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02-04-25梁文勇

人民教育 2002年10期
关键词:意识探究过程

梁文勇

创新思维是指善于用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某个问题或提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的思维活动。创新意识的产生、巩固和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那么,如何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呢?

一、注重探究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自然这门学科非常适合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创新活动。因为课本内容中的每一个概念的建立、每一个规律的揭示、每一种事物的认识,无不包含着人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足迹,闪烁着人類创新思维的火花。注重探究过程的教学,旨在改变过去教学中教师过多讲解,学生机械模仿的弊端,让学生通过参与科学探究的实践,感悟当年科学家的思路,体验科学家发现、发明的思维过程,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科学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在观察、实验课中,我非常注重这种探究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在教师启发、点拨下亲身参与探究过程,既学到知识,又提高能力。实践证明,辅导学生进行科学制作、发明,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活动。在活动之初,学生往往觉得无从下手,甚至有人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为此,我借助《生物的启示》一课中记述的鲁班因草叶受到启发而发明锯的故事和讲述伽利略发明望远镜的故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冁据以上发明事例,你认为发明创造要经过怎样的过程?”通过交流,学生们总结出人类发明创造的一般过程:人类的需要、寻求启示、设计制作、实验定型。于是,我又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根据生活需要完成一项科技小发明,去亲自体验人类发明创造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兴趣和创造热情。

二、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开发思维的创造性。

据心理学家研究:人的大脑有一些特殊的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双手在做一些精细、灵巧的动作时,就能把这些区域的话力激发出来,否则它们就处于“沉睡状态”。因此有目的的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采集、饲养、种植、制作等实践活动,不但能巩固课堂教学成果,还能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自然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手脑并用,自由发展。如在教学《搭纸桥》时,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事先动手自己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几个小术块挢架,尺寸、厚度相同的纸张。比一比,看哪一组措纸桥的方法多。学生思维空前活跃,通过小组讨论搭出了各种形状的桥:平板桥、拱形桥、槽形桥、曲线桥,还有的组把纸卷成筒搭出了筒形桥。对一些奇特的做法,教师及时给予了表扬和鼓励。接着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各种不同形状的桥承受压力是否一样,并记录它们分别承受的术块的数量。在这种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开发大有益处。

三、走出课堂,拓展视野,激活创新思维。

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作调查,让学生受到话生生的实际教育。这种学习方法,可使学生开阔眼界,话跃思维。

自然课中有很多适合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考察的内容。如秋天》、《冬天》、《土壤的成份》、《水域的污染和保护》、《保护大自然》等课都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去感知、去了解、去认识,便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学《保护大自然》一课后,我组织学生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考察,看一看周围有哪些污染源,污染程度怎样,还有哪些人为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想一想,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或改善环境?通过考察,学生们发现造纸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严重,使附近种植的植物变得矮小、枯萎,甚至死亡,周围居民饮水受到影响;化工厂、造纸厂等排出的废气,使周围居民患呼吸道系统疾病的增多;还发现有占用耕地建砖厂或毁田挖沙等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

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加深理解和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了创新意识。

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探究过程的教学,并提供机会让学生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21世纪的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意识探究过程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设问引导探究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