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皇科仪及其文化内涵

2001-06-13刘仲宇

中国道教 2001年1期
关键词:玉皇大帝神灵道教

刘仲宇

玉皇大帝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尊神,在一般民众心目中,他是天庭总管,实际上的最高神。不过,玉皇崇拜初起于道教,他在道教中的地位是居于三清之下的第一尊神。而且,道教又以系统的经书,完整的崇拜科仪,向社会展示着自己的教义。

道教对于玉皇崇拜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是中国文化长期演变的结果,具有相当深厚的文化内涵。若要了解玉皇大帝崇拜所映示的中国文化的种种素质和特点,主要应当研究道教对他的解释和祭祀、祈求诸科仪。然后再及于民间对玉皇崇拜方式以及相应的观念,因为相对而言,这些民间的风俗,是在道教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只有经历了很长时间之后,民间的风俗习惯才能有比较地说是独立的发展。

玉皇大帝的神格确定之后,在道教内部引起的反响大略有三。一是使道教的神仙谱系更加规范有序,形成了三清玉皇四御为主的庞大系统。二是从玉皇大帝的经书中演变出一种《高上玉皇心印妙经》,专讲内丹修炼,其文短,其义精,综括了内丹理论的精要。由此引起众多的内丹家的重视,颇有为之注解发挥者。同时,因其简明扼要,道门日常功课中也列为必读经典,大多数道士都能背诵。三是形成了一系列与玉皇有关的仪式,道门中泛称为玉皇科仪。它们是玉皇大帝神格的具象化,是人与玉皇之间关系--当然是由宗教想象所确立的关系的形象展示,是对玉皇大帝崇拜方式的程式化。它们综合了围绕玉皇信仰的诸多文化因子,包括观念、艺术,以及行为模式。我们所要讨论的便是这些科仪。

道门中与玉皇相关的科仪,就目前《道藏》、《续道藏》,以及《藏外道书》所收入者言,大致可以归为三类。一是朝,二是忏,三是灯。朝,是朝觐。玉皇是天帝,援引凡间臣子见皇帝的礼仪,应用朝觐大礼。忏,是忏悔,即面对玉皇大帝,悔过罪业,祈求宽恕,消灾赐福。灯,是燃灯致祭,即点燃灯光,以象征天象列宿,并加祭祀。朝和灯仪,都是祭礼,道教科仪中属于醮的范畴。忏,虽然以悔过谢罪为主,其意类似于斋法,但因其用于阳事,且以设祭为前提,故也可入醮仪。所以,总的来说,有关玉皇的科仪,皆属于醮,用于阳事,与超度亡灵的斋仪不同。我们的研究,以上述已辑入《道藏》、《藏外道书》的经籍为依据。

一、对宇宙秩序的高度重视和虔诚崇敬

道教是有主神的多神教,其崇拜的神灵仙真,浩浩荡荡,数量之大,巧历难计。如果从神灵的不同宗教含义而言,他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开教传法历代祖师,包括最重要的三清尊神,以及各派创派祖师、宗师,传说中历代得道仙真。另一大类是各种职司神灵,包括执掌风雨雷电晴晦,日月星辰,和山河岳渎诸神,他们主宰着自然界的各类现象;执掌祸福灾祥延生注死等主宰人们生活的神灵,诸如财神瘟君之类;功曹、玉女、神将等专供道士策役的神灵,他们的功能和职司常常是相互交织的。道教初起时,虽然称一切诸神咸归所摄,但各类神灵的神格和地位解释并不清楚。从东汉及于魏晋,道教神仙谱系的完善,主要表现在对终极之神的探究,拿晋代著名高道葛洪的话说,便是要寻找到那一"极妙之根"。汉代道教将此根系于老子即太上老君,东晋末,受葛洪的启示,灵宝派推出元始天尊为大道最初的化身,亦即最终极之神,而以太上大道君为受教传经的第二号大神。在此基础上,南朝时灵宝派中不知名的人士,以及上清派的陶弘景,都曾整理过道教神仙谱,而以后者所著《真灵位业图》影响最深远。然而,各类仙真神灵,特别是其中的职司之神,地位高下,隶属如何,却不甚了然。这一点,与中国传统的神灵崇拜系统,又有若干冲突。

