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创新教育应该抓好的两个问题

2001-09-15张德江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1年1期
关键词:学会创新能力意识

张德江

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是高等院校永恒的主题。进入21世纪,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创新教育越来越密不可分。对大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包括很多的内容,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大目标出发,笔者认为主要应该抓好学会学习和学会创新两个方面。

一、关子学会学习的教育

教学本来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但这些年高等教育改革普遍强调教的改革,以致教学改革衰变成了单纯的“教改”,而忽视了“学改”。然而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最终都要落到学生身上,学校一切工作的好坏最终都要体现在学生的培养质量上。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没有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追求,对学习过程的投入,对学习方式的改进和学习效果的提高,再好的“教改”也是徒劳的。因此,“教改”要和“学改”统一设计,同时运作,一个成功的“教改”本身一定要包括对“学改”的引导和拉动。“学改”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教育大致包括以下4个方面:

一是激发与培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学习。大学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习惯和学习的能力。在这方面,我们的教学至少有如下几点需要改革:

第一,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虽然这个问题提了多年,但目前还是解决得不好。在课堂这个舞台上,教师成了演员,学生成了观众。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多设计一些提问和讨论,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观众变成演员。而教师则首先要当好导演,然后才是演员。

第二,我们的教学,大多讲的太细,节奏很慢,按部就班,有板有眼,使学生能当堂就全听懂,就消化理解得比较好了,课后用不着怎么再下功夫。这样的教学受学生的欢迎,也是我们多年来推崇的。但是天长日久,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也就明显不足了。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越糊涂越好。恰恰相反,教师必须把重点、难点在课堂上讲清楚、讲透彻,但是不应把所有内容都讲的那么细,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由他们自己去掌握,有什么问题,教师负责答疑或组织讨论就行。这样的教学对学生锻炼更大,更有味道。

第三,我们大多数的教学,过多地强调成绩,强调知识的填充,从而冲淡了创新能力和独立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上,理论讲的过多,概念讲的过少,公式推导过多,方法讲的过少。我们的学生现在最缺的有两条:一是求知欲,一是创新意识。这是传统教学方法造成的结果。唐代教育家韩愈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成为一千多年来教师职责的一种规范模式。但是现在这已经不够了,还要加上一条“激发”。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一门课的教学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能不能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如果你调动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使学生觉得需要学它,愿意学它,你不教他,他也会自己去学习、去钻研。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在于激发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不仅在于给学生思想,更在于激发他们产生思想;不仅在于向学生奉献真理,更在于引导学生追求真理。

二是加强知识的转化,由输入与吸纳知识转化为提高能力与素质。大学生上学,首先是要学习知识,但上大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学习知识,而是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能够成才。

人才的要素包括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缺一不可。知识不等于能力和素质。知识必须转化成能力与素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知识存在着过时和忘记的问题,而能力和素质是更稳定更长久的。美国物理学家劳厄说过一句名言:“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剩下什么呢?我看就是由学到的知识而转化过来的能力和素质。这种转化只能由学生自己进行,教师的作用和责任是激发和引导。这种转化需要教学活动的训练和课外活动的培养,需要学校、教务部门、学生部门、任课教师、辅导员老师精心的设计和安排,需要浓厚的育人氛围。这些构成了我们一个个的育人环节,为学生从知识的获取转化到能力的增强和素质的提高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三是自学能力的培养。面对今天知识更新加速、岗位变化加快这样的社会和时代背景,学校教育中自学能力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对大学生来说,在校期间的重要任务就是学会学习,培养自己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掌握武器,奠定基础。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对学校和教师来说,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需要教。“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说法今天更有意义。

四是个性发展。每个人的先天秉性和后天成长经历都有所不同,所形成的特征、特长和兴趣也不相同,可能为社会所做出的最大贡献的地方也将不同。每个人都应该按自己的特长和个性最好地发展自己。发展人的个性,有利于独创精神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社会将是一个死气沉沉的社会。学术应该给每个学生按自己的特长与爱好最好地发展自己的机会。在学校里,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每门课程都得高分的学生不一定是最好的学生,而在某一方面有特殊兴趣、特殊灵感、下了特殊功夫并取得特殊成果的学生,可能对社会的贡献更大。如果每个人都在他最感兴趣的领域和最有灵感的研究方向上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和发挥自己,那么社会必将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关子学会创新的教育

学会创新的教育大致包括以下4个方面:

一是创新意识的激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新精神和窒息创新精神的双重力量。”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窒息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古希腊有位哲人普罗塔说过一句名言:“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唤起学生创新意识,激发起他们的内在动力。学生有了创新意识,就会利用一切机会,充分调动自己的一切潜力,时时处处进行创新活动。

在树立创新意识中,对大学生来说,要克服两种心理误区。一种认为创新是科学家、专家的事,对一个大学生来说高不可攀;另一种认为学校里的创新活动是极少数尖子学生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对教师来说,要克服一种心理误区,就是创新是学生的事,与教师的直接关系不大。实际上,要培养学生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创新教育观,认识创新教育的紧迫感,克服创新教育的神秘感,引导和激发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自觉地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各种活动中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和现象作出解释,努力提高新的观点,新的实验方法、计算主法,提出具有特色的思路,直至做出新的发明等等。

二是创新思维的培养。现在都在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的内涵相当广泛,可以列出几十种,但最重要的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中最重要的又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的核心因素,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创新思维包括发散思维、灵感思维、逆向思维、形象思维、非逻辑思维等等。总之,凡是能想出新点子,创新出新事物,发现新路子,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

三是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人才至少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浓厚的求知和探索兴趣。旺盛的求知欲是创新人才的典型人格特征,这种人格特征表现出浓厚的探求知识、研究问题的兴趣。这样的人勤学好问,头脑中总有问号,总在思考问题,并总是善于提出问题。而创新正是基于实践、始于问题的。(2)勇于探索,敢于冒险。敢于标新立异超越常规,敢冒风险,在这一点上,我们中国人在性格上大多体现不足。(3)不怕困难,锲而不舍。创新活动不仅需要精力上的集中投入,而且需要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毅力和精神。(4)怀疑态度与独立精神。不盲目从众,不迷信权威,既解放思想,又实事求是,具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对老师、对同事较少依赖。(5)较强的自信心与进取心。(6)在科学上对真的追求和对美的鉴赏。创新强调的不是“学海无涯苦作舟”,而是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激情,其中包括创新中的艺术和美感,包括对科学上真的追求和美的鉴赏。创新教育要引导学生去领略和品味科学中的真和美。良好的创新人格将促进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而创新潜能的发挥又反过来强化这种创新人格,使其进一步稳定与突出。因此,我们要重视创新人格的培养。例如激励他们的创新志向,诱发兴趣爱好,培育挑战意识,鼓励标新立异,增强其自信心、进取心、独立精神等等。

四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既然是一种能力,就需要训练和培养。为此,既需要抓好第一课堂即按教学计划在校内进行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抓好第二课堂即教学计划外的各种校内的课余活动,也需要抓好第三课堂即走出校园参加的社会上的各种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系吉林工学院院长、教授(长春130012)

责任编辑:海文

猜你喜欢

学会创新能力意识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学会分享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