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优势
2001-12-02程建平
程建平
优势是压倒对方的有利形势。任何地方都有优势与劣势。
优势这玩艺,有时也捉弄人、迷惑人、愁煞人。不少地方根据自身优势上的项目、办的企业、兴的产业,相当多没有效益,造成了沉重包袱,主观上想发挥优势客观上成了重复建设。
有的地方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高,足以让那些资源贫乏地区垂涎三尺,然而,自满、自封、自赏,会使这些优势变得不优。笔者到过一个拥有矿产资源“五朵金花”地方。这里,矿点星罗棋布,采掘的放炮声、机器的轰鸣声、运输的马达声,声声不断,丝丝入耳,看上去热热闹闹,效果却大打折扣。所采矿点,多为粗放型、卖原矿或出售粗加工产品,后续利润跑掉了,自己得了点蝇头小利还其乐陶陶,聊以自慰的根据是:搞开发不能怕“肥水流入外人田”。
其实,在这些地方,资源丰富的优势已若明若暗地变成了产品低廉、资源浪费的优势了。本属不可再生、不可多得的有限资源,在不间断地“加大力度”中,无度地开采、廉价地出售,导致资财的外溢,长此以往,劣势还不吞并优势?后劲还不丧失殆尽?
看来,开展一次资源开发的“回头看”活动,算算我们的资源浪费账、财产损失账,反省优势,克服劣势,益处匪浅。小日本资源缺乏,他们对中国的丰富资源、广大市场仰慕已久,早年想用侵略扩张的办法将“肥沃国土”吞而并之,可军国主义敌不过正义之师。一计未成再生一计,他们转而实施“低价买原料、高价卖产品”的策略,巴望急功近利者“上钩”。还有那大洋彼岸的第一经济强国,明摆着自身丰饶的资源不用,却只花很小的代价购买第三世界的资源,真可谓“用心良苦”!我们有优势,可人家在借势发展,变我们开发利用缺乏深度的劣势为其深加工、多次增值、产品返销原料产地的优势。
利益的驱动、盲目的开采,使得一些地方陷入资源掘进、经济滞后的“怪圈”。回首一幕幕利用优势成功和失败的往事,可悟出这样一些道理:资源是优势,可要是掌握在文盲、科盲、法盲、手中,必然导致粗放经营、掠夺开采;支柱产业是优势,可要是乱上项目,“一窝蜂”盲目发展,这个“支柱”不仅支撑不起当地的经济大厦,还可能成为“千年沉重”;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大动脉、水运大通道是优势,倘无支柱产业、特色产品依托,无新的增长点问世,就起不到交通促流通的作用,充其量是“酒肉穿肠过”、有路无运量;专业市场多是优势,可要是商品生产跟不上、运销组织不配套,必然有场无市。可见,优势是相对的,一些资源贫乏地方经济发展上去了,而一些资源丰富的地方却“守着金山”受穷,优势竟是那么不公平。优势是动态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是优势的东西,时过境迁可能成为省势。不少传统产业曾创造过辉煌的历史,可其中一部分到了今天就成了“落日辉煌”。优势是独特的,可独特优势没有独到的思路加以利用,也会让优势牵着鼻子走,甚至干出“嚼别人嚼过的馍馍”之类的蠢事。优势是连贯的,需要各套班子前后相接、上下贯通,不能搞“张书记来了种菜,李书记来了兴果,钱书记来了搞药”的各自为政,否则,“优势”不能扬优成势。优势是组合的,丰富的资源、充足的资金是优势,可没有人才、技术、智力等优势配套,让“败家子”执掌大印,必然事与愿违。一些地方落后,并非落实在自然优势上,而是落后在观念上、人才上。通过人的作为去激活自然资源优势是多么重要啊!
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已成加快发展题中应有之义。发展航船已驶入新征程,发挥优势演好特色经济的“拿手好戏”,应对经济全球化,已成新世纪经济建设强音。有道是,反思才会明理,反省才能明智。别躺在优势上吃老本,别经常地在发挥优势上“得罪”经济规律,这都是些并不深奥的道理,当入心田,当印“脑海”。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