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节奏
2001-12-20李青崖
李青崖
“我很困”
有的孩子到幼儿园、托儿所时不能精神饱满地主动向小朋友们说“您早”,由老师催着才好不容易说出来。有的孩子不愿意加入到小伙伴的游戏中去,孤零零地站在一边,或若无其事地晃来晃去走动着。
这样的现象,在早晨去幼儿园、托儿所迟到或晚上睡觉很晚的孩子中很普遍。也就是说,孩子是在还没有睡醒的状态里极不愿意地去幼儿园、托儿所的。这样的半睡眠的状态,有的孩子会持续半天。这就不可能使孩子在幼儿园、托儿所里的生活很充实。
孩子的健康生活,是靠睡好、吃好、运动(玩)好来保持平衡的。关键是睡眠、排便、饮食、运动(玩)等,每天必须基本固定时间。
父母应该调整好日常生活的节奏。使孩子每一天的生活节奏稳定下来。
幼儿的标准睡眠时间是10至11小时。要确保孩子的睡眠时间,可以从到幼儿园、托儿所的时间倒算,决定睡觉和起床的时间。如果是上午8点到幼儿园、托儿所,即使家离幼儿园、托儿所很近,7点半也必须做出门的准备,于是6点半或6点左右就要起床,那么前一天晚上8点之前就应上床,否则睡眠就不可能充足。
在调整睡眠节奏的同时,也应让孩子养成睡觉前刷牙、换睡衣的习惯,使孩子能安稳地睡觉。
饮食和排便的时间也很重要,决不亚于睡眠时间的调整。尤其是排便,若要养成早起排便的习惯,是需要时间的。
要留意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能沉稳地进食,不要催促着说什么“吃好饭马上就要出门了”或“没有时间了”等,但也不能养成吃饭特慢或边吃边玩的习惯。
幼儿的饮食时间,一般早饭30分钟左右,晚饭稍稍宽松一些,需要40分钟左右。和小朋友在一起
良子第一天去幼儿园,母亲始终心神不定。孩子很有灵性,又开朗,也爱喋喋不休,所以母亲期望孩子一定会过得活泼愉快。当看见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模样时,她非常意外:良子只是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墙脚边。母亲大吃一惊,同时又颇感失望。
进入幼儿园或托儿所,就是从家庭这一有限的空间走出一步,开始和同龄人之间的集体生活的。于是父母便看见了孩子在家庭中看不见的身影,有时会出乎意外,想不到孩子会这样,为孩子的另一面而感到吃惊,需要重新审视。
对于孩子来说,最初的集体生活,有着巨大的意义。
回到家以后,母亲问良子:“幼儿园里过得愉快吗?”良子仰着头望着母亲的脸,微微地笑了:“很高兴,大家玩各种各样的游戏,老师也很亲切。敏君哭了,老师帮她擦去眼泪,还抱她。”母亲听到这话,放心了。因为她在想,“良子在最初的集体生活中不知怎么样行动才好,观望着小朋友的游戏和教师的动向就感到满足了,她是在用观察进行学习。良子是考虑以后才行动的孩子,所以以后一定会加入到小朋友中间开始游戏的。”
孩子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熟悉着最初的集体生活。和小朋友一起玩,体验到游戏的快乐,了解和朋友交往的方法和与老师接触的方法,掌握只有在集体生活中才能学会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过惯百依百顺生活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一旦遇上自己的要求不能通过时,就会非常困惑,借口“受人欺负”、“肚子痛”、“饭吃不惯”等理由而拒绝去幼儿园。
孩子一旦对自己身边的事不会做,或缺乏和父母以外的大人接触及小朋友游玩的经验,就很难习惯集体生活。在集体生活中,玩具共有,不能按自己所愿随意使用,老师也决不会袒护自己。在如此不自由的地方,孩子会感到没劲。
有的孩子睡觉晚,早晨起来身体状况欠佳,磨磨蹭蹭地说“不想去幼儿园”。这是因为最初的集体生活使孩子感到精疲力尽。为此更应该让孩子睡眠充足。
父母一旦过分担心孩子在幼儿园、托儿所里过得是否好,孩子也会情绪不安、躲在母亲背后又哭又闹。父母如果信赖和放心幼儿园老师,也会有助于孩子顺利进入这一新的集体生活中。
(摄影/庄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