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答案来自反思

2001-06-13文/李德生

全国新书目 2001年1期
关键词:麦克阿瑟杜鲁门朝鲜战争

文/李德生

20世纪中叶,日本侵略者投降后,由于美苏将朝鲜南北强行分割为二,造成了朝鲜民族深沉的痛苦,从此南北间冲突迭起,终致于1950年夏爆发了内战。但内战伊始,美国杜鲁门政府出于国内外需要,在派兵直接介入的同时,又策动联合国进行干预。因此,朝鲜内战便骤然一变而为侵略与反侵略的国际战争。

中国派遣志愿军抗美援朝,则是美国第七舰队悍然闯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麦克阿瑟又指挥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要吞并朝鲜,并严重威胁我东北边境安全,进行挑衅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中国出兵这一正义而豪迈的壮举,无论从任何角度衡量,都是天经地义的,无可厚非的。之前,新中国政府曾多次声明,呼吁撤出外国军队,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在美军越过三八线后,中国政府又曾多次发出警告,指出:“中国人民决不允许外国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邻国的肆意侵略,而置之不理。”

然而杜鲁门政府对我国政府的警告却置若罔闻,视为讹诈,竟自不顾!美军仁川登陆后,其国内好战势力与麦克阿瑟相呼应,公开声言要一举消灭朝鲜人民军,吞掉朝鲜,对中国更不放在眼里,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甚至断言说:“红色中国缺乏军事力量,苏联不出兵,中国便不会单方面出兵。”布莱德雷真是太缺乏眼力,大错特错了!麦克阿瑟更是头脑膨胀,不自量力,先说我国部队没有空军掩护,根本过不了江,后说假如中国军队过江,打不到平壤,就会叫美军“杀个七零八落”,等等。

杜鲁门屈尊与麦克阿瑟在威克岛会晤时,麦克阿瑟身价百倍,一言九鼎,杜鲁门言听计从,料定美国必赢无疑。谁料这种盲目自大狂却铸成了大错,招致了美国历史上“最远的撤退”,“最大的失败”。麦克阿瑟卒因兵败而被革职,从此结束了其军事生涯。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在完全没有空军掩护,武器装备与后勤运输均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不畏强敌,英勇无匹,扬长避短,机动灵活,通过两次战役,即彻底扭转战局,将李美军远从清川江以北,驱赶到三八线之南。后,又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再发起三次战役,大量歼敌,使美李军完全转为防御态势,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1951年6月,朝鲜战争出现相持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于同年7月10日,开始了举世闻名的朝鲜停战谈判。这一谈判自始至终是与军事斗争紧密结合进行的,双方都倾全力采取积极防御方针,在谈中打,打中谈。“联合国军”方面,在1951年发动了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1952年又发动了以上甘岭地区志愿军阵地为主要攻击目标的“金化攻势”,均连遭粉碎。志愿军在贯彻“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方针下,配合谈判举行全线战术反击作战,愈战愈强,并在1953年5月举行战役性反击作战,歼敌5万余人,战线南移,收复失地180平方公里。在中、朝人民胜利面前,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代表哈里逊将军,终于向朝、中方面作了实施停战协定的保证。这样,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谈判经过两年又17天的艰苦斗争,才最后在板门店签订了停战协定。

“联合国军”司令,美国的克拉克上将,在一次公开场合坦率承认他是“在没有打赢的停战协定书上签字的第一个美国将军”。

在应郭维敬同志邀请,为《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中译本写序言中,我对50年前所亲身经历的朝鲜战争全程,概括地做了上述回顾。以下,我将对原作者贝文·亚历山大所写的这本书谈一点粗浅的印象,以供我国读者参考。

朝鲜战争后,有关各国几十年来先后有多种关于朝鲜战争的论著与记叙出版或发表,其中以美国为最,贝文·亚历山大这部书,与我国前此所译著作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这就是它取材比较广泛、全面,立论较为客观,拥护和平,反对战争,主张中、美两个伟大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同时本书总体上对美国的好战势力及上层的错误决策,是采取谴责态度的,如说杜勒斯是臭名昭著的战争边缘论者,杜鲁门是“老练的政客”,屈从好战势力和台湾的院外集团,艾奇逊老谋深算等。此外,在增补的第63章中,更对战后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各届政府执行的一项项反华政策提出了尖锐批评,章末对尼克松访华则加以赞扬,说尼克松是“罗斯福以来在对华关系方面最有眼光的人”,“受到美国公众拥护”等。

同时,由于作者是朝鲜战争的亲历者又占有包括美国解密档案在内的丰富资料,所以他对整个战争及朝鲜停战谈判中一些问题的记叙,也比较接近真实。如写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后的不可一世,“圣诞节前凯旋攻势”成为讽刺,“二次入志愿军‘虎口”,李奇微的山地战造成“伤心岭”;板门店停战谈判中,美国实行拖延政策,得不偿失,美国与李承晚政府在战与和问题上的矛盾等,均极为传神、逼真,令人信服。

但本书最有价值,最有历史眼光的两条深刻而独到的反思,却是最显著的亮点,可使动辄掀起或参与国际战争者引为鉴戒,现引原文于后:

(一)“有一件对每个人都十分清楚的事,即:所有在朝鲜支持美国的国家,在看到由‘警察行动升级为煎熬人的长期消耗战争后,今后如不经过较长时间的清醒权衡,是绝不会再仓促从事了。”

(二)“人们也许早该读一读孙子在公元前500年所写的《孙子兵法》,并认真加以注意,孙子说:‘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但作者由于是美国人,其所持的某些观点也与我们迥然不同,如将朝鲜战争划分为朝鲜对美国、中国对美国的两次战争,即是一例;另外,书中在战争场面的描写上还存在一些对“联合国军”的偏袒、溢美之词,以及对我国东北别有用心的称呼(“满洲”)。相信读者们自会加以鉴别,不再一一论列。

今年是抗美援朝50周年,我相信一切关心祖国历史的读者必会在阅读这本美国朋友所写的书中,得到一些前所不熟悉的答案,并澄清社会上流行的某些误传,从而对朝鲜战争的根源,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正义性,及中国由此而确立的国际地位,均有明确认识。(本文标题系编者所加)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美国人的反思》[美]贝文·亚历山大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0

猜你喜欢

麦克阿瑟杜鲁门朝鲜战争
尼米兹的提醒
奴才和人才
麦克阿瑟:这张相是为我小儿子照的
最后的机会
最后的机会
浅谈朝鲜战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中美朝鲜战争中的心理较量
66年前的那场战争
缺乏魅力者的竞选逆袭
美化语言