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汝官窑面纱全面揭开

2001-06-14郑州:赵青云

收藏 2001年2期
关键词:窑口汝瓷汝窑

郑州:赵青云

汝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钧窑(河南禹州)、官窑(河南开封)、哥窑(浙江龙泉)、定窑(河北曲阳)并驾齐驱。汝窑继北方安阳相州窑之后,既发挥了隋唐釉下刻、划和堆、雕工艺传统,又接受了南方越窑的釉色,借鉴了定窑的印花技术,同时还受到陕西铜川耀州窑的影响,采纳了支钉托烧的叠烧技法。集众家之长,创造了具有时代特征及汝窑窑口印花青瓷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原地区的重要窑口之一,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独树一帜。特别是北宋以来,瓷业昌盛,各地窑口相互竞争,相互效仿,有力地推动了汝窑青瓷工艺传遍四方。北宋宫廷更爱汝瓷。南宋叶《坦斋笔衡》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烧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窑悉有之,汝窑为魁。”可见早已有“青瓷之首,汝窑为魁”的美誉。由于各地窑口竞争效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汝窑系。特别是民间对汝窑所产生活用品需求量大,临汝境内窑口密布,新安城关窑、宜阳锦屏山窑、内乡大窑店窑、禹县钧台窑、许昌五楼村窑及安阳楼上坡窑等也烧造汝瓷,不过这些窑口的产品纯然为民间用瓷。为了便于区分,陶瓷界往往把它们统称为“临汝窑”,而为宫廷烧制的御用器的窑口则称“汝官窑”。汝官窑产品胎质更加坚密,造型秀丽,釉色温润,工艺精细。以致“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民谚广为流传。但是由于为宫廷烧制御用器时间很短,产量有限,流传极少。据统计,从北宋末年至今传世汝瓷御用品不足百件,并流散于世界各地,国内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及台北故宫博物院等所藏不足40件,堪称稀世之宝。由于文献记载不详,传世品又甚少,所以对汝瓷的鉴定、研究向来缺乏可靠的实物依据。寻找“汝官窑”址是当今古陶瓷专家梦寐以求的理想。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古陶瓷研究领域的泰斗陈万里、傅振伦、冯先铭、叶民及其河南文物考古工作者,曾先后不辞劳苦,跋山涉水,踏寻汝窑旧址。1987年经过考古钻探与试掘,终于在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村找到了为北宋皇宫烧制御用汝瓷的烧制区大致范围,为揭开这一重大历史悬案缩小了区域。当年经过初步试掘,仅在200平方米的范围内,即发掘出两座窑炉、两座作坊、两个灰坑、一个小窖藏坑和一段排水渠等重要遗迹,还出土了大量窑具和瓷片。特别在一座作坊内的小窖藏坑内,一次就出土20多件较完整的各类瓷器。其中有汝瓷天青釉盘口折肩瓶、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天青釉小口细颈瓶、粉青釉莲瓣茶盏托、天青釉外裹足盘、天青釉外裹足笔洗和豆绿釉器盖等,此外还有宋三彩、白地黑花、白釉绿彩及其河南黑釉天目瓷等。上述汝瓷,工艺精湛,釉色匀净,大都与过去传世品完全相同,从而为汝窑传世品的鉴定,找到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在清凉寺窑址附近找到了宋代的玛瑙矿,当时人工开采的巷道仍暴露在地面上,依山坡斜向挖掘,巷道长约50米,宽1米。在巷道两侧断崖处至今仍保留有当时未采尽的玛瑙矿石,附近地面散乱的玛瑙矿石依稀可见,有红、黄、蓝、白、绿等5种颜色。这一发现,更进一步证明“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的文献记载是可信的。紧接着为了进一步确定汝窑的烧造历史、工艺技术、胎釉配方及其汝官窑瓷器的烧造中心区,又于1988年、1989年、1998年进行了3次较大规模的发掘,每次虽都有较大的收获,但始终都未能准确找到汝官窑瓷器的中心烧造区。1999年根据清凉寺村民提供的线索,我们开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村内居民住宅区,在居民住宅便道上进行试掘。终于在有限的范围内发现了厚达10厘米的汝官瓷片堆积地层,收获汝官瓷片上千片,还有匣钵、垫饼、支钉、试烧片等窑具和大型建筑构件。初步判定这里就是汝官窑烧造区,并探查出汝官窑址及作坊区面积约4800平方米。

