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毁坏了东西要不要批评

2001-06-13赵忠心

为了孩子(孕0~3岁) 2001年1期
关键词:玩具娃娃压制物件

赵忠心

近来,常常在报刊上看到有文章这样告诫家长:发现孩子毁坏了东西,不要批评,因为孩子毁坏东西是在“探索”、“研究”。家长若是批评,就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这种观点和主张,实在不能让人接受。

的确,小孩子毁坏东西的现象是常有的。比如,好好的一个玩具,给拆得七零八落。这种行为很可能是由于强烈的好奇心所驱使,想要探索个究竟。机关枪为什么能哒哒地响?玩具娃娃为什么能叫唤?小汽车为什么能在地上奔跑?这是很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孩子的这种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很可贵的,应当珍惜和加以保护。

问题是应该如何珍惜和保护。

我认为,即使是孩子真的是为了探索、研究,把东西毁坏了,也要在肯定思想行为“主流”的同时,对其毁坏东西的举动,适当地给以批评。我们说批评,并不是笼统地批评和训斥,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否定不爱惜、爱护东西的行为。孩子做得对的,要给以肯定;做得不对的,也应当给以批评,这叫做“赏罚分明”,“一分为二”。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分清是非曲直,坚持正确的行为,纠正错误行为。

有人担心,一批评孩子毁坏东西,就会把孩子的好奇和探索精神给压制、扼杀了。这就像给孩子洗澡,在倒脏水的时候,连同孩子也一块给倒掉了。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在肯定“主流”的前提下,只要批评得当,恰如其分,并且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指导,是不会压制和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孩子们是聪明的,不会误解家长的意思。

其实,更使人担心的,并不是一批评就把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给压制和扼杀了,而是对毁坏东西的孩子,不作任何批评,只是一味地肯定和鼓励,恐怕是保护了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结果却培养、造就了任意毁坏财物的“败家子”。

一个人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能靠“毁坏东西”来培养,如果说,非得要通过“解剖”物件才能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话,那么家长最好提供一些破旧的无用的物件,在家长具体指导下让孩子拆卸、组装。也只有通过拆卸和组装这样一整套完整的“工序”,才能使孩子了解组成物件的零件是什么,各自的结构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功能,如何组装在一起的,根据什么原理制作的等方面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激发、培养孩子的探索和创造精神。

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是重要的,不能以牺牲孩子的道德品质为代价。孩子毁坏了东西,不批评、否定,那就等于是“默许”,孩子就会变得毫无顾忌、随心所欲地去毁坏东西。这样不仅保护不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很有可能得不偿失。不但“毁坏”了东西,甚至连同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也给“毁坏”了。这种可能性不是不存在的。

当我们培养孩子的一种能力和品质的时候,应当全面考虑,不能顾此失彼。应当努力争取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更大的收获。培养孩子也要讲究成本。图/孟石初

猜你喜欢

玩具娃娃压制物件
打开话匣子的好物件
老物件
旧元素,新物件
玩具娃娃风波
一种新型无人机数据链抗压制干扰技术的研究
空射诱饵在防空压制电子战中的应用
我的玩具娃娃
一种旧物品挤压成型机
你可有点儿缺陷
对GPS接收机带限高斯噪声压制干扰的干扰带宽选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