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部队的标杆
2001-12-19
在世界著名的特种部队中,美国海豹特种部队的知名度最高,其训练方式及战术运用方面更成为多国特种部队的标杆。随着美国“9.11事件”的发生,美国政府积极准备一场大规模、长时间的反恐怖主义的战争,可以相信,在这次即将到来的战争中,海豹特种部队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一只老鹰的两脚各抓一支枪与鱼叉围绕着海锚,这就是著名的美国海豹特种部队队徽上的图案。“海锚”代表美国海军,“老鹰”代表美国自由的精神,“枪”象征着捍卫美国的坚定信念,“鱼叉”则代表海豹蛙人在海上战斗的本领。海豹部队的全名为“海空陆(SEAL:SeaAirandLand)作战分队”,因SEAL英文意为“海豹”,故该部队又称“海豹”部队。
海豹特种部队人员来自各军种志愿者,候选人员要前往海军特种作战中心接受水中爆破与三栖训练,淘汰率通常超过70%。海豹特种部队的训练宗旨是:充分的体力;坚强的意志;团体的合作。在注重团体合作的训练过程中,所有学员心中不能有“我”这个字,所有教官对学员所说的只有一句话:“最轻松的日子只有昨天。”通常在训练中心都会摆上1个钟,海豹队员都称之为“贝尔先生(即“钟先生”)”,受不了严格训练的队员只要敲一下这座钟就可以退出训练。
二次大战渐显雏形
海豹特种部队起源于二战时期的侦察与突击部队和海军战斗爆破小组,参加的人员均来自海军和陆军。二次大战期间该部队在欧洲与太平洋战区完成多次渗透与潜入任务,但更多的时候只是充当了盟军的炮灰。
海军战斗爆破队以6人为1组的方式担任两栖先锋,以橡皮艇或游泳的方式潜入敌区遂行渗透、破坏与侦察任务。但是,在没有任何重型武器的支援下,伤亡极为惨重。诺曼底登陆当日(1944年6月6日),在美军损失最严重的奥马哈滩头上,175名蛙人担任两栖登陆的开路先锋。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之下,91名蛙人伤亡,但是他们也破坏了超过80%的防御工事,让后续部队顺利登陆。诺曼底登陆结束后,海军战斗爆破队便加入太平洋战区,并更名为水中爆破队,继续进行两栖特种作战任务。
1944年的太平洋战区,美军企图从塔拉瓦进行两栖登陆。当时第一批陆战队士兵很顺利地利用两栖登陆车抵达岸边,但是第二批载着重型装备的大型登陆舰却意外触礁而搁浅,结果造成多名陆战队士兵淹死,而第一批陆战队士兵在没有增援的情况下惨遭日军屠杀。
鉴于此战役失败教训,太平洋战区的海军开始重新使用战斗蛙人,以进行两栖登陆前对敌岸水文及防御工事的侦察。第一批海军蛙人在夏威夷训练后,随即投入太平洋战场。他们依照海军标准,穿着海军工作服及救生背心,头戴钢盔,利用小型橡皮艇靠近敌海岸。但是太平洋各岛的海岸多是珊瑚礁地形,并不方便小艇登陆,因此海军蛙人常在驾驶橡皮艇接近敌海岸后,便舍弃所有武器与重型装备,穿上潜水服游至岸边,记录敌人的机枪阵地及反登陆工事的位置,并素描岸边地形与水文情况以提供给两栖登陆部队。
在1944~1945年间,有将近1000名的海军蛙人投入太平洋战场,除了担任两栖登陆的先锋外,蛙人们常因在低温的海水中抽筋或体温下降而丢掉性命。海军蛙人在太平洋战区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是,运送蛙人的船只遭到日军轰炸机袭击,造成15人死亡23人受伤。在攻占冲绳岛之后,海军蛙人开始计划秘密潜入日本,但因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此项计划被取消。
越南战场初试牛刀
1962年1月,美国海军为了扩大“蛙人”作战分队即海军水下爆破分队的任务,增强他们的作战能力,经批准组建海军特种作战部队,也就是海豹部队,而几年后的越南战争则成了海豹特种部队首次在战争中亮相的舞台,也成为这支部队测试他们新战术及新武器的最佳场地。
