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逆反的孩子

2001-06-13

青年文摘·上半月 2001年12期
关键词:想像力标准答案哈佛

潘 驰

他们总是这样说:孩子,听话点——

父亲爱吃葱,所有莱里都放葱,还逼着我吃。可是一闻到葱味,我就犯晕。几年来,一逢吃饭,我们就为“葱”争执,上个世纪的最后一顿晚餐,父亲双眼忧郁地对我说:“儿子,别倔了,你就吃点葱吧。”

忙里偷闲的父亲为读文还是读理和我彻夜长谈:“读理科,以后考清华计算机系,毕业后进外企工作几年,然后去美国哈佛读一个MBA,那时……儿子,你的前途不可估量呀!”

母亲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你看,隔壁的某某又考了个全班第一,你怎么就不给我争口气呢?”

老师评讲试卷,有同学提出疑义。老师说:“你的想法有一定道理,但还是以标准答案为准,因为高考是有标准答案的。”

父亲的朋友总把我这个五尺男儿的高一学生当成长不大的孩子,和他们聊天,没说上几句,他们就会深沉地来一句:“你们太幼稚。我们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已经很懂事了。”

我想对他们说——

父亲,我尊重你吃葱的爱好,我也坚决捍卫我不吃葱的权利。我知道我不能拥有一切,但起码我拥有自己。

父亲,你的十年规划确实很完美,什么IT、外企、哈佛、MBA,每一个环节都是当前最热门的。你把一株幼梅弯曲成你喜欢的姿势,却限制了它冲向蓝天的自由生长。一个梅园中,全是充满匠心的观赏梅,寻不到一丝自然的神韵,难道不是一种遗憾?

母亲,衡量素质高低的并不只有学习成绩,能力不仅仅来源于课本。

老师。我忘了在哪本书上看到,这样的话:“中国人想像力差,模仿能力很强。”我感到不服气,如果中国人没有创造力,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又是谁发明的?我同时感到悲哀,因为我们确实没有太多的想像力。当西方老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考题和答案时,我们在死记硬背标准答案。我们“学习”能力增强了,创造力却萎缩了。

父辈们,不要劝辄就说我们幼稚,什么都不懂。我们有我们自己的心灵世界和灵感激情。别以为我们嘴边老挂着“哇塞”“酷毙”“帅呆”的词儿并伴随着脸上极其夸张的表情,喜欢看卡通,时不时来一点让你们咋舌的“谬论”,就以为我们不懂事。时代的变速从以年计算到以月计算,你们像我们这会儿兄能玩玻璃弹球,而我们开始玩电脑、在网上冲浪。玻璃球给了你们一种思维方式,电脑给了我们另一种思维方式。

我不想成为你们“爱心”的奴隶,我不愿沿着你们画好的轨迹走完我的青春岁月甚至我的人生旅途。于是,你们希望我做的事,我偏不去做;不希望我玩的东西,我偏去玩。你们说我“逆反”。其实,我只是渴望一片广阔的天空,自由的飞翔。小鸟始终要离开母亲温暖的双翼,展翅高飞……

(摘自2001年3月27日《北京青年报》)

猜你喜欢

想像力标准答案哈佛
85%哈佛新生反对特朗普
“标准答案”阅卷实录
标准答案
大多数的知识付费,其实就是卖给你一套标准答案
“阅读理解”的作者为何败给标准答案?
浅议舞蹈中的想象力
哈佛讲堂里的狗
高中语文读文教学中创新思维与想象力的培养
哈佛讲堂里的狗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