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东坡雪浪石
2001-06-14河北定州:刘国华
河北定州:刘国华
读《收藏》总第81期谷苇《苏东坡与雪浪石》一文,发现文中所说的雪浪石与定州的雪浪石大相径庭,据我所知大雪浪石和小雪浪石还在定州,而被称作前、后雪浪石。
据《定州志》载:雪浪斋,因石而得名,宋哲宗元八年(1093)苏轼贬知定州。一日在后圃(今定州中学院内)偶得一石,此石黑质白脉,中涵水纹,展现出一幅若隐若现的山水画卷,犹如当时著名画家蜀人孙位、孙知微所画的石涧奔流、百泉涓涌、浪花飞溅之态,遂铭“雪浪石”。苏东坡爱此石如获至宝,从曲阳恒山运来汉白玉,琢芙蓉盆将石放入,且于文庙后置斋,名“雪浪斋”。宋绍圣元年(1094)苏轼复贬英州,岁久盆与石埋没。万历八年(1580)真定(今正定)令郭衢阶至定州时犹见石盆,万历十五年(1587)知州唐祥兴发现雪浪石。清康熙十一年(1672)列为定州八景之一,名“雪浪寒斋”。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定州牧韩逢庥将盆石移至“众春园”,名“后雪浪斋”,斋亭高约4米,六角,亭两侧假石垒砌,古朴典雅,雪浪石立于莲花石盆之上,盆直径136厘米,雪浪石高宽各76厘米,厚40厘米,底围196厘米,黑质白纹,似雪飞扬,如白浪涌涛。
苏东坡得石言志,曾作铭于盆唇:“尽水之变蜀两孙,与不传者归九原。异哉炮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飞空漱其根。东坡作铭岂多言,四月辛酉绍圣元。”又题长诗二首,借石注情,倾吐了自己被贬后的苦闷、抑郁和为朝事担忧的心情。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赵州刺史李文耀在临城县掘得一块乳白色太湖石,上刻“雪浪”二字,遂请直隶总督方观成奏闻皇帝,乾隆为此写下《御制雪浪石记》,差官将石移置定州“众春园”雪浪斋前,御题“后雪浪石”,将苏轼之石御题“前雪浪石”。
“雪浪石”因苏轼而名声显赫,后世文人墨客多有瞻仰。解放定州城时,“众春园”被拆,六柱亭是1952年重建的,1965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雪浪石至今仍在。不知与谷文中所说的雪浪石源流为何不同,有待进一步破解。责编岩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