海豹特种部队在越南被赋予“河防任务”,他们以2人一组,14人为一排的编制,利用内河巡逻艇、海豹战术突击小艇或武装登陆艇深入湄公河三角洲,对越军进行突击与暗杀。
初期的海豹队员,身穿虎斑迷彩或丛林迷彩服,脸涂绿色油彩,头戴阔边帽或绑上头巾,使用CAR-15卡宾枪。为了防止裤管积水,队员们通常都不扎绑腿,同时将鞋带打死结以防止野战靴在泥泞中脱落。熟悉了越军的活动方式后,海豹队员开始使用越军的战术与装备,穿着黑衣、草鞋或赤脚,使用AK-47或K式冲锋枪,在越军活动频繁的地区设置陷阱或诡雷装置。
“海豹”分队是一支机动灵活、快速反应的部队。尽管在每次作战行动中,他们都要携带大量的武器装备,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机动性。在湄公河三角洲的初期战斗中,“海豹”分队配备了“迈克”号重型武装巡逻艇,后来又更换了一种被称作“波士顿鲸鱼”的小型巡逻艇。这是一种身长15m的玻璃纤维艇,吃水很浅,船上装有40马力或85马力的发动机,具有较高的速度,从而使“海豹”分队的快速机动作战能力大大增强。“海豹”队员在执行潜伏任务时,常常是从潜水艇中游出或采用其他方法加以隐蔽。他们使用最广泛的是一种能在水面上轻而无声滑动的小型充气艇,这种小艇可载运7人或500kg重的武器装备。如果遇到在泥泞的沼泽地区作战,“海豹”队员则改乘从海军轻型突击直升机中队调来的直升机,依靠软绳滑到地面或水面,或者直接从直升机上跳入水中。
为了加强近战火力,“海豹”分队装备了高性能的武器。一个由3人组成的火力小组通常装备有:一支12号伊萨卡M37式战斗霰弹枪、一挺斯通纳M63A1式5.56mm轻机枪和一支M16突击步枪(枪管下装有1具M20340mm枪挂式榴弹发射器)。在伏击战中,“海豹”队员还使用9mm口径的史密斯-韦森微声手枪,悄无声息地干掉哨兵。“海豹”队员亲切地称它为“无声小狗”。在徒手肉搏战中,“海豹”队员能熟练使用像“兰德尔”式、“卡巴”式和“戈搏”式等战斗匕首。更为特别的是,特种迷彩作战服可以根据“海豹”队员的作战需要设计成各种各样、各种颜色,甚至带有一个内装的充气浮囊。
由于海豹队无声无息的突击行动,越军不但称他们为“绿面人”以及“秘密蓝眼杀手小队”,更贴出悬赏公告,缉拿海豹队的军官。海豹队在越南一战成名,不但获得多项勋章的肯定,更将美国大众的焦点从陆军绿色贝雷帽部队移至这支新的海军特种作战部队。海豹部队在越战中总共只损失了46名队员,但是遭到海豹队员狙杀的越军游击队及北越正规军则将近9000人!
巴拿马运河速擒强人
1989年12月20日,美国向巴拿马发动了一场蓄谋已久、计划周密的武装入侵军事行动,这次行动的最大目标是捉拿巴拿马国防军司令诺列加。
巴拿马对美国历来是俯首听命的,然而自从强人诺列加就任巴拿马国防军司令后,其明显表现出摆脱美国控制的意图。美国为了确保其在巴拿马运河的战略利益不受威胁,以贩毒的罪名准备捉拿诺列加。
为防止诺列加上山开展丛林游击战,美国专门调来了对巴拿马地形和巴拿马军队特点比较熟悉、能适应热带丛林作战的第82空降师和“绿色贝雷帽”特种部队;为了切断诺列加空中和海上的后路,美国还派出了一支神秘的突击队,对诺列加使用的小型私人机场和专用船只实施偷袭。担任这次偷袭任务的神秘突击队就是美国海军特种作战部队——“海豹”分队。
早在美军大规模军事行动开始前2周,“海豹”分队就秘密地潜入了巴拿马。他们在巴拿马神出鬼没,实施目标侦察,搜集情报,并针对诺列加的私人机场和专用船只进行实地模拟演练。根据行动计划,“海豹”分队被编入美军“尖刀特遣队”,担任尖刀先锋,兵分两路对诺列加的小型私人机场和专用船只分别实施偷袭。诺列加的私人机场——帕蒂拉机场位于巴拿马首都的东北郊,由专门的巴军守卫部队予以警戒保卫。他们装备有各式武器,还配备了装甲战斗车。1989年12月20日深夜,帕蒂拉机场万赖寂静,诺列加专用的美制C-141型大型运输机静静地停在跑道上。凌晨零点30分,美国几架F-1l7A隐形战斗轰炸机突然轰炸了巴拿马首都西南郊的巴军兵营,打响了美国大规模武装入侵巴拿马的军事行动。