原来,中国古代很早就形成了以"帝"或"上帝"为统领的神灵崇拜系统。这一系统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时代,进入文明时代以后,相当一部分神灵保留在王朝的祀典里,而且更加井然有序,等级森严。这一神灵崇拜系统,包括各式各样的神、鬼、精灵,他们各有职司,一般各自承担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幽冥世界的部分固定的管理职能,雨有雨师,风有风伯,天上的星君,往往是人间祸福的主宰。神灵队伍中既有正神善鬼,也有狞神恶煞,捣乱作怪精魅。然而,这数量无限看似杂乱无章的神灵又皆听命于帝或上帝。善神推行帝命,各行所司,维护着天地运行,列宿合度,风雨时节,有时上帝震怒,又通过他们给人间降下灾祸。至于那些散布于各处的精鬼恶魅,捣乱过甚,又只有上帝及其属下的善神方能加以收服。总之,宇宙间之所以秩序井井有条,得力于上帝的统治。假若没有上帝的监察管辖,便不会有安宁的日子。若是谁不顾及上帝所执掌的事物间固有的等级、联系和运行的程式,即平常称之为大道或者说规范、秩序的那一切东西,便会招致上帝的惩罚。《尚书·洪范》说,尧时,洪水大泛滥,鲧用"堙"即堵的法子治理,搅乱了五行的"序",招致上帝震怒,不仅不将最重要的治国方略给他,而且将鲧处死。鲧的儿子禹,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合乎五行之序,取得治水成功,也获得上帝恩赐下一篇大道理"洪范九畴"。因此,古人眼中的上帝,正是宇宙秩序的维护者、执掌者。至于这位上帝是不是终极的神灵呢?似乎不怎么引起讨论。中国古代没有如同西方犹太人和后来的基督教那样的上帝创造世界的学说。汉代虽然有"道之大原出于天"的观念,但这个天,只是"百神之大君",他不像是整个世界的创造者。天,也就是帝。在对天或帝的崇拜中,表现了中国人对宇宙秩序的重视。

道教创立之初,以老子为最高神明,一切诸神皆归他管辖,得他的委托,凡间的道士如张天师等,也以其功德得授召役鬼神的资格。当时的宗教首领称之为"天师",似乎是替天行道,最高的神便应当是上帝了。然而,这一点始终不怎么清晰。从东汉以降,道教的神仙理论和神仙谱系建设,如前面说过的那样,主要在解决本宗教所信仰的尊神的终极性问题,而对于宇宙间终极神灵与宇宙最高的管理者是一是二,假若是二,其关系又如何等问题,没有侧重探讨。在陶弘景等人的著作中,常称元始天尊为玉皇或虚皇,大约是相信最终极的神灵也应当是最高的管理宇宙的大神。然而,这与一般老百姓的习惯思维毕竟有所距离,和朝廷的祀典也有差异。在各种不同的法事中,道教往往启请不同的尊神,如延生请北斗,葬礼中常请十方灵宝天尊,送瘟告别是瘟神。这些神灵都有相对的独立性,所以其名号往往称王、称帝,就是小小的灶君,也被尊为东厨司命大帝。神灵中王、帝如此之多,正表现了神谱的松散,等级虽然有,却不太清楚,不太森严。宋代,玉皇正式形成,也可以说他是从元始天尊的神格中分离而出的。这一分离,使最高最终极的神与负有对宇宙全权管理职司的神灵分成两个,一是司说经传教功能又表现道的终极和永恒,为元始天尊,以及其相联系的太上大道君和太上老君,此三者,合称为三清。一是司管理宇宙秩序之权的玉皇大帝。他从来历言,是太上大道君所抱婴儿降生,从地位言,则被认为:

功成道备,妙相卓冠于诸天;心广体胖,慈光遍烛于三界。大垂法语,直指迷途。

位极无等无伦,帝尊至玄至妙。天人依仗真圣宗师。大圣大慈,大悲大愿。昔未曾有,叹未能穷。(《高上玉皇满愿宝忏》卷二)ひ虼耍玉皇是毫不逊色的宇宙至尊。从宋朝之后,道教科仪中所启请的神仙群体,以三清打头,下面是玉皇大帝,再下面是勾陈天皇大帝、北极紫微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癨,号称三清四御。或者将玉皇单列,在他之下再列勾陈、紫微、后土,复加南极长生大帝,形成三清、玉皇、四御的主神系统。其中勾陈以下或者是星主,或者是大地之神,而其中的南极长生大帝原是神霄派的祖师,被说成是元始天尊长子。此四神,可以处一面之尊,却各限专司,并非总管全宇宙的至尊大神。只有上承三清,下统四御的玉皇大帝,方有此至尊的资格。

