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学士与博士
2001-06-14平一木
民间故事选刊·上 2001年5期
平一木
学士一词最早出现在周代,指那些在学读书的贵族子弟。如《仪礼·丧服》:“大夫及学士则知尊祖矣。”孔颖达疏:“此学士谓乡庠、序及国之大学、小学之学士。”
后来,学士逐渐变成官名。南北朝以后,学士正式成为司文学撰述之官。到了唐代,学士地位有很大的提高,唐玄宗初置翰林学士,为文学侍从之官。至唐德宗以后,翰林学士成为皇帝最亲近的顾问兼秘书官,可参预朝政并撰拟机要文书,有“内相”之称。唐以后,往往以翰林学士升任宰相。明代设翰林院学士及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清代改翰林院学士为掌院学士。
此外,明清有大学士之职。明太祖废丞相,以大学士充顾问,至明中叶遂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起草诏令、批复奏章,官品虽低,而实握宰相之权。清代相沿,设有三殿煴:汀⑽幕、英武牎⑷阁熚脑ā⑻迦省⒍阁牬笱士,地位显赫,官阶为正一品,均为文臣中最高的官位。
博士最早是我国古代官名,源于战国。如《史记·循吏列传牐骸肮仪休者,鱼博士也,以高第为鲁相。”秦及汉初,博士所掌为古今史事侍问及书籍典守,是政府的顾问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博士,秦官掌通古今。”至汉武帝时,采用公孙弘建议,设五经博士,置弟子员,此后博士专掌经学传授,开始任学官,担任教学工作。
东汉后,博士官制的作用与前代有所不同,成为专精一艺的职官名。如西晋置律学博士,北魏置医学博士,隋唐又增算学博士、书学博士等,至宋代废止。宋以后,人们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俗称博士,有茶博士、酒博士等。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凡店内卖下酒厨子,谓之茶、饭、量酒博士。”
选自《语文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