与此同时,20名“海豹”突击队员从潜伏位置一跃而起,向帕蒂拉机场发起了突然袭击。他们借着蒙蒙夜色,闪电般地向机场中央停放的诺列加座机冲去。巴军守卫部队也并非等闲之辈,他们立即在装甲战斗车的支援下向“海豹”队员猛冲过去。转瞬间只有轻武器装备的“海豹”突击队就有4名队员饮弹身亡,另有11名“海豹”队员身负重伤。剩下的5名队员冒着枪林弹雨,不顾一切地向飞机奔去。他们交替掩护,最终冲到了诺列加座机跟前,并迅即安放了定时高爆炸弹。片刻过后,伴随着轰隆一声巨响,诺列加的专机顿时“粉身碎骨”。与此同时,另一路“海豹”突击队也将诺列加的专用船只炸沉,从而切断了诺列加的空中和海上逃路,为后续部队捉拿诺列加立下头功。
海湾风暴再建奇功
1991年海湾地区爆发的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中,“海豹”特种部队又一次“登台亮相”。
在多国部队发起的史无前例的“沙漠风暴”大空袭之后,就是代号为“沙漠军刀”地面行动。为了保证地面战争取得彻底胜利,美军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除了在科威特沿海摆出主攻部队强行登陆的架式外,美军总司令施瓦茨科夫抛出了“杀手锏”,他将“海豹”部队在关键时刻派了上去,执行转移伊拉克军队防守视线的特殊任务。
2月23日,星期六,“沙漠军刀”地面大决战的前夜。夜幕降临后,由“海豹”分队军官汤姆·迪茨率领的5名“海豹”突击队员悄悄地登上了2艘“方舟-33”快艇,从驻地沙米什阿卜角海岸基地出发。为防暴露目标,快艇驾驶员关闭了艇上的照明灯,2艘宛若幽灵的快艇迎着lm多高的海浪,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向科威特沿海驶去。晚上10点多钟,2艘快艇按计划行驶到离科威特海岸大约15海里的地方停下,突击队员迅速解开绑在快艇前缘的2条由马达驱动的橡皮艇,换乘它们朝海岸驶去。行至离海滩还有400m左右的地方,橡皮艇驾驶员关掉了马达。6名“海豹”队员每人携带1支9mm口径MP5冲锋枪、1个1m多宽的浮标、l个装有9kgC-4炸药以及定时器的帆布包,神不知鬼不觉地跳入刺骨的海水朝岸边游去。每前进100m左右,汤姆·迪茨就用夜视仪察看一下布满水雷的海边,当弄清楚被石油燃烧放出来的浓烟笼罩着的海滩确实没有什么动静后再继续往前游去。到达岸边后,他们立即开始行动,卸下炸药包,根据汤姆·迪茨的手势将定时器定在2月24日凌晨l点,尔后转身游回大海。抵达橡皮艇时,快艇迅速向他们靠近。为了“调虎离山”,他们上艇后立即用12.7mm口径机枪向伊军驻守的科威特海岸扫射。与此同时,他们还每隔5分钟就从快艇上扔下1包1kg左右的炸药并将其引爆。凌晨l点钟,安装在科威特沿海岸边的炸药包接二连三地爆炸,爆炸声震撼着寂静的沙滩,火球映红了漆黑的海水。正当汤姆·迪茨向中央总部发回代号为“帕梅拉”(已完成任务)的信号并调转快艇返航时,伊拉克两个独立师火速向出事的科威特海岸扑来。而此时此刻,载有1.8万多名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的两栖登陆舰和美、英、法等国的多艘大型战舰也向北,朝科威特沿海佯动,进一步迷惑伊军。
在“海豹”突击队员完成任务3个小时之后,即2月24日凌晨4点,广袤漆黑的科-沙边境上空响起了隆隆的炮声,多国部队的“沙漠军刀”地面战役打响了。
“海豹”特种部队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它就像一把锐利无比的军刀,美国的政治大棒指向何方,它就砍向哪里,不知道在未来充满危机的世界中它又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旭东供稿
(编辑/魏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