玉皇的出现和定型,一方面解决了道教神仙谱系和传统的民间信仰以及皇朝祀典的差异,至少是最大限度缩小了与它的差异。特别是宋徽宗时在玉皇尊号中加上金阙昊天上帝字样,使之与祀典中"上帝"合而为一。尽管明朝有大臣上奏朝廷,认为玉皇与昊天上帝是二非一,被皇帝认可,但在一般民众心目中,玉皇大帝就是天上"皇帝"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你要想说明玉皇并非至极之神,恐怕反而很难。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道教神谱本身散漫无序的状态,将无限多的神灵,从源头上系于三清,而在地位归属和职司上隶属于玉皇大帝。诸神有了一个总管,有了一个最具权威的首脑。神仙世界于是更加井然有序,从而他们所掌管的整个宇宙间秩序更加规范,更加森然不可逾越。因此,就文化素质而言,玉皇大帝是中国传统祀典、民间信仰和道教神仙思想相互适应的产物。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国人对宇宙秩序的重视乃至于崇拜。

二、对至善道德的赞颂和追求

玉皇科仪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信众对玉皇的虔诚皈依,面对玉皇至心投礼,表示悔过罪业,发生道心。就道教仪式言,表达此类内容的方式称之为忏。忏法在玉皇科仪中占有重要地位。道教中收有玉皇忏仪两种,其一为《玉皇宥罪锡福宝忏》,另一种是《高上玉皇满愿宝忏》,后者尤其完备,整整达十卷之多。在这些科仪中突出地表现着人们对善行善念的赞颂和追求。从科仪中人们所发之愿,所悔之罪,所叹之美,可以清楚看到这一特点。

诸忏仪以及其它玉皇仪中所列出的忏悔内容和发愿项目多寡不尽相同,而以忏三十六罪,发三十六愿的设置最为完备。且先看它的主要内容。忏三十六罪中,某些内容纯粹出于宗教信仰,比如所谓"愿纵无明性罪消灭"、"愿六尘遍染罪消灭"、"愿曾无觉悟罪消灭",等等,都是从道教的信仰中引申出来的。然而,其中大多数项目,则表现了中国人传统的伦理主张。其中有:

愿顺邪弃正罪消灭,愿不孝父母罪消灭,

愿杀生偷盗罪消灭,愿邪淫妄语罪消灭,

愿刚强暴恶罪消灭,愿出诽谤语罪消灭,

愿偏眼邪视罪消灭,愿床榻不净罪消灭,

愿讲习俗语罪消灭,愿共同戏笑罪消灭。ふ庑┾慊诘哪谌荩其实正是中国古人所重视的被认定是违背基本的道德规范的恶行或过失。顺邪弃正,自然是颠倒是非,弃善为恶,应予唾弃。它可以说是总的提示。至于不孝父母,在中国古代的宗法性社会中,素被视作最不可饶恕的极恶大罪。谁要被指为忤逆,人们往往怒目而视,鄙夷而论,严重的甚至于可以送官府治罪,家族势力大族规严的地方,还有开祠堂动用家规惩治的。杀生,并不限于杀人,而包括伤害一切生物在内。反对杀生,或受到过佛教的影响,不过中国古代素有不滥杀幼兽和含胎母兽,不探鸟卵,禁止使用密网捕鱼虾之类教诫,大抵是主张保护生灵的。所以,忏悔杀生仍然是中国传统道德的表现。不偷盗,可能是一切国度中一切时代都有的道德诫条,并不怎么特别。淫邪之罪,和妄语之罪放在一起忏悔,是不怎么好理解的。大约这两者都有放纵自己的因素。一个人放纵情欲,才会在色情海中迷不知返;放纵自己嘴巴,便难免于信口开河,乱说乱道。诽谤之罪,比起说谎和口没遮拦,当然更加严重。盖后者未必皆出有心,而诽谤则必定事先预谋,或飞短流长,或诅咒魇祷,必欲伤害之而后快。这在中国也素来被视做极端不道德的行为。偏眼邪视,是说看那不该看的。古人所谓非礼勿视,便是叫人不要看邪行邪色,偷窥别人阴私,免得自己乱性。这在过去,是一项个人美德,在今天看来,还是一项应当提倡的社会公德。盖中国人原本文盲半文盲占有绝对比例,而且常聚族而居,周围环境相对闭塞,谈家常,聊天解闷儿,将些东家长西家短的琐事,夫妻吵架,妇姑勃*/的闲杂,当成谈资,或做为笑料,形成陋习,千年不改。由此,又形成喜窥探别人私事的不良习惯。它与妄语、诽谤,往往共生在一起。玉皇科中拟定此项忏悔,实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到,所谓忏,乃是对恶行的抨击和唾弃,它的反面自然是对善的赞扬和追求。这种情形,同样也表现在科仪的发愿、集福等环节中,文繁不再多引。忏悔仪式在很多宗教中都有,道教忏仪也不专为玉皇所设,不过,玉皇忏又有其特殊意义。因为,玉皇本身便是一个依照理想的完美的道德塑造出来的,绝对地至善至美的典范。