为了尽早全面掀开汝官窑址烧造区的神秘面纱,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我们在当地政府的密切配合下,选定在汝官窑遗迹,遗物集中区,搬迁清凉寺村民4户,于2000年6月至10月再次进行大面积揭露,共开5×5米探方19个,总面积475平方米,清理出汝官窑窑炉15座、作坊2处、大型澄泥池2个、釉料坑2个、灰坑22个、水井一眼,并获得了重要的地层叠压关系,出土了一大批形制较完整的各类汝官窑瓷器及残片,还有烧制汝官瓷用的各类匣钵、垫饼、垫圈、试烧片及插座等。这次发掘告一段落之后,于2000年10月17~18日在宝丰县由河南省文物局、宝丰县政府联合举行“汝官窑考古新发现专家研讨会暨新闻发布会”,一时全国著名考古学者与古陶瓷专家云集宝丰。在考察汝官窑址发掘现场和仔细观赏出土的汝官瓷典型标本后,专家们畅所欲言,最后一致认为,发掘所得遗迹、遗物充分说明,汝官窑遗址在清凉寺确定无疑。大量汝官窑瓷片的出土,丰富了人们对汝官窑产品的认识。

宝丰清凉寺汝官窑址的发现,不仅彻底揭开了汝窑神秘的面纱,使这一历史悬案终归破解,而且在陶瓷考古与汝窑研究方面有许多重大突破。

首先,从这次发掘出的窑炉、作坊、澄泥池、灰坑、配料池、水井等重要的配套设施,及其烧制汝官瓷所用的各类匣钵、垫饼、垫圈、支钉、试烧片(火照)及火照插座等有别于民窑的窑具,弥补了长期以来研究汝官窑瓷器不见窑址和实物标本匮乏的遗憾。

第二,大量汝官窑瓷片的发现,丰富了人们对汝官窑产品的认识。这次发掘出土物种类齐全,远较传世品丰富,除了瓶、樽、洗、炉、壶等陈放用瓷外,还有不少碗、盘、盆、碟,注子、盏托和套盆等生活用具,有的器表还饰有刻画花,并发现有龙体、鸟首及镂孔等装饰,这在以釉色取胜的汝窑传世品中实属罕见。

第三,纠正了过去“汝窑无大器”的成见。已往认为汝官瓷不过尺,一般传世品多在20厘米左右,这次在发掘中发现了大件汝瓷,如香薰炉以及套盒等。有的产品与越窑釉色极其相似,可见汝瓷的烧制是在借鉴越窑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推断是正确的,汝官瓷除了采用外裹足满釉支烧,也有采用垫饼和垫圈烧制的,更有少数支钉放在圈足的周边,这是绝无仅有的。

第四,这次发掘,在汝官瓷烧造区的瓷片堆积中,曾出土“元丰通宝”铜钱1枚,表明御用汝瓷的上限不会早于宋神宗年间(1078~1085),其烧造年代应在北宋晚期,这与陈万里先生“从宋哲宗元元年(1086)至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大约20年间在汝州建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汝瓷”的推断基本吻合。

总之,根据这次发掘出土的汝官瓷片标本,结合对以往传世品的鉴赏,我们可知汝瓷不仅造型端庄秀丽,胎坚细腻致密,釉层温润,尤以玛瑙作釉,更富有水色。胎呈香灰色,满釉裹足支烧,底有细小芝麻支钉,开片密布如鱼鳞状。若用30倍放大镜观察,釉内气泡周围的玛瑙结晶体在阳光下折射,有的犹如旭日东升,又像彩虹悬挂,有的似夕阳晚照,巧夺天工。由于宫廷对汝瓷有更高的要求,官汝与为民间烧制的印花青瓷截然不同,民间汝瓷造型丰富,坚固实用,釉色以天青、豆青、葱绿为主,且注重器表的刻印花卉装饰;而为宫廷烧制的御用品,做工精湛,造型秀丽,釉掺玛瑙,色泽温润,釉色主要有天青、粉青、卵青、天蓝、月白等,并以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给人以“雨过天晴云破处”的美好遐想。其产品特别注重青色淡雅,富有韵味。除了少数生活实用品,多数为工艺美术陈设品,并构成一种高雅的汝瓷文化,为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发展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责编潇然

猜你喜欢

窑口汝瓷汝窑
当代汝瓷的美学特征及其创新设计
汝窑为魁 天青如玉
明清鱼纹瓷器装饰研究
元代出土瓷器鱼纹装饰研究
浅谈延长窑口浇注料寿命的措施
“仿汝釉”与“汝窑”的差异所在
浅谈汝瓷艺术创作
宋代“窑系”概念考辨
寻找汝瓷
汝瓷大师为博览会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