凝聚着许许多多人的无私奉献的仁爱之心。所有人都相信,3000里铁轨线上的人间真情将会在我们这个社会继续演绎,继续延伸……
(摘自《知音》原标题为《命悬三千里:“生命列车”来来去去12年》本刊有较大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