据《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玉皇自从降生以后,幼而敏慧,长而仁慈,于其国中,所有库藏财宝全部施与贫穷困苦的民众。嗣位之后,为百姓故,舍位出家修行。此后八百劫,身常舍其国,为群生故,割爱学道。此后八百劫,行药治病,拯救众生,令其安乐。又八百劫,广行方便,启诸道藏,演灵章,恢宣正化,敷扬神功,助国救人。再经八百劫,为忍辱故,舍己血肉。如此修行三千二百劫,始证位金仙,号清净自然觉王如来。复经亿劫,方证位玉帝。在玉帝的出身神话中,几乎完全不涉及道术神通,这与自东汉以下的神仙传记很不相同。从刘向的《列仙传》起,神仙出身故事中多叙述修仙者的种种异遇,说他们获得了何等神妙道术,具备什么样的特异法术。葛洪的《神仙传》尤其突出,每一则仙传都有十分详尽的方术的描写,甚至可以说它们主要是方术的展示。修仙与秘术的探索是完全一致的。然而在玉皇大帝出身故事里,除"敷扬神功"一言带过之外,基本上没有谈到玉皇经什么样的仙人指点了什么样的秘术,通过什么样的秘术,修成了正果。他完全是用为民众求福造福的功行和宏愿,获得自己的崇高至于极点的地位。他是积善成仙的典型。玉皇大帝形象的出现,表现了道门中对神仙为民造福的责职的强调,对道德力量的极端重视,从而诱导人们以积德行善为解脱超升的基础。诚然,在此以前,道门中早就有积德为修仙必备条件的思想,但极少有仅仅倚靠善行便可成仙,或者主要地由此而成仙的说法。玉皇故事中宣扬的精神,则是对道德力量的极度肯定和热烈歌颂。至于神通,比如玉皇放大金光照遍十方世界之类,乃是他成道之后自然具备的功能。在某种意义上说,神通是积善的产物。因此玉皇是道德力量的象征。玉皇科仪中面对玉皇的忏悔和发愿,正是表达着对这种道德力量的认同、崇敬及追求。

玉皇科仪不仅表现了信众对道德力量的崇敬,同时也是对道德力量的热切赞颂。在科仪中,除了上述忏悔、发愿,还有正面宣扬玉帝功德的内容,也可以说所有科仪,首先表达的是这类内容。《广成仪制·玉帝正朝卷上全集》颂扬曰:"慈爱和逊,弗贪万乘之尊荣,忍辱仁柔,不惮亿劫之修累,功高无比,德重难逾,大悲大愿大圣慈,现无量功德之身玉皇大天尊。"便是这种正面宣扬的代表,其它玉皇科仪,言语或有不同,但虔诚赞颂之意别无二致。有颂扬,有忏悔,有发愿 ,全部玉皇科仪于是成了对至高至美道德的洪亮赞歌。这样,玉皇科仪是利用神的威严所做的道德说教。在它们身上,体现了道德追求与神灵崇拜的统一。

三、对生活平安幸福的祈祷和传统价值理想的展示

玉皇科仪中的重要的也许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是对神灵祈求安宁和幸福。这一点与一般的祈祷科仪相一致,同时又具有特殊的涵义。因为玉皇是全部宇宙秩序的执掌者、支配者,对他的祈求具有全方位的整体的性质。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人心目中的的幸福究竟是何等模样,从而由之了解中国人,主要是古人的人生价值观。

玉皇科仪中,都有祈求"冀垂省览,允副祷祈,身受开度,心悟玄微,解除世厄,早证无为"(《玉皇十七慈光灯仪》)一类话,看起来,似乎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早证无为"即成就道果,实际上,人们祈求的重点仍然在于世间生活的平安幸福。《玉皇宥罪锡福宝忏》和《高上玉皇满愿宝忏》都有系统地祈求消灾集福的内容,而以后者更加详尽。其中列"消灾"三十六项,大抵包括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灾难在内。比如:

愿苦恼全平,普蒙解脱。愿山神卫护,猛兽自退。愿风浪顿止,安稳达岸。愿是诸恶贼,悉自退散。愿冤枉自伸,枷锁自脱。愿一切重病,便得痊愈。愿消咒诅蛊毒之灾。愿消疫气大行之灾。愿消水旱虫蝗之灾。愿消凶岁饥馑之灾。は旅婊褂幸淮蟠消灾之"愿",且不详细征引。从这些请求玉皇扫除的灾患内容看,基本上是现实中经常碰到的灾祸。在三十六愿中,它们占了极大的比重。除如这儿引过的"苦恼全平"一类笼统的祈求以外,有近三十项是求解决这类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假若我们将祈求"愿诸恶鬼神尽自消灭"等一起算上--古人相信,鬼神是带来灾难的根源,生活中许多灾祸都被认为是鬼魅作祟,--那么,几乎全部是这类祈求了。关于纯粹祷告克成道果的,三十六愿中不过一愿而已。由此可见,人们的祈求主要在于现实生活的安宁,而不是宗教解脱的完成。对处于飘渺天穹最权威性的尊神的崇拜中包含着十分现实的功利目的。应当说,这是中国人注重现实的文化精神的体现。

从消灾的角度,表现出的愿望相对来说尚是守卫式的。而所谓"集福",则是积极地去追求,并且对于心目中的人生价值之内涵,展示得更加淋漓尽致。

关于集福的内容,诸种玉皇科仪所列或有详略之异,但大致上精神差不多。《高上玉皇满愿宝忏》卷七列三十六项。依其内容,可归纳为下述几类。一是求平安。比如殄灭凶殃,安稳自在,具体说来,包括从果报观念出发求"宿殃解脱,所往通达",更多则是希望生活中的灾祸件件消除,不再侵扰自己。甚至于详细到水火盗贼不侵,夜梦吉祥,疾病不临,以及妇人临难,母子平安。这一点与前述消灾的精神一致。二是求物质财富和事业顺遂。比如愿财宝充溢衣食自然,愿贵遇人君职务迁转,愿五谷丰熟黎庶安康,衣食丰盛子孙荣贵,愿显贵荣重光大其门,等等。这祈求包括了个人的利益,也包括了家族的延续和发达,同时也包括了国家民众的整体利益。三是求身体健康长寿。如愿疾病不临,愿黑簿除名青编注算(即除去死籍添上阳寿,算指寿命天数)。四是求已亡未亡者安然超出幽冥界,并且给宗族带来吉祥。比如,愿诸仙赞重,先亡生天,愿九族受荫处世长年。五是期望本人德行和才能超群。如愿才辨明慧,人中尊贵,愿智慧聪明,人见欢喜,愿道根深重,宿有善缘,愿是人功德,坦然无碍,愿宿植道种广种福田。六是求得道成真。包括神生净土,莲花化生,愿决超三界,白日上升。综合说,玉皇科仪中所拟定的"福"的内容,兼顾了人世间、亡故之后,以及超出人世间这样三大板块,将信众心中的全部生活时空或者说可能生活的时空都考虑到了。这是一个全面完整的价值观念的框架。

分析一下上面的祈福内容也就是价值观的框架,便会发现,中国人将世间利益放在基础和重心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它们最多,最具体周详,而且在考虑其它板块时也不忘记人世间,如谈到冥事,仍要求九族受荫处世长年。从形式上看,所有祈求的最终要求在超出世间,白日升天,是成就仙道。然而,对多数信众来说,是一种美好的理想罢了,即使是真的想成仙,似乎与现世的利益也毫无冲突,它们是与人世间的种种要求交织地提出来的。甚至也可以说,仙道的理想是人世间生活的补充、延续与改善。所以总的说来,这儿反映的价值观念是崇尚现实的。它与某些宗教宣扬出世主义颇异其趣。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形是,在幸福的内涵中包括了个人的道德和才智的完美。这又是中国人价值观念的重要特征。它与某些人将幸福仅仅理解成物欲的满足,权势的把持,宣扬纵欲享乐有着天壤之别。此种特征,极早便已出现。古代的经典《尚书·洪范》所提倡的五种基本幸福"五福",便有"攸好德"一项。因此,玉皇科仪中表现的正是中国人传统价值观念,只不过,它们被放在敬神的场合,似乎涂上了神性的光辉。

玉皇科仪的文化内涵甚为丰富,详细讨论,非这篇短文所能承担。玉皇科仪产生于古代,其中宣扬的不少内容反映了时代的局限,但是其中包含着的传统价值观中重现实重伦理道德等等,在目前仍旧富有启迪,值得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玉皇大帝神灵道教
An Ancient Story About Jade Emperor
老鼠得了第一名
冤啊
神灵也是要喝酒的
道家道教研究
神灵迷宫
神灵冰龙呈现物魔双免神迹
太阳,你辛苦了
全国首次道教刊物座谈会在延安召开
中国道教学院将于2001